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印象筆記和iwatch打造工作流?

這是「印象研習社」欄目的第六十六期。在這裡,印小象會定期與大家分享來自效率達人的印象筆記使用技巧、高效錦囊、應用案例,也期待更多象親在這裡分享你的獨門秘籍。

今天的分享來自象親@牛泳書海,《如何使用印象筆記和iwatch打造工作流?》。

因爲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年後很長時間一直在家裡看書寫稿,逐漸總結出一套適合家裡辦公的工作流。分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以前我是個工具癖。就寫作工具和信息收集整理工具來說,前前後後使用過近15款。光每天打開這麼多app就得花費不少寶貴時間。

後來,除了蘋果全家桶,我又添置了安卓機,單位用聯想電腦——我必須找到一款全平臺app,光速同步,無縫對接。

之所以選擇印象筆記,最初原因很簡單,印象筆記推薦的人多,使用教程多,檢索快,信息蒐集的渠道多。後來中國區獨立後,很多新功能上線,幾乎能滿足所有場景使用,用着越來越順手了。

於是,我最大限度精簡了電腦和手機上的app,變成了下面這個樣子。

信息收集:印象筆記

工作日誌:印象筆記

內容輸出:印象筆記

思維導圖:印象筆記

文檔閱讀:marginote3、PDFexpert

番茄時間:iwatch

這篇文章裡我重點想說一下,在內容輸出和時間管理方面,我是如何把印象筆記和iwatch結合起來,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工作流。

使用晨夕日記規劃一天工作

工作日期間,我每天早上6點起牀(週末7點左右)。 起牀後第一件事,打開印象筆記,建立一篇新的日誌。 調整身體,把以下三件事先做完。 這一步主要是爲了喚醒身體,讓接下來的晨間工作有個好狀態。

在工作日誌中填寫當天的日程規劃。以2月23日的一日規劃爲例,以下四件爲必須完成項:

日程中每一件未完成事項,我都會在印象筆記自帶清單中創建任務提醒。

內容輸出部分會佔用一天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這部分內容的安排是重點。如果使用markdown語言,我會在印象筆記中創建一個markdown文件,輸入標題和開頭,一直放在桌面上,並按照完成時限排好優先級:

如果使用普通筆記文件,我會先新建筆記,創建一個表格,輸入當天要完成的內容和目標,然後將它設爲桌面便籤,掛在電腦桌面上,隨時提醒自己。(下圖左爲筆記內文件,右爲桌面便籤)

使用iwatch計時器和呼吸功能調整節奏

所有事項設置完畢,接下來最重要的一步:執行。這個過程我摸索、調整過很多,最初完全靠身體信號,比如眼鏡澀、脖子酸、胳膊麻等等,一段時間後發現身體損耗很厲害,視力也一降再降;後來我嘗試“番茄工作法”,下載了Forest,開始種樹,按照25min-5min-25min-5min的節奏調整工作狀態,後來也出問題,老是一棵樹成熟了,手機震一下,我壓根兒不搭理繼續集中精力攻堅克難,或者5min休息時間,重新種樹的間隙拿起手機看一會兒,一看十幾分鍾就過去了,既浪費時間又沒有休息好。

第三階段,結合自身實際(高度近視,不能長時間用眼,在丁香醫生上看到一篇文章,建議使用“20—20—20”方法護眼,即20min後,看遠處20米的地方,持續20秒),充分利用、挖掘手頭已有硬件,我總結出現在的工作節奏:工作30min,閉目深呼吸3min,兩個30min後,休息10min(深呼吸3min,敷眼2min,站起來活動3到5min)。具體操作時,要結合iwatch中的兩個小功能來實現。首先要將錶盤設置爲如下:

最下面中間模塊爲計時器,右邊的模塊爲“呼吸”(可以自由調整時間,我設置爲3min)。其它模塊隨意。

在開始工作前,我會先進行3min“呼吸”,集中注意力,然後點開計時器,如圖:

點按“30分鐘”圖標,開始進入工作狀態。時間走完,手錶會震個不停,必須要手動關掉計時器,緊接着回到主界面,點按“呼吸”圖標,閉眼,進行3min深呼吸,一方面中斷屏幕時間,另一方面再次集中精神。3min時間一到,再進入下一個30min的屏幕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30min時間一到,要先點按“10分鐘”圖標開始計時,這10min屬於長休息時間,我一般會站起來走動走動,上個廁所、倒杯水之類的,然後用敷眼儀冷敷,再進行3min深呼吸,然後進入下一個30min的屏幕時間。

很多同學可能覺得時間被切割的太碎,可能剛剛進入專注狀態,又被計時器打擾了。這個不用擔心,如果遇到需要緊急處理的工作,我們完全可以把計時器的時間調整一下,比如專注工作時間調整爲1小時甚至2小時。

我之所以長時間堅持使用這個方法,就是因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相當方便,只需要在iwatch的計時器裡選擇好單位時長就OK了。而且習慣之後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那就是間隔時間的深呼吸讓人上癮,既休息了眼睛,放鬆了身體,又集中了精力,爲下一階段的高效率打下堅實基礎,好處多多。

至於單位時間的選擇,爲什麼不直接選擇1小時或者2小時呢?

我的考慮是:第一,除非有緊急任務,否則勞逸結合更有效率,1小時以上的持續高度集中屬於過勞,長期如此效率不高;第二,更重要的,身體健康是一切的前提,在職業病成爲洪水猛獸的當下,唯一免遭毒手的辦法,就是避免久坐和長時間的屏幕時間。

最後,我想用“少即是多”這四個字總結全文。工作習慣因人而異,比如師北宸就說,他下載不同的app,一個負責一件事,分別用來收集信息、製作腦圖、內容輸出等等,我則習慣用一個功能全面的app做所有事情,使用最趁手的就是印象筆記(開通了專業賬戶)。

現在每天的工作基本只需要打開印象筆記,結合iwatch,全部搞定,不用浪費時間研究如何搭配各個app來提高效率,反而能讓我產出更多內容。

-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