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勵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專家:留給市場的空間再大些

·“我們現在的醫保定價定的是最後的市場價,如果有人認爲這個產品有價值,願意支付差價,也沒有這個空間,這會使產品最後獲利機會受到限制。我個人認爲,醫保應該確定自己能支付的價格,不應該把產品的市場價格控制下來。”

“政府和市場的定位,也是一個需要繼續探索的問題。(政府和企業的關係)就像撫養孩子一樣,政府辦了很多的事情,投入了很多的資金,但是給企業和市場留下的空間不夠大。”2024年12月20日,在由上海長三角商業創新研究院主辦的2024生命健康大會上,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執行理事長蔡江南說,“美國的生命科學醫療健康行業發展那麼快,政府也不是無所謂,美國政府對基礎研究做了大量的投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每年的研發經費投入非常大,但是政府還是給市場留下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作爲一個學者,說話可以直接些。”蔡江南說。他舉例,“我們現在的醫保定價定的是最後的市場價,如果有人認爲這個產品有價值,願意支付差價,也沒有這個空間,這會使產品最後獲利機會受到限制。我個人認爲,醫保應該確定自己能支付的價格,不應該把產品的市場價格控制下來。”

蔡江南認爲,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現在面臨如何走好產業鏈中後半段路的問題,包括商業化,產品的定價,如何進入醫保、進入醫院等問題。“研發和商業化是互相促進的,商業化的道路能夠快速回籠資金的話,反過來會促進研發。這些問題也會倒逼企業國際化的進程,因爲光靠中國本土的市場似乎很難快速地收回資金。另外我們還看到一個現象,快速回收資金期的時間越來越短了,因爲競品越來越多,也可以稱之爲‘內卷’,這也讓企業不得不依賴國際化。”

如何做好研發一直是創新生物技術公司思考的問題。綠葉製藥集團有限公司集團首席運營官樑怡在圓桌論壇上說,他發現中國很多CMO(首席營銷官)的研發能力很好,世界500強企業的CMO中,很多人本身就是醫生,也就是說TA們自己在醫院做臨牀的同時還管理一個CMO的研發,這意味着TA對臨牀的需求有非常敏銳的感覺。“TA不是坐在辦公室裡讀論文,而是親身感受到臨牀一線的需求,這很重要。”

“我們經常提,研發思路要閉環,實際上需要人的閉環。我們需要很強的領軍人物,他本身要有很強的能力,要懂研發,又要懂臨牀,還要有形成轉化的能力。研發出來的東西轉化不了,或者是看不到臨牀的需求,都是很大的問題。”樑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