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都回歸公有制,民營企業全部消失,國家將會變成什麼樣?

有人說如果所有民營企業在我國突然消失,那麼勢必會引起國有企業的壟斷和不思進取,進而進一步形成特權階層,拉大貧富差距,使得普通民衆再次共同貧困。

而另一部分人認爲,作爲社會主義制度的我國,發展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出先富帶動後富並不是爲了讓民營企業不斷做大,製造多少富豪的。

既然國家已經開始不斷富強起來,就要儘快取締民營企業,逐步迴歸公有制實現共同富裕。

針對這兩種觀點,不能說錯,但是卻都非常不夠準確。首先必須明確的是以公有制爲主體不可動搖,因爲這是國之根本。

比如國防軍工、能源礦產、鐵路交通、通信電力、鋼鐵糧油等直接關係國計民生最核心的產業,在我國必須是以國有企業爲主,甚至是國有佔據壟斷性地位。

否則以我國14億的人口大國,一旦全面放開這些產業,可能隨時被外國資本爭相吞噬,而外國資本所利用的抓手就是民營企業。

但是如果現階段全面取消民營企業,也將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巨大打擊,因爲民營企業在增加產值、創造就業、提供稅收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根據疫情之前2019年的統計數據,整個民營企業在全國百花齊放,爲我國生產總值貢獻了60%以上,佔據了外貿出口份額的60%以上。

也就是對於已經成爲製造業大國的我國來說,真正在總體體量上爲國家創造價值的主力軍反而是大量的民營製造和外貿企業。

同時民營企業雖然有大有小,水平參差不齊,但是作爲具有最全工業門類的我國,還就真的離不開這些民營企業的創造。

很多民營企業不僅是產值的主力軍,更是創新的主力軍,產品和技術創新分別達到70%和65%以上,比較典型的就有華爲通訊類產品和大疆無人機。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今年公佈的最新信息,民營企業在近年來國家減稅降費等政策的支持下,依然連年貢獻超過全國50%的稅費,可見民營企業在創造稅費的作用上有多重要。

如果單個比較,一些大型國企創造的價值可能遠超一個個的中小型民營企業,但是民營企業加在一起的力量就不可忽視,最重要的是在當下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整體創造了80%的城鎮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