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大咖走進碧桂園總部共尋中國好房子

當業內知名設計大咖,遇見頭部房企,強強對話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日前,本站新聞聯合IFI(國際建築及室內設計師聯盟)、國內頭部居住提供方碧桂園廣東博意建築設計院共同啓動“居住在中國” 2020中國樣板間設計大賽,大賽特邀嘉賓評審團同期走進碧桂園總部,深入瞭解這家世界500強最核心、前沿的業務領域,共同交流,發現中國好房子、好設計,以實現美好未來人居的落地。

本次“走進碧桂園”活動的嘉賓和評審團可謂大咖雲集,包括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凌宏、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辦公室主任兼副秘書長董丹、國家建築裝飾行業科學技術獎辦公室主任孫曉勇、CCD香港鄭中設計事務所合夥人胡偉堅、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宋建明、湖南大學教授何人可等設計大咖領銜,與本站傳媒地產中心總經理孫鵬路、本站傳媒內容品牌發展部副總經理顧曉琨、本站設計全國總編輯胡豔力、本站房產華南總經理嚴玲等組成的強大陣容,先後參觀碧桂園總部大樓、廣東博意建築設計院、博智林機器人實驗中心,感受碧桂園在建築、科技公益等領域的突出貢獻,在主編對話設計大咖沙龍中,嘉賓也共同探尋中國人居未來。

走進“會呼吸的總部”

若想真正地走進碧桂園,碧桂園總部大樓是不可錯過的核心!

這座外觀種滿綠植的總部大樓,獨特的風格不禁讓設計大咖也嘖嘖稱奇,同時,這裡也蘊含着碧桂園核心的基因密碼——凝結了碧桂園文化、科技、人居理念的精華。

穿過鬱鬱蔥蔥、宛如童話森林的大樓入口,“居住在中國”活動嘉賓及評審團首先來到碧桂園歷史文化展館大家依次走過發展歷程廳、榮譽廳、社會責任廳等展區,參觀瞭解碧桂園28年走過的創業之路,更強烈感受到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及理念。

碧桂園創業最初辦公室還原模型

展廳中創業之初磚瓦辦公室模型,到今天高大上的“會呼吸的總部大樓”,在這裡,一幅幅泛黃的舊照、一件件斑駁的物品,都將28年碧桂園大事記躍然紙上,並仍在書寫新篇章。

在展廳裡,同時也記錄了碧桂園從創立至今持續不斷的公益舉措。從創辦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的國華紀念中學,到汶川地震資助學生到廣東異地復課,近年來更響應國家號召,大力推廣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碧桂園始終不忘社會公益與企業責任。據統計,碧桂園創始人集團累計參與社會慈善捐款已超67億元,並主動參與全國9省14縣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正幫助33.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展館中這句亮眼的題詞,無疑正詮釋了碧桂園28年來的的初心與使命。

感受碧桂園硬核CPU

行程的第二站,來到碧桂園最引以爲傲的“超級設計院”——廣東博意建築設計院!評審團的設計大咖們,也得到了與一線設計同行深入交流的機會。

據瞭解,成立於1992年的廣東博意建築設計院,擁有近4000名設計精英、全球20餘個分支機構的超級設計院,年設計面積更超過1億平方米,且同時擁有建築工程、城鄉規劃、岩土勘察、風景園林、市政道路等設計資質。可以說,在28年曆程中,碧桂園從產品深度到區域廣度,不斷革新,從一個小鎮走向1200多個城鎮,博意建築設計院功不可沒,無愧碧桂園最強CPU稱號!

在參觀的過程中,設計大咖們也詳細瞭解了碧桂園標杆項目——森林城市。通過互動的沙盤模型,瞭解先進的人居理念。

更吸引大咖們的是,漫步在碧桂園總部大樓,無論走廊還是辦公室內,隨處可見綠植,感受到彷彿置身“空中森林”的舒適體驗,甚至在沒有空調的廊道,也有陣陣清涼的自然風。

建築機器人 點亮建築設計新生態

用科技改變建築與設計,“走進碧桂園”此行,也來到充滿黑科技的博智林機器人實驗中心,瞭解碧桂園最尖端的科研成果。

作爲以建築機器人等爲研發、製造與應用爲核心的科技創新企業,目前博智林已投入近百億、組建3500多人的研發團隊,在研建築機器人50款,累計36款機器人投放工地測試應用,有10多款進入產品化階段,在關鍵領域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並與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西湖大學、華爲、埃森哲等深度合作,共創機器人生態。

在這裡,嘉賓及評審團也通過生動的3維立體動畫、新型建築材料展示比對等,深刻感受智能機器人對未來建築、設計、施工的改變。例如:港科大新型研發的微膠囊材料,讓嘉賓感受到了“冬暖夏涼”的新體驗;木地板安裝、外牆噴塗、建築智能數據平臺監控等工序統統能用機器人實現。

可以說,碧桂園探索的“建築機器人+新型裝配式+BMI技術”新模式,不僅能解決傳統建築設計、施工痛點,也可以爲設計師開拓視野,將不可能變爲可能,從而帶來更高效、環保、人性的居住品質

設計的力量:沙龍對話行業大咖

“走進碧桂園”行程最後,《本站主編VS設計大咖:探尋中國人居未來》沙龍環節,也從“居住在中國”到“未來人居思考”再到“碧桂園好房子設計思考”不同維度探討了好房子與好設計,爲大咖設計師與頭部房企提供直接對話的平臺。

博意建築設計院副院長裴莎、博意建築綜合五分院院長葉果、博意裝修設計院方案研究部總經理崔志軒、博意產品研發管理部創新研發所所長陳彥、碧桂園集團品牌管理部副總經理李寧、碧桂園集團品牌管理部品牌總監侯楓楓共同出席,對話設計師,闡述碧桂園人居設計理念。

關於“居住在中國”,中國建築裝飾協會文化和科技委員會秘書長孫曉勇表示,居住在中國應該具備幾個特點:第一是健康的居住空間;第二是人文的核心;第三是生態以及科技的。他強調,科技對行業一定是引領性的。

曾主持過杭州市城標、G20杭州峰會LOGO等著名標識設計的評審宋建明則認爲,此行的最大感受是震撼。第一,碧桂園規模之宏大、產業鏈之齊全、開闢領域之寬廣,甚至讓機器人蔘與建築,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其次,宏大的可複製性之外,如何爲個性化打造生活設計,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未來人居的暢想,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人可說,未來的家居設計,一定是智能的設計,基於用戶體驗的家居纔是未來的方向。

CCD香港鄭中設計事務所合夥人胡偉堅則對碧桂園垂直綠化設計印象深刻,他表示,綠植與建築一起生長,提供了非常好借鑑,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未來對資源要更加謹慎、精打細算,專注於品質而不是表面的豪華。

顯然,節能、環保、人性、智能的設計,已成爲衆多設計師對未來的共識,健康、綠色、人性化的建築,也必將引領未來建築的形態。

對於好房子、好設計,碧桂園品牌管理部副總經理李寧在致辭中表示,有450萬戶業主選擇在碧桂園安居樂業,後疫情時代不斷在給我們提出新的課題,爲大家提供健康化、智能化、性價比高的房子,碧桂園底氣來自於核心聯盟企業——博意建築設計院的設計師們和開放的態度。

來自廣東博意建築設計院的一線設計師,也分享了碧桂園好房子的設計考量。

建築綜合五分院院長葉果表示,碧桂園對於好房子的定義,從碧桂園總部就能窺見,這是一個特別追求自然狀態,與環境互動的設計,追求“自然+務實+匠心”,跟自然有更好的互動,材料並沒有過於激進,相對務實的做法,是因爲碧桂園的消費羣體更多是普通老百姓。更重要的是,碧桂園的設計是基於大數據,每年大概會推出300個項目,每年一線營銷人員接觸的採樣樣本可以達到幾百萬。

博意設計院副院長裴莎,則列舉了幾個特別案例,證明碧桂園是自上而下注重人居細節。例如森林城市項目爲保護一塊黃金海馬棲息地,集團創始人楊國強考慮環保因素,便將項目從23公里縮減到20平方公里。。還有一個小小的傳統地漏,因密封不嚴存在臭氣外溢的缺點,楊國強敏銳發現了這一問題後,立即親自進行改良,經過仔細思考和六次改進圖紙,最終發明的新型地漏問世,並獲得國家專利。裴莎總結到,碧桂園的工匠精神,從細節之處,就是爲解決大家日常認爲理所當然的事。

碧桂園有血有肉的設計細節呈現、不斷追逐高科技的戰略姿態,也讓本次“居住在中國”大賽,更有信心致力於發現好設計,成就好房子!

實際上,今天的中國,也正從追求速度、規模,到注重質量,審美的轉變過程中,可以說,“從好房子到好生活”,這需要設計師與前端企業的進一步交流與融合。

本屆大賽,也將爲廣大青年設計師提供了最好的展示平臺,在前後歷時4個月時間內包括項目徵集、初評、作品深化、複評、總決賽等環節,賽中還穿插有“設計大師見面會”、“美院遊學計劃”等豐富的活動。

爲了發掘及嘉獎更多年輕優秀的設計師,本次賽事設置瞭如下多個獎項及豐厚獎勵,獎金總額超200萬,TOP400作品,更將有機會直薦入圍IFI 全球大獎計劃。

想要更多賽事信息,敬請關注本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