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即破發,如祺出行面臨激烈競爭挑戰不斷

7月10日,如祺出行在港交所上市,卻遭遇破發,跌幅一度達到17%,後逐步回升。截至收盤,如祺出行股價爲34.15港元,較開盤價下跌2.43%。

從業務看,如祺出行上市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自身業務體量較小,連年虧損以及對於網約車行業存在多處問題有待治理。

市場競爭激烈

招股書顯示,如祺出行過去三年收入持續增長,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如祺出行收入分別爲10.13億元、13.68億元和21.61億元。同時如祺出行三年來持續虧損,年內虧損分別爲6.84億元,6.27億元和6.93億元,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表示,由於互聯網公司運營邏輯不同,上市處於虧損屬於普遍現象。對於出行公司來說,盈利同樣也是一個普遍面臨的挑戰。要實現盈利,既需要開源也需要節流。

從單量看,目前如祺出行的網約車訂單量在市場中佔比較小。據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統計,2023年系統共收到訂單信息91.14億單。招股書顯示如祺出行2023年單量爲9730萬單,佔行業總單量的1.07%。

如祺出行在2019年開始在廣州上線網約車服務,目前廣州仍然是如祺出行最大的城市市場。

從廣州披露的網約車數據看,今年單車運營數據相較於去年有不小的下滑,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廣州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市場運行管理監測信息月報顯示,2024年5月,全市網約車單車日均訂單量約12.22單,2023年同期爲14.15單。今年5月單車日均運營里程約99.49公里,去年同期單車日均運營里程約113.14公里。今年5月單車日均營收約311.63元,去年同期達到355.42元,同比下滑12.3%。

單車運營數據下滑的背後,是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上述信息月報自2023年9月起公佈廣州日均活躍網約車數量以及日均活躍網約車駕駛員規模。月報顯示,去年9月至今,廣州市的日均活躍網約車和網約車駕駛員在逐步上升。截至2024年5月31日,廣州註冊報備網約車約12.12萬輛,2023年9月的數據爲9.21萬輛,9個月內增長了31.6%。此外,在2024年5月和2023年9月,日均活躍網約車分別爲約6.55萬輛和約6.09萬輛,註冊網約車駕駛員分別爲約13.85萬人和12.18萬人;日均活躍網約車駕駛員分別爲約6.62萬人和6.15萬人。

與運力增長相反的,是廣州的網約車平臺數量在下降。截至5月,在廣州開展經營服務的網約車平臺公司73家,去年9月則有117家。

陳禮騰對第一財經表示,當前,網約車市場日漸飽和,玩家衆多,形成了以滴滴出行爲“一超”,T3出行、曹操出行位列第二梯隊,首汽約車、享道出行、如祺出行、萬順叫車等爲中長尾的市場格局,市場紅利正逐步收窄。如祺出行目前主要集中在大灣區運營,市場份額和用戶滲透率雖高,如要進一步發展則面臨地域擴張的難題,開拓更多的市場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和資金。

此外,如祺出行需要尋求新的增長曲線。

根據招股書,目前如祺出行的業務覆蓋出行服務(網約車、Robotaxi及順風車服務),技術服務(人工智能數據及模型解決方案和高精地圖)以及車隊管理及服務。新業務推動下,網約車服務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逐漸縮小,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網約車服務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爲99.2%、91%和83.9%。車隊管理及服務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從2022年的8.7%上升至2023年的14.8%。不過,由於車隊管理業務與網約車服務業務有強關聯性,是否能成爲第二增長曲線有待觀察。

此外,包括Robotaxi服務、順風車服務和營銷及推廣服務在內的其他服務收入逐年下滑,2023年收入僅佔總收入的0.1%。

監管持續加強

從監管看,目前監管層對於網約車行業的合規問題、運力飽和、行業亂象、服務情況都加強了關注,並及時通報相關情況。

運力飽和問題上,去年至今多個城市發佈運力飽和預警,也有不少城市暫停發放相關證件,但市場仍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

如祺出行招股書顯示,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網約車服務的日訂單量分別爲12.6萬、18.1萬單和26.7萬單,2021年和2022年的日訂單增速分別爲42.3%和47.6%。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如祺出行的月均活躍司機1.19 萬名、1.86萬名和3.68萬名,2021年和2022年的增速分別爲56.3%和97.8%,高於訂單增速。此外,如祺出行2023年的月均活躍乘客從2022年的116.1萬下滑至99.7萬名。

一位佛山網約車司機對第一財經表示,過去一年他的每日工作時間多了2到3個小時,流水低了35%。

行業亂象方面,今年以來多地監管機構多次約談網約車平臺和聚合平臺,要求進行整改。問題直指一些平臺公司並未徹底自查和清理不合規駕駛員、車輛,訂單層層轉賣情況,少數平臺及聚合平臺投訴率居高不下等。

如祺出行在招股書中表示,平臺履行來自第三方出行服務平臺的訂單量不斷增加,第三方平臺訂單由2022年的1870萬單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5700萬單,佔總單量的比重從2022年的28.3%增加至2023年的58.6%。隨着如祺出行等出行公司對於聚合平臺依賴性增加,聚合平臺的亂象也將影響出行平臺。

服務方面,各地監管機構對於出行公司的投訴問題也越發重視,及時進行通報。廣州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市場運行管理監測信息月報顯示,2024年5月,廣州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共辦結廣州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轉辦的網約車乘客有效投訴511宗,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出行、花小豬打車)、南京領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3出行)、廣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如祺出行)的乘客有效投訴數量在全市網約車平臺中排名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