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100億“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2024年,北京、上海先後完成了三類腦機臨牀實驗,通過腦機接口幫助患者重新獲得和外界互動的能力。2024年12月,《自然》雜誌把我國的這項工作列入2025年最期待的八項科學事件。
近年來,我國原創性科研成果涌現。爲了扶持這些原創性成果的轉化落地,2025年1月8日,總量達100億元人民幣的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正式發佈。這筆完全由上海財政打造的政府投資母基金將主打“耐心資本”,存續期長達15年,以解決原創科技落地慢,投資人不敢投的“痛點”。
上海未來產業基金總經理魏凡傑向界面新聞透露,未來產業基金的核心目標是推動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實現從“論文”到“公司”的跨越。爲此,基金將深度參與早期孵化,聯合戰略科學家、高質量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以及市場化投資機構,共同打造一個覆蓋科學家、創業者、投資人的創新生態社區,通過打通信息壁壘,基金希望爲前沿技術的轉化提供全方位的資源支持,包括資金、人才、技術驗證和產業化路徑。
在投資方向上,未來產業基金聚焦於顛覆性技術領域,如腦機接口、可控核聚變、量子計算、硅光技術、空天計算和合成生物學等。這些領域被認爲具有巨大的未來潛力,但同時也面臨較高的技術風險和較長的培育週期。基金將通過深度孵化和機構化創業的方式,幫助科學家團隊跨越從技術到產品的鴻溝,推動前沿技術的商業化落地。
與傳統的市場化VC不同,未來產業基金更注重長期佈局和生態建設。其耐心資本的特點體現在不追求短期回報,而是通過15年的長週期,陪伴科技企業成長。基金還將作爲基石投資人,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共同推動中國在前沿科技領域的突破。
魏凡傑說,未來產業基金的設立,不僅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通過深度孵化、耐心資本和生態共建,未來產業基金有望成爲中國“0到1”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推動力量,爲未來產業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2024年12月,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政策措施,推動中央企業創業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支持中央企業發起設立創業投資基金,重點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爲推動國資成爲更有擔當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政策明確,中央企業創業投資基金存續期最長可達15年,較一般股權投資基金延長近一倍。
在未來產業基金的領航下,一些VC機構也紛紛響應,將投資方向瞄準原創性成果。
璞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大同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VC投資界逐漸意識到原創性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性,但這一領域仍面臨諸多困境。過去,VC投資主要集中在成長期和成熟期項目,尤其是Pre-IPO階段,即從“10到100”的規模化階段。隨着市場的發展,部分天使基金開始關注“1到10”的技術產業化階段,但真正從“0到1”的原創性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仍然缺失。
陳大同說,原創性科技成果轉化,尤其是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顛覆性技術,往往需要長達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孵化期。這些技術大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缺乏從“paper”到“公司”的轉化路徑。企業內部的研發通常聚焦於五年內可應用的技術,而顛覆性創新則需要更長的培育週期和更多的資源投入。
未來產業基金的設立,正是爲了解決這一困境。
該基金通過市場化運作,聯合高校、研究所、高質量孵化器和市場化子基金,推動顛覆性技術的產業化。基金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深度參與早期孵化,幫助科學家團隊跨越技術到產品的鴻溝,減少創業過程中的“踩坑”風險。
陳大同坦言,市場化VC在投資“0到1”階段時仍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早期項目投資金額較小,通常僅爲幾百萬,而傳統VC基金規模較大,難以有效管理大量小額投資。其次,早期項目需要更多的孵化和資源支持,包括公司架構設計、技術驗證和團隊建設,這對VC的專業能力和耐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未來產業基金通過設立子基金和構建創新生態,爲市場化VC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子基金規模較小,專注於早期投資,能夠靈活支持“0到1”階段的科技成果轉化。同時,未來產業基金的耐心資本特性也爲VC提供了更長的投資週期,減少了短期回報壓力。
未來基金的推出,直接提振了相關企業的成果研發熱情。
深勢科技是一家專注於 AI for Science 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致力於通過人工智能和分子模擬技術推動科學研究與產業應用的深度融合。上海未來產業基金的推出,讓深勢科技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張林峰感到興奮。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未來產業基金的設立無疑爲原創性科技成果轉化帶來了新的助力。
張林峰表示,當前,許多顛覆性技術,尤其是AI for science、工業軟件、科學儀器等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從底層技術到大規模工程化和場景落地的閉環斷裂問題。科學家們往往在完成技術研發後,難以跨越從“paper”到“產品”的鴻溝,而成熟企業則因短期回報不確定性而望而卻步。這種“死亡之谷”現象,正是未來產業基金希望解決的核心問題。
同時,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科創公司普遍面臨“解釋成本”高的問題。科學家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向投資者和合作夥伴解釋技術的價值和意義,而未來產業基金通過專業化的評估和支持機制,能夠有效降低這一成本。同時,基金還通過概念驗證中心等機制,幫助科學家將技術從理論階段推向實際應用,減少科技成果被“綁架”於高質量期刊發表的現象。
未來產業基金通過提供長期耐心的資本支持,解決這一痛點。
對於像深勢科技這樣的科創企業,基金不僅提供資金,還通過構建創新生態社區,將科學家、創業者、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和投資者有效聯動起來。這種社區化的支持模式,能夠降低科學家創業的組織管理難度。張林峰說。
作爲上海未來產業基金的潛在受益者,張林峰建議,未來產業基金可通過平臺化運作,推動技術研發與場景應用的深度融合。例如,深勢科技正在打造的AI for science平臺,連接了底層算力、科學儀器和文獻數據庫等科研生產要素,聚焦生物醫藥、能源材料等關鍵場景。未來產業基金的介入,有望加速這一平臺的生態化發展,孵化更多創新項目,推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