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看好人民幣資產 預計MSCI中國指數明年漲21%
(原標題:瑞信看好人民幣資產預計MSCI中國指數明年漲21%)
市場一致預測,2021年,MSCI中國指數的收益將從2020年的下降2%轉爲增長21%,CSI300指數的收益則會在2020年增長4%的基礎上,再增長18%。
“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全球通脹率將會逐漸上升,即便失業率回落到正常水平,各國央行爲了使通脹重回目標水平,仍會維持利率的現狀。”瑞信南亞區首席投資總監Ray Farris在11月25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線上採訪時表示。
Ray Farris指出,與此同時實際利率卻在下降,這使得對衝通脹的資產將長期表現優異,黃金便是最佳對衝資產之一。
在11月25日發佈的《2021年投資展望》(以下簡稱“《展望》”)中,瑞信指出,隨着經濟逐步走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陰影、需求持續穩步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有望回升至4.2%。與此同時,各主要發達經濟體零/負利率將常態化,意味着股市在2021年依然能夠帶來可觀的投資收益。
瑞信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伍澤恩(John Woods)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經歷了2020年這非同尋常的一年後,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會逐漸加速,儘管政府債務會大幅提高,但不會導致通脹和利率的上行。
伍澤恩稱,在全球主要地區或國家當中,中國的股市和債市會在未來一年裡逐步爲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機會,市場一致預測,2021年,MSCI中國指數的收益將從2020年的下降2%轉爲增長21%,CSI300指數的收益則會在2020年增長4%的基礎上,再增長18%。
中國是亞洲市場投資首選
“中國是我們在亞洲投資的首選之一。”伍澤恩表示,就疫後復甦而言,中國領先大部分國家,目前中國工業生產已基本恢復,接下來的復甦之路將依賴於就業反彈。
伍澤恩稱,在全球資產中,基於優越的基本面表現,瑞信會更加偏好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在所有的領域中,則更加偏好中國的科技股。
就目前而言,中國A股佔全球股市市值份額約爲12.4%,僅次於美國並仍在高速增長,但外資持股佔比僅爲3.8%;中國債市規模也同樣位居全球第二,但外資參與比例僅爲2.4%。基於此,伍澤恩認爲,中國龐大的經常賬戶盈餘、外國直接投資淨額爲正、經濟快速增長以及高收益將鼓勵資金流入其股市和債市。
Ray Farris表示,隨着全球經濟增長得到改善、美元資產實際收益率優勢減弱以及美國財政赤字和外債擴大,預計2021年美元會繼續下跌,歐元和日元則會從中獲益,受投資流入支持的人民幣也會得益。
“美國大選結果意味着投資者會加速涌向收益率較高的資產,亞洲將成爲資金流入的熱點地區。人民幣債券將備受追捧。由於收益率遠高於其他幣種計價的同類型債券,加之與全球資產之間的相關性較低,人民幣債券能夠有效對衝平衡型投資組合的投資風險。另外,人民幣升值預期也進一步增加了該類資產的投資吸引力。”Ray Farris說。
考慮到全球範圍內十分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持續的財政支持,《展望》指出,2020年疫情導致企業盈利大幅下跌只是暫時的,2021年企業盈利將會超過2019年的水平,這令股票的回報前景具有吸引力。
如果按照市盈率等指標估算,當前全球股市的估值較長期歷史平均水平要高很多,但瑞信方面稱,無需恐懼估值過高。
一方面,股市的高估值是受到極低乃至負利率環境所驅動,另一方面,美聯儲等政策制定者爲應對新冠疫情快速強力介入,有助於緩解投資者避險情緒,使得市場在2020年春季之後快速復甦。
伍澤恩表示,2021年,爲降低避險情緒,預計政策支持將會延續。除了信貸危機的風險之外,還有疫情導致的衰退以及政策制定者對通脹容忍度提高等因素,令週期後期經濟過熱的憂慮進一步加劇。
同時,由於各國央行繼續降低尾部風險,風險溢價甚至可能隨着2021年經濟環境穩定而進一步下降,這將支撐目前高於歷史平均水平的估值比率。
在不同的資產類別當中,瑞信方面認爲股市相對具有一定吸引力。《展望》稱,目前以盈利收益率和實際債券收益率之間差別計算的股權風險溢價(ERP)高於長期平均值,這意味着股票能提供比債券更具吸引力的額外回報。
“我們清楚在不確定的情況下,ERP可能過高,因爲投資者持有風險資產時要求更高的溢價,但隨着經濟復甦和增長恢復,這些憂慮將逐漸得到緩解。”伍澤恩說。
瑞信看好科技等長期增長型行業在2021年的表現。瑞信稱,新冠疫情加速了顛覆性科技的發展,並將作爲一股強大的推動力將這一趨勢延續下去。在科技相關和醫療保健產業方面,投資者需要尋找具有顛覆潛力,並因此仍有擴大市場份額和利潤空間的細分市場。
此外,伍澤恩表示,在經過短暫休整後,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將繼續加速,旅遊、酒店住宿和汽車等週期性板塊將存在機會,而傳統能源和金融業將會持續遭遇結構性挫折。
通脹尾部風險有所增大
在2020年,大宗商品市場經歷風浪,黃金也多次創下歷史新高。展望2021年,伍澤恩表示,黃金漲到新高位是“不足爲奇”的。
他分析稱,在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持續將帶動大宗商品的實際需求上升,擴張的貨幣與經濟政策最終可能激發更高的通脹預期,對美元造成拖累,廣泛而言則會對大宗商品提供支撐。
伍澤恩指出,儘管目前通脹壓力仍然低下,並且在近期不會成爲主要問題,但考慮到當前的政策措施和債務負擔變重,對通脹的討論值得關注。
實際上自疫情暴發以來,各種跡象令全球投資者、政策決策者擔心惡性通縮可能到來,同時對通貨膨脹風險的憂慮也在增加。
比如,超乎尋常的寬鬆的貨幣和經濟政策、大宗商品的供應短缺、產業鏈受阻等,都成爲消費價格飆升的潛在推動因素。政策制定者對低利率政策延續則進一步強化這種風險的可能性。
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Olivier Blanchard此前傾向於認爲通縮爲當前最大風險,但近期也表示,儘管高通脹不太可能,但並非不可能。
摩根資產管理歐洲、中東與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Karen Ward亦表示,他不會說世界“必定”將處於長期通脹環境中,但也不能說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很渺茫”。
倫敦TS Lombard的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前英國財政部官員Dario Perkins也表示,當前,世界各國正在建立帶有通脹傾向的政策框架。“這是我們幾代人以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當前的政策應對是戰時的政策應對。”
伍澤恩指出,只要通貨膨脹率仍保持在央行的舒適區內,政策制定者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危機。因此,由通貨緊縮威脅或近期經濟過熱而引發緊迫危機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
在經濟過熱的風險方面,通貨膨脹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成爲市場隱患。但Ray Farris也表示,《展望》當中有十個主要觀點,其中之一便是要注意通脹尾部風險。
“過去數十年的溫和通貨膨脹不會很快結束,但通脹的尾部風險已有所增大。”Ray Farris說。
(作者:周智宇 編輯: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