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如何防颱?有4秘技 北市大地處大公開
▲森林將雨水積蓄於地下水層,供給人們適當取水的重要管道。(圖/臺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提供)
臺灣位於太平洋沿海地區,每年都會經歷颱風的洗禮,所以堆沙包、窗戶貼膠帶及儲備口糧等防颱整備工作,人們逐漸習以爲常。而都市近郊的山坡地上,面積廣大的森林如何防颱呢?臺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的森林生態小學堂,公開「森林防颱秘技」。
森林防颱秘技一:團結力量大-森林抵抗強風的關鍵在於茂密的枝葉,風穿過樹木時會因爲枝條的阻擋而分散,大幅減低風的速度。
森林防颱秘技二:撐起層層雨傘-森林裡生長着不同高矮的喬木、灌木、藤蔓或蕨類植物,雨要經過層層樹葉才能順利落下,地表上還有林下的草本植物與落葉層能減緩雨滴對土壤的侵擾。
森林防颱秘技三:樹木有「根」基-爲了吸收土壤中的水份及養份,樹的根系像一張綿密的網子,把周邊的土壤抓得牢牢的,當土壤地下的根系越健康,坡地也越不容易滑動。
森林防颱秘技四:儲水護家園-雨水經過森林層層關卡後到達地表,滲入土壤之後還有植物根系、大小石礫把關,像是一個「雨撲滿」,將雨水積蓄於地下水層,也是供給人們適當取水的重要管道。
▲森林樹木、地表草本植物與落葉層能減緩雨滴對土壤的侵擾。(圖/臺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提供)
大地工程處指出,森林透過好幾億年與自然環境碰撞,造就現今對抗強風、豪雨的生物本能,同時減緩風力衝擊人類居住的家園,減少雨水沖刷土壤造成土石災害的可能;森林還可以涵養水源,對人類是相當重要的資產,需要我們的重視與保護。
森林科長孫淑霞說,內雙溪自然中心是臺北市首座森林型的環境教育場所,以特有的森林生態爲規劃主軸,確立「森林樂活、大地共享」核心精神,推出一系列環境教育課程,帶領市民朋友學習森林生態小學堂;未來將續開辦環境教育課程,接待喜愛親近自然的大小朋友,一起學習深度的自然觀察與生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