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核污水排海 不再確認氚濃度

自8月以來東電已進行三輪排放,每次都會先把1噸待排放的核污水,以1,200噸海水來稀釋,然後注入一個大水槽來檢測其氚濃度,只有確認數值低於國際規定的排放標準後,纔會把核污水排出。

東電錶示,其明年2月下旬進行的第四輪核污水排放,估計耗時約17天。但這次排放會簡化檢測程序,跟之前的三輪排放方式有所不同。雖然其仍然是每1噸待排放的核污水,以1,200噸海水來稀釋,但卻是在管道內檢測流動中的核污水實際氚濃度,符合規定後就排放出大海,而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先注入大水槽來檢測氚濃度。

東電強調,第四輸排放期間,工作人員將每天測定一次來確保安全性,檢測結果會於隔天公佈。

按照東電的解釋,之前三次的舊方式排放都根據程序來稀釋,而計算值和檢測值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由於核污水的放射性物質濃度均符合排放標準,因此不再打算每次都注入大水槽來確認濃度。

儘管如此,東電強調,由於排放核污水計劃仍然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因此其往後的每一年,都會保留一次採用舊方式來排放核污水以確認安全性。

報導稱,中國是對日本排放核污水反應最激烈的國家,之前曾強調日本要耗時長達30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排放其核污水,期間會潛在着巨大風險,因此不斷要求日方應該建立各方實質參與,以及長期有效的國際監督的排放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