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燙傷患者減9成!大體皮膚申請標準降低造福民衆

燒燙傷患者減9成!大體皮膚捐贈標準降低造福民衆。(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生活中稍不留意,可能發生燒燙傷意外,醫師指出,與10多年前相比,臺灣燒燙傷患者已減少約9成,但仍要留意環境中可能發生危險因子。衛福部去年下修燒燙傷申請大體皮膚標準,兒童及老年人燒傷面積達20%、成年人達40%,就能免費申請,並期望繼續提高我國大體皮膚捐贈量,造福更多患者。

臺北榮總與兒童燙傷基金會辦理「2024兒童燙傷宣導周」,今日(11)正式揭開序幕,將在中正一樓大廳舉行爲期5天的活動。(李念庭攝)

臺北榮總燒傷中心主任吳思賢表示,燙傷不分大人小孩,民衆應適時就醫照顧傷口,防止後續留下疤痕,尤其小朋友皮膚較嫩且敏感,同樣的接觸時間和溫度,對小朋友來說傷害可能特別大,若傷口太嚴重,還可能產生功能上的損失,如手臂無法正常伸直、彎曲。

國家皮庫品質主管、三總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喬浩禹指出,與10多年前相比,臺灣目前燙傷病人已減少約9成,臨牀觀察下,只剩約1成的燒燙傷患者。且隨着公共安全環境變好、民衆意識提升,大面積燙傷個案數量明顯下降。

喬浩禹說明,臺灣算亞洲建立皮庫較完善國家,每年儲存量逐年增加,使用量則逐漸減少,不過相較於其他器官捐贈,目前皮膚捐贈者仍較少,希望繼續提高大體皮膚捐贈量,讓更多病患能使用。

喬浩禹指出,過去衛福部規定,燒燙傷面積達40%才能申請大體皮膚,去年公告修正申請辦法後,如今成人燒傷面積達40%、兒童老年人燒傷面積達20%,或燒傷分級達4度且面積達10%以上者,都可以免費申請大體皮膚。吳思賢補充,燒傷面積1%約爲150平方公分(約一個手掌大小),身體平坦處如胸部、背部、屁股、大腿皮膚,一個人大約可以取4~5千平方公分。

三軍總醫院幹細胞暨組織再生實驗室研究護理師張淑貞表示,三總承接國家皮庫後,入庫量已達臺灣國家皮膚設備最高,從原本的5萬提高到今年的9萬平方公分,目前最高庫存量約20萬平方公分左右,每年使用人數約10多人。

臺北榮總第2年與兒童燙傷基金會辦理「2024兒童燙傷宣導周」活動,宣導預防燒燙傷觀念及皮膚捐贈重要性。兒童燙傷基金會董事長宋鴻德表示,長期宣傳之下,民衆對於預防燒燙傷意識已有提升,但居家環境中仍有潛在危險因子,如熱湯、泡麪、熱水、電器插座等,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意外,呼籲家長多家留意孩子,「預防勝於治療」,避免燒燙傷憾事發生。

北市消防局第四大隊大隊長王耀震分享實際經驗,生活中如插座、延長線、使用中的電器,都可能造成意外,用完電器拔插座能減少燒燙傷發生率;此外,小朋友也常在浴室玩強酸強鹼,恐造成化學性灼傷,或是玩鞭炮因高溫導致燒燙傷等,應多加註意用火用電安全,並謹記「衝、脫、泡、蓋、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