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豹溪好山好水 沿線北114、115鄉道卻淪爲蛙類殺戮戰場
臺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志工在北114鄉道護蛙,但撿拾的蛙屍卻比活體還要多得多。(陳俊雄攝)
三峽大豹溪好山好水生態豐富,臺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臺北快樂蛙」小隊長「小李老師」指出,臺灣共有36種蛙類,但光在大豹溪沿岸就發現了21種,此地可說是蛙類天堂,但由於車流衆多,導致在當地棲息的蛙類大量遭到路殺。許多蛙類用盡生命餘力,也過不了這條寬僅10多公尺的奪命道路。
根據臺灣兩棲類動物保護保護協會統計,大豹溪沿岸蛙類以褐樹蛙居多,保育類的臺北樹蛙、翡翠樹蛙也可見,小李老師表示,6月爲當地褐樹蛙的產卵季,10月則是在八仙橋上游出沒的梭德氏赤蛙的繁殖季。
除了這二種最常見的蛙類,被列爲保育類近危物種的翡翠樹蛙、臺北樹蛙,在當地也有族羣分佈,但隨着入夏後遊客大量涌入,加上車行速度快,不少蛙類、蛇類甚至連柴棺龜慘遭路殺成爲輪下冤魂。
根據臺灣兩棲類保護志工統計,從今年5月30日至6月12日止,當地可辨識的路殺蛙類共975只,以褐樹蛙617只最多,其次爲日本樹蛙154只,另拉都希氏赤蛙、斯文豪氏赤蛙路殺數量也超過40只,翡翠樹蛙也遭路殺11只。
至於10月份才進入繁殖季的梭德氏赤蛙,去(2018)年10、11月兩個月時間內共遭路殺1424只;2017年10月15日至11月10日統計期間路殺458只,數量也相當驚人。
小李老師認爲,透過興建生態路廊、更改垃圾車收運時間,應可減少路殺蛙類機會,也希望喚醒在地公民生態意識,保護在地環境和特有生物,畢竟靠外地人成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