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野島剛:吃着尾道拉麪 感謝美味背後的臺灣人
臺灣人研發的的尾道拉麪,不僅在尾道成爲招牌美食, 全日本更能找到尾道拉麪口味的泡麪。圖爲朱華園的尾道拉麪。(擷圖自尾道市觀光協會網站)
臺灣人愛哈日,但許多日本人卻不知道,他們也受到臺灣製造的美食影響甚深!日本作家野島剛日前去尾道參加島波海道自行車賽,他在廣島的尾道用餐,一邊吃美味的尾道拉麪,一邊感謝美味背後的臺灣人。他指出,有多位臺灣人所研發的中華美食,像尾道拉麪一樣馳名日本,一直默默傳承着混雜「日臺中」元素的好滋味。
野島剛今(2)日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表示,他參加自行車賽之餘,最大的樂趣就是四處品嚐當地的珍饈美饌。他在尾道車站前的有名拉麪店「谷」,享用着馳名日本的尾道拉麪,以醬油爲底的湯頭上面懸浮着豬背脂(豬的背部脂肪),增加了拉麪的香氣風味,很快就擄獲日本人的胃,在全日本打響知名度。如今在日本超商,幾乎都有販售「尾道拉麪」口味的泡麪。
野島剛指出,「尾道拉麪」的創始人是來自臺灣的朱阿俊。他創業於昭和22年(1947年)的中華料理店「朱華園」,最早是在尾道以拉麪攤起家,對不少市民而言,朱桑的拉麪幾乎是從小吃到大的懷念滋味。
據說,他與日本妻子所生的兒子繼承衣鉢。爲了能夠更接近父親的味道,他的兒子經常拜訪臺灣,體驗臺灣的味道。
日本的中華料理已和日本人的飲食生活密不可分。根據統計,在日本的中華料理店數目僅次於和食店。單看「中華料理」名稱,日本人容易與「中國」連結在一起,實際上臺灣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爲有些人自戰前到戰後都待在日本,他們在中華料理的世界裡成功獲得一席之地。
野島剛提到「杯麪」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日清食品創立者安藤百福(吳百福),他來自嘉義朴子。現在NHK晨間劇播放的《萬福》就是講述他的成功故事,有很高的收視率。
另外,到大阪出差的人購買伴手禮的名單,「蓬萊」肉包最受歡迎,而它也是來自嘉義的羅邦強所創立,他在戰後民不聊生的廢墟里,開了一間中華料理店,也賣肉包,後來成爲日本全國皆知的品牌。
最近人氣高漲的名古屋特產「臺灣拉麪」也是一例。源起於中華料理店「味仙」,是臺灣人郭明優從臺南擔仔麪得到靈感,將絞肉經過辣味調理後,放在拉麪上頭,這道臺灣拉麪現在已是名古屋的招牌料理。
野島剛指出,日本的拉麪來自中國,經過臺灣人不斷的失敗與嘗試,開發出符合日本人口味的拉麪。這些生存在日本與中國夾縫中的臺灣人,創造出混雜「日臺中」三要素的美食,爲日本的飲食文化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