社論丨推動金融業高水平開放,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1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外資金融機構座談會,聽取外資金融機構意見建議,研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有關工作。11月7日,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在2024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上致辭時表示,中國證監會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持續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努力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要求包括金融在內的相關領域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同時有序擴大我國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因此,有必要加強與國際金融機構、投資者的溝通,聽取外資關切與合理訴求,推動制度型開放有序落實。
近期,我國出臺了一攬子金融增量政策,推動經濟穩中向好,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提振了資本市場信心,外資對中國市場的預期和信心明顯提升。目前,外資更加迫切瞭解中國未來的政策走勢,並且增加了投資中國市場的興趣。在此背景下,建立與外資機構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增強政策的透明度,成爲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外資流入的必然要求。
經過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後,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更加穩固,基本面的數據也在發生邊際改善。9月份各項領先指標以及工業、消費、投資和就業等都出現了積極的邊際改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月份同比增長5.4%,比8月份回升0.9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2%,比8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10月製造業PMI指數爲50.1%,較9月份提升0.3個百分點,時隔5個月重回榮枯線以上。
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全球最大的經濟增長來源,是國際投資者無法忽略的、重要的市場。中國資本市場在體量、深度、流動性等方面的全球影響力正在逐步提升。從估值水平看,與新興經濟體相比仍然處於相對的歷史低位。中國還致力於建立更加法治化和健康的投資環境。今年4月國務院出臺新“國九條”, 形成了“1+N”政策規則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爲,嚴懲財務造假、欺詐發行、操縱市場和違規減持等行爲,中國資本市場生態持續完善。
中國正在加速金融與資本市場的開放進程。目前已經取消外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外資機構在經營範圍和監管要求上實現國民待遇,富達等25家外資控股或全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相繼獲批,花旗銀行等5家外資銀行在華子行獲得基金託管資格,橋水等35家外商獨資或合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在基金業協會備案;明確了主權基金通過QFII渠道投資的稅收優惠落地操作性指引,正在制定修訂短線交易規則、程序化交易規則等,修訂發佈了《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等等。下一步繼續推進市場、機構、產品全方位制度型開放,便利跨境投融資,擴大市場開放。
堅實的經濟發展基礎、日益完善且具有深度和體量的資本市場以及不斷推進資本市場開放,將形成良性互動與循環,提高中國經濟發展質量與國際化水平,並因此帶來更多國際資源成爲新的動能。監管部門應該打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與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增加監管政策制度穩定性、透明度和預期性,增強與市場溝通的能力,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