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新能源車險差異化定價?7月8日,這場閉門研討會給你答案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得到了快速發展和普及。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佔汽車總量的6.07%;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552萬輛,佔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76.04%。2023年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743萬輛,佔新註冊登記汽車數量的30.25%,與2022年相比增加207萬輛,增長38.76%。
但新能源車險市場卻一直面臨着“車主喊貴、保險公司喊虧”的困境。由於區別於傳統燃油車,保司在新能源車險方面的計價、風險測算都不是很完善,因此也導致了新能源車險的價格普遍高於傳統燃油車。
如何完善新能源車險的定價,讓新能源車險生態中的車主、保司、汽車後服務市場都滿意,成爲當前新能源車險從業者關注的熱門話題。
7月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4中國保險業創新與發展論壇即將召開,其中“五篇大文章”系列研討會——新能源車險差異化定價探索與挑戰,將圍繞新能源車險當前面臨的問題展開討論。屆時,來自財險機構車險業務的一線負責人將齊聚一堂,共論新能源車險發展的挑戰和機遇。
逐步完善的新能源車險
得益於多重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車市場在近年來取得了高速增長。然而,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存在着結構性差異,這也導致保司的傳統車險條款無法完全匹配新能源汽車面臨的風險。
《守正創新·2024新能源車險發展報告》指出,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的差異可以分爲兩大類:第一類是關鍵部件的差異,第二類是系統的差異。
具體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是三電系統(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與燃油車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風險存在明顯差異。同時,由於新能源汽車普遍搭載智能系統(智能駕駛、車聯網、智薏座艙、人車交互等),因此可能存在的失控與宕機問題也並非智能程度普遍偏低的傳統燃油車所廣泛存在。此外,由於新能源汽車電池負載重,整車製造技術環節中爲了減少汽車自重,一體化鑄造被更廣泛使用,其與傳統燃油車的分部鑄造工藝存在顯著不同。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必要互補品充電樁與傳統燃油車成熟的加油站系統差異顯著。
種種不同,讓保險行業從業者發現,不能用傳統燃油車保險條款這個“鍋蓋”來配新能源汽車這口“新鍋”。因此,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專屬保險條款就誕生了。
2021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以下簡稱《專屬條款》)。相較於傳統車險,《專屬條款》作出的調整主要圍繞“三電”(即電機、電池、電控)系統提供保障,全面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作業等使用場景。
自此,新能源車有了自己的專屬條款,保司在定價和風險測算方面有了依據。
而爲了進一步降本增效,今年4月份,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向財險公司等相關方下發《關於推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將新能源商業車險自主定價係數範圍擴大,按照0.5至1.5區間執行,讓市場主體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數據沉澱、風險定價問題仍待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車險條款和費率持續與傳統燃油車市場看齊的同時,保險機構對於新能源車險的態度卻變得“曖昧”起來,盈利成爲阻擋保司進擊新能源車險業務的“攔路虎”。
雖然同爲車險,但新能源車險的保費定價、賠付成本、賠付率明顯高於傳統車險。中再產險統計,從出險頻率來看,各種使用性質的新能源車出險頻率幾乎均高於傳統燃油車。從案均賠款來看,新能源車整體高於傳統燃油車,家用車達到7201元,高出燃油車近600元。
“新能源車險之所以會出現平均賠付較高的情況,與保險公司的定價能力不足和理賠風控技術不完善有關。”此前有業內人士在接受採訪時曾分析稱,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技術持續創新快速迭代,仍存在影響車輛質量和安全性的不穩定因素,保險公司對車輛整體風險評估存在極大難度;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應用期不長,保險公司尚缺乏足夠的數據支持保險產品的開發與定價。
毫無疑問,要破除當下“投保人覺得貴、保險公司覺得虧”的新能源車險困境,針對新能源汽車去制定更加合理、精細的保險產品是行之有效的方案。但就目前來說,新能源車險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單靠保險公司去調整風險測算維度是無法實現的,需要保司跨業融合、協同創新、系統性解決問題。保險行業要充分發揮多年來積累的風險管理經驗,結合新能源汽車大數據與創新技術,實現保險的風險補償轉向風險減量管理的跨越。
在跨界融合的過程中,保司必然承擔了重要的角色。如何打造以保司爲核心的風險定價系統,如何精準定價實現“一車一價”……這些是新能源車險從業者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本次“新能源車險差異化定價探索與挑戰”閉門研討會聚焦的問題。
如果你也對上述問題感興趣,敬請關注我們閉門研討會的新動態。7月8日,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