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迎密集利好催化 離規模化商用還有多遠?
財聯社11月13日訊(記者 陸婷婷)近期,人形機器人板塊迎密集事件催化,華爲(深圳)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亦將於近日啓動,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進程隨之受到市場高度關注。財聯社記者採訪獲悉,當前人形機器人賽道資本不斷加碼、進展不斷刷新。金力永磁(300748.SZ)透露,正配合人形機器人用磁組件研發,陸續有小批量交付;雙林股份(300100.SZ)滾柱絲槓產品目前已研發出樣品,尚在驗證過程中。
均普智能(688306.SH)首席科學家、均普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研究院院長郭繼舜表示,“預測到2030年,全球每一年要賣出100萬臺人形或者類人形的通用機器人,這是人類歷史上繼手機和智能汽車之外的第三個通用的智能化裝備,意味着它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目前的大模型還沒有辦法支持機器人完全替代人工,要實現這些功能,大模型還有很多階段的迭代和更新。”一位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道。
賽道熱度持續升溫
Wind數據顯示,9月20日以來,機器人指數累計漲超50%。上海電氣(601727.SH)近期錄得15天11板;禾川科技(688320.SH)、億嘉和(603666.SH)、三豐智能(300276.SZ)等多股股價近20個交易日累計漲幅均超33%。
今日,機器人概念尾盤拉昇,拓斯達(300607.SZ)盤中一度觸及20CM漲停,兆威機電(003021.SZ)、中堅科技(002779.SZ)漲停,高新興(300098.SZ)、盛通股份(002599.SZ)、雷賽智能(002979.SZ)等跟漲。
消息面上,深圳前海、寶安將於11月15日舉行人工智能應用創新成果發佈會。屆時,華爲(深圳)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將啓動運營,並舉行優選夥伴簽約儀式。據媒體報道,首批項目的參與企業包括兆威機電、樂聚機器人、拓斯達等。
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賽道的資本熱度持續高漲。
根據來覓數據的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共10家人形機器人企業,11次成功獲得億元級別及以上的融資。近期,通用人形機器人研發商月泉仿生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具身智能企業“千尋智能”宣佈完成由柏睿資本獨家注資的天使+輪融資。
“現階段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仍處於發展初期,機器人研發的側重點在於不斷提升其感知、決策、執行等性能以滿足各應用場景運行條件,各廠商傾向於使用頭部零部件企業的產品以達到更好的測試效果。”頭豹研究院工業行業高級分析師張詩悅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隨着研發進程的深入,爲了解決量產過程中的成本降低問題,供應鏈將逐步向本土轉移,從而使本土零部件製造商從中受益。
據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發布的報告預測,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7.6億元,到2030年有望成長爲千億元市場,市場規模達1192.46億元。
多家上市公司刷新進展
人形機器人是具身智能最佳的載體之一,疊加政策加持下的高潛力發展前景。眼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爭相涌入賽道,不乏跨界“玩家”的身影。既有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也有阿里、亞馬遜、華爲、小米等科技企業,還有美的集團(000333. SZ)、格力電器(000651.SZ)、海爾智家(600690.SH)等傳統家電巨頭。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發展進一步提速,核心零部件則成爲市場投資熱點。
張詩悅告訴財聯社記者,“在人形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中,傳動系統佔據了機器人整體價值的40%至50%,其中減速器、傳感器和電機等部件對於機器人能夠流暢且精確地執行動作具有決定性作用”。
張詩悅進一步表示,隨着人形機器人產業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在中國各類機器人品牌的涌現和模型機的推出之際,本土零部件標準件的需求變得尤爲迫切。在量產前夕,減速器、傳感器、電機等零部件的製造商有望獲得顯著的市場機遇。
財聯社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產業鏈廠商。斯菱股份(301550.SZ)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在機器人零部件方面,公司目前主要是以諧波減速器和執行器模組這兩類產品爲主。
問及機器人零部件相關產品是否已實現量產,該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我們還在打造一個產線,預計在年底之前能夠達到小批量生產的標準”。
肇民科技(301000.SZ)證券部人士稱,人形機器人相關的零部件正在開發當中。
恆帥股份(300969.SZ)方面表示,將重點着力諧波磁場電機技術的場景適配,匹配諧波磁場電機技術與人形機器人所需電機品種(如無框力矩電機、空心杯電機等)定製化需求的結合點,實現爲客戶提供成熟解決方案及實物交樣機會。
據瞭解,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佔總成本超15%的零件是總成和絲槓。絲槓環節涉及上市公司包括秦川機牀(000837.SZ)、恆立液壓(601100.SH)、貝斯特(300580.SZ)等。總成環節企業有拓普集團(601689.SH)、三花智控(002050.SZ)等。
截至目前,部分企業已開始實踐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如小鵬汽車近日發佈AI機器人小鵬Iron,該機器人搭載多塊自研芯片支持端到端大模型,已在小鵬廣州工廠進行小鵬P7+車型生產實訓,未來將聚焦在工廠和門店等場景。
天奇股份(002009.SZ)正在推進人形機器人在汽車製造領域的應用,公司證券部人士表示,“現在機器人已經進到相關品牌汽車的工廠,(處)在某些工位的實景訓練階段”。
對於真正落地應用的時間表,該人士坦言需要看主機廠的需求和機器人本身具身智能大模型的發展情況。“如果說運用,其實我們現在已經在應用了,只是算是一些試點項目吧!我們是率先在汽車製造領域應用,當然也不排除其他的場景,比如汽車零部件、3C或者其他工業、服務業的應用”。
規模化商用尚待時日
隨着技術創新和應用領域的拓展,人形機器人在智能化水平、人機互動、個性化定製等方面不斷進步,應用場景將逐步從工業製造延伸至醫療、服務和娛樂等多個領域。
人形機器人何時實現規模化應用?何時走入千家萬戶?
郭繼舜在接受包括財聯社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人形機器人行業綜合性強,包括機械自動化、電子、材料、計算機等,意味着其極爲強調產業的協同。從相對有一定智能性的工業機器人逐漸變成越來越聰明的人形機器人,這條路很長。商業化可行方面,預計需要3至5年在工業場景形成大規模應用,5至10年具備在居家養老、醫療護理等家庭服務環境應用的技術可行性。
郭繼舜舉例稱,在現階段,通過強化學習和動態捕捉技術,人形機器人學會了在家裡刷碗,但暫時還無法舉一反三地學會刷鍋,這種跨度更大的知識遷移還需要後續的研發才能實現。
“針對負重場景,現階段機器人可以在工廠裡搬運20公斤的零部件,但在居家場景中,比如將病人從病牀上扶起來,雙臂負重將達到四五十公斤,目前人形機器人雙臂的扭矩還不足以支撐,現階段,人形機器人手部關節大約有三公斤左右的負載,肘部關節有七到八公斤的負載,我們有信心快速地提升機器人的負重能力。”
郭繼舜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主要難點在於算法的智能性需要持續的提升,因爲其要從過擬合的場景應用泛化到更多的通用場景;通過更加自然的無代碼的人機交互方式去教機器人,這個能力也在持續提升。在硬件方面,關鍵零部件的基礎性能尚需一定時間去提升,預計關鍵零部件的能力提升、機器人本體結構的優化再加上以大模型引導的智能性的持續提升,才能最終通過3到5年的時間在智能製造、智能倉儲等通用場景裡實現通用人形機器人的應用。
除此之外,價格或是影響機器人放量的關鍵要素之一。目前市場上已有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如宇樹科技G1基礎版售價爲9.9萬元,衆擎機器人發佈的SE01的預期售價將在15萬至20萬元之間。要打開家庭應用市場,價格門檻仍需進一步下探。
“硬件的方案是考慮降本。”有廠商人士表示,因爲整個機器人產業還未完全定型,其中的一些零部件產品也是根據機器人的設計更迭在不斷髮展。目前像諧波減速器之類的產品定價方面也沒有穩定的價格,市場價有高有低。
張詩悅提到,人形機器人技術性的降本可通過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實現。硬件方面,研發階段的高要求導致成本增加,量產時可以刪減冗餘,調整硬件性能至適中以降低成本。軟件方面,軟件性能的提升減少了對硬件精度的依賴,使硬件在精度較低的情況下也能達到高精確度,進一步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