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異動佈局未來15年
中共十八大中央領導班子新老交替是1992年以來最困難的一次,原因在於本次世代交替除了出現常有的派系較勁(或個人恩怨、關係網絡)之外,還出現少有的路線分歧。雖然年齡限制、職務臺階、交流經驗等制度框架仍在,但仍受到前述非正式政治的衝擊,出現微幅妥協(放寬年齡限制、越級晉升)的情況。
產生路線分歧的主因是三差問題「城鄉差距、貧富差距、東西差距」過於嚴重,激起社會不反情緒,左派聲音因此有了成長的土壤。世代交替又把前述兩種問題複雜化,具體例證即爲薄熙來事件、溫家寶家族財產報導,使得人事安排相對棘手。
本屆政治局常委除習李兩人之外,其餘5位常委將於2017年十九大超齡而無法連任。在政治局委員中,5年後出現5席空缺,軍委會也會出現一名軍委副主席缺額,5名軍委委員缺額。5年後江澤民已高齡91歲,實際上將難以繼續發揮非正式影響力。此時習李兩人將扮演人事主導角色,不排除胡錦濤也會發揮臨門一腳的力量。5年後,李源潮和汪洋兩人是政治局委員中最資深的成員,又是十七大有意培養的接班人選,若無重大事故(健康問題、腐敗、政治立場問題),將有進入常委會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從這次人事安排可以發現胡錦濤預先部署佈局2017年十九大,團系幹部將繼續成爲中共政壇的一股勢力。十九大是決定第六代領導人接班人選的時刻,必須確認接班人選,並讓他們先進入政治局常委會見習歷練,一如胡錦濤與習李兩人的先例。
現任政治局委員中僅胡春華、孫政才兩人爲1960年代出生的幹部,其他政治局委員除趙樂際(1957年出生)以外,均爲1955年以前出生,與習李兩人(1953年、1955年出生)年齡相仿,甚至較爲年長,不適合做爲第六代領導人。由此可見,若無重大事故,或其他1960年代出生幹部後來居上,胡孫兩人已成領先的唯二人選,有機會接掌總書記或總理職務。此外,本屆中委會中,具團系幹部色彩(曾任共青團副局級以上職務)的成員爲62人,差不多與上屆相同。他們雖然未必能齊心齊力,但確實是在中委會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或許能對胡春華的晉升產生一個穩定力量。
此次縮減常委會規模將產生兩種正面發展,一爲降低決策時討價還價成本。由於中共現已無政治強人,不能像毛鄧一樣,力排衆議,拍板定案。因此常委人數過多將增加協商的困難度,不利於推動重大政策。
反之,適度減少常委人數一方面可以爲防止個人權力過大,又能降低決策愧難度。二爲壓抑中央政法委書記的級別(降爲政治局委員,副國級)。讓常委會中還有一人可分管政法業務(可能爲中紀委書記),制衡權力很大的中央政法委書記,避免重蹈覆轍,再出現周永康之例。
胡錦濤裸退則樹立前任領導人不眷戀權位的先例,有抑制江澤民之效果,同時能加速習近平鞏固權力。胡錦濤此舉有建立制度之意圖,以小我之犧牲換取大我之提升。
從薄熙來與汪洋兩人在十八大無法入常來看,立場鮮明的政治人物似不易進入最高領導中心。其主因可能是鮮明的左派或右派立場容易造成有權參與「入常」的精英「愛恨分明」,致使這些立場鮮明的晉升角逐者不易獲得精英集團一致性的共識,或絕大多數的支持。是否如此,仍須繼續關長未來發展。
【編按:本系列系《旺報》與政治大學東亞所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於本月16日所舉辦座談會論文選摘,見報文章均經旺報編輯,並非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