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晚熟世代來了 「郭臺銘世代」OUT!

文/田習如、蘇思雲、歐如珊

這個夏天,延後就業的大學畢業人數又創新高,每6位大學生就有一位延畢。在傳統社會學中,「成年」的定義是:畢業、離家經濟獨立、結婚、生育,但包括臺灣在內的東亞社會,如今卻是延畢、「寄生」、「啃老」、晚婚或不婚、少子或不生的現象當道。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在他的最新著作晚熟世代》中,爲臺灣社會診斷這個已構成我們時代特色的「晚熟」問題。相對的,《數位時代》創辦人之一詹偉雄,則看到年輕人的晚熟是走出去的自我追尋,反而傳統定義下成熟、成功的「郭臺銘世代」,纔是不成熟!

這兩位對社會趨勢有深入觀察的好友,爲《商業週刊讀者進行一場關於「熟」的對話,探討晚熟世代的困境和機會。

成熟的定義變了從累積財富,到爲他者思考

《商業週刊》問(以下簡稱問):相對於「晚熟」,適合當代的「成熟」是什麼?兩位怎麼定義?

詹偉雄答(以下簡稱詹):傳統定義的成熟,它對應的社會結構叫「製造業福特主義」,然而,現在是後工業時代,主要就業的經濟進展,不一定跟着一個固定的時間表;主要的驅動力量也不是傳統的工具理性,它是各式各樣發明生活能力

王浩威答(以下簡稱王):福特主義預設經濟是永遠在成長的,產業結構不會在空間上移動。但,這些事實上都被打破了。世界工廠移到日本、臺灣、大陸底特律破產。所以「熟」的概念,從不同的座標看,會不一樣。

詹:郭臺銘說現在的年輕人不成熟,但從年輕人的角度來看,郭董纔是一個「棄熟」的世代,賺很多錢,不代表成熟。

他的不成熟在於,他從來不會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因爲他是一個成功者,他創造了一個龐大的企業,他永遠是在上面,可以壟斷所有資源。

當你的財富已經到一個程度了,重點是你的生命,所以我認爲成熟的第一個要件就是,你要有「爲他者思考」的能力。

臺灣大部分在福特主義下成功的企業家,都是棄熟世代。因爲他們一直在累積財富,是重複一個動作,停在那個階段。問題是累積財富在我們這個社會,是被歌頌的。

王:我們(過去)被貧窮創傷,那個創傷的陰影一直都還在,一直害怕沒有累積,停止累積就沒有安全感,不只是企業家,我們父母那一代都是這樣。

其實不需要那樣的不安全感。因爲物質在我們的生活成本里面,越來越不算什麼。買房子幹嘛?如果你有能力不一定要固定下來。

以前旅行很貴,現在旅行變得很便宜;以前壯遊貴族纔有辦法做的事,現在你只要買一張廉價機票敢花時間,一路慢慢打工慢慢玩,這是過去時代沒有的。

成熟的特徵,我會說是一直在思考的能力,思考自己的生活意義,然後會一直去追求改變。通俗一點就是,會追求個人成長。追求成長當然就包括你自然而然會爲他人思考。

【 更多報導

 胖達人添香精》天然酵母手感烘焙?其實都是騙你的

白道捧200萬上門黑道拿槍抵頭...他專門搞定最棘手的土地糾紛

 求職必看!7種會人資跳過的履歷表

 爲何衆人爭捧的臺灣之光們,後來都很衰?

 40歲月薪兩萬多?給職場老鳥忠告心態不改變,到哪都低薪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