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課題:悟空、悟能、悟淨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沙漠、遠景、人影、腳印

看着全世界到處都是草臺班子,真的很着急。前些時間寫了一篇《》,講的是人生根基;這篇文章則想寫寫人生課題。

人這一生,時間不算長,遇到的課題真的是層出不窮。

有與無,有限性與無限性,說的是老子的世界觀;

仁與義,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說的是孔子的世界觀;

色與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說的是佛陀的世界觀。

正所謂,有與無,仁與義,色與空,看似人間繁花似錦,其實人間盡是苦樂年華。

太史公司馬遷《史記》有云:“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真理就是這樣,一句話洞穿千古,洞穿人心,令人不寒而慄。

人世間的每個人都活得好難,不是爲錢,就是爲情;不是爲名,就是爲利,想想就覺得很累、很苦、很難。

人生在世,有根基也有課題,根基不牢地動山搖;根基不穩,課題層出不窮。當我們到了回頭望望的年齡,終其一生,人生大部分的難題,都是源於自己,唯有在自己身上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

《西遊記》有句話說得很到位:“物有幾等物,人有幾等人。”

當我們在三樓往下看的時候,看到的多是不堪的垃圾;但當我們在三十樓往下看的時候,看到的多是萬家燈火。

人在山腳看山,是看不到頭的深溝;人在山頂看山,那是連綿不斷的山。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是眼中的山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是心中的山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那纔是真實的山水。

不同的眼界層次,也會帶來不同的人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高處在何處呢?正所謂,山高人爲峰,海闊心無界。

《西遊記》中,唐僧的三徒弟有着統一的法名:悟空、悟能、悟淨,悟空的法名得自他最早的師父,悟能和悟淨是觀音菩薩所賜。

看似是唐三藏的三個徒弟,其實是唐僧“藏”在心中的三個人生課題。唐三藏的“三藏”又稱之爲三法藏,指的是經藏、律藏、論藏。這也是三個人生根基。

話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這三個小說角色,那絕不是浪得虛名。人生在世,若能悟透此“三藏”,生命的境界自然也會更上一層樓。

先來說說孫悟空。

孫悟空出生之後,拜師學藝,學得七十二變,能翻筋斗雲,一口氣能跑十萬八千里;學成歸來,他就是花果山的大王,和牛魔王稱兄道弟。

孫悟空還到天宮,去求取功名,被封了一個弼馬溫,但是他很不滿意,還要求變成齊天大聖。隨後下海去找龍王,要來了金箍棒,龍王對他倒是畢恭畢敬。

孫悟空憑藉自己的本事,把天兵天將打得個落花流水。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如來,任憑孫悟空怎麼折騰,也無法走出如來的手掌心,後來還被壓在山腳下。

孫悟空所有的言行舉止,一來說明他有理想,二來說明一心在追求圓滿,三來他想成爲天下第一神。

但是到了唐僧眼裡:“這等樣,纔像個行者。”

生命何嘗不是如此,苦苦追求,奮鬥一生,到頭來其實還是一個普通的行路人。

我們每個人從登場、成長、彷徨、打闖到人生基本定向,當我們不知不覺地回頭望望的時候,突然發現已經到了孔子眼中“知天命”的年齡,隨着告別職場,戳戳麻將,曬曬太陽則成了我們餘生的日常,餘下的時光已經不多,躺在牀上仔細想想,這原來就是我們平凡短暫的人生。

所以說,人生需要悟空,這是人生的第一個課題。

《周易》有曰:“謙受益,滿招損。”人生太滿了是很可怕的。最好的人生,不滿纔是向上的車輪;最好的修行,去繁存簡、四大皆空纔是無上的智慧。人生的滿與空,是一個從漸悟到頓悟的過程。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這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筆下的《小滿》。

我們熟知的二十四節氣中,有小暑有大暑,有小寒有大寒,但是有小滿卻沒有大滿。這也許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留給我們的警示——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大滿並不是古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

“小滿”二字本身已有濃厚的詩意了。這裡有對待人生的態度,這裡有萬物順應自然的最好狀態。“日中則移,月盈則虧”,世間萬物皆難逃盛極而衰;花未全開,月未全圓,人間至味是清歡,人生最好是小滿。

人間世,或富或窮,或偉大或平凡,或貢獻或無成,或高尚或下賤。所有的有與無,最後一概皆空。人生是一場空,這不是消極悲觀而是一種生命的釋然。

你來聽聽《空空詩》說得多好,說得多妙: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昇西沉爲誰動?江也空,海也空,幾度輪迴做田耕;田也空,屋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權也空,名也空,轉眼荒郊土一封;成也空,敗也空,百年身後罪名聲;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握手中?福也空,禍也空,禍福相依一路行;愛也空,恨也空,人生陌路不相逢;喜也空,悲也空,無非都是在夢中;情也空,義也空,大難來時影無蹤;好也空,歹也空,好歹盡在不言中;善也空,惡也空,善惡相報難公平;活也空,死也空,生難死易奈何終。

滿要悟,空要悟,悟空本是命之宗。人生悟空,處處皆是小滿;人生悟空,處處皆是適可而止;人生悟空,時時皆是知足常樂。

孔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這是在告誡我們,說話要留有餘地,不要把話說得太滿。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尷尬和後悔。

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這是在告誡我們,凡事要懂得適可而止,過度追求物質,難免會失去自我。

莊子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號。”這是在告誡我們,情緒過於飽滿會像狂風一樣,讓人迷失自我。

“空”,正是人生的起點。陸游有詩曰:“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生死,終究是輪迴,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天地自有規律,陰晴圓缺,循環不已;大雨過後,天空湛藍,塵埃洗淨,人生亦然。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悟空”的心態是一種智慧,從頭再來,是看空後的勇氣。人生需要“悟空”,生命需要知行合一。

再來說說豬八戒。

衆所周知,豬八戒的前世乃是掌管天河中天兵的天蓬元帥。此時的八戒長相英俊,頗有人緣。但是豬八戒一次喝醉酒後,因爲調戲嫦娥而引發了玉帝的震怒,被貶下凡。

到了人間,豬八戒追求的仍是美色、美食、美酒。貪嗔癡的本性,一覽無餘。

他出生後咬殺母豬,又到福陵山雲棧洞,給洞主卵二姐當了上門女婿。後來還繼承了卵二姐的財產,就在福陵山吃人度日。

後來,他化成一個模樣精緻的黑胖漢,到了高老莊幹活,又娶了高家的女兒。

當豬八戒的本性暴露之後,也不願意離開高家,還把高家的女兒軟禁起來。直到唐僧的出現,豬八戒纔開始收斂自己,歷盡磨難,跟隨唐僧去西天取經。

豬八戒這個名字,和他的前半生,恰好是相反的。所謂八戒,說的是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着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牀,八戒非時食。一個低層次的人,多半生活在自己的“慾望”裡。

人生在修,生命在行,命運就是一場修行。前半輩子生活在慾望裡,下半輩子生活在修行中。

對於美色,你很嚮往,永遠希望另一半是十八歲的姑娘或者小夥;對於地位,你永遠希望是大權在握,但是後來你發現,高處不勝寒;對於吃喝,你永遠希望吃山珍海味喝茅臺,每天醉生夢死,過猶不及,而傷害了身體;對於風景,你想走遍全世界,然後還去月球,去火星,遨遊太空。

所謂的境界,不是什麼都有,而是無欲則剛。戒掉了慾望,你纔有希望。人生的所有痛苦,皆來自生命中的雜念和生活中的不良習慣。

孔子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老子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佛陀說,信願行,戒定慧,聞思修。

莊子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在莊子看來,活得清澈透明,就是抵達了生命最美妙的境界。老子說,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只有不斷淨化自己,生命纔會煥然一新,人生纔會自在隨心,此時的身體、心靈、圈子、情緒,乾乾淨淨,簡簡單單。

人生中的煩惱和雜念是不可避免的。它們是我們成長的一部分,是我們面對挑戰和變化的一部分。我們需要學會接受它們,理解它們,然後通過各種方法來應對它們。

人都是有慾望的,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學習的則是:剋制自己的慾望,用理性戰勝感性。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五色、五音、五味、馳騁田獵、難得之貨”,說的都是人的慾望。而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學習的則是:剋制自己的慾望,用理性戰勝感性。

生活中,一旦你無法剋制慾望,就極有可能淪爲慾望的奴隸。剋制對美食的慾望,有助於我們保持旺盛的內生動力;剋制對物質的慾望,有助於讓後面的生活更加寬裕;剋制住對焦慮的慾望,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自身修養;剋制住對懶惰的慣性,有利於更有規律的生活。俗話說得好,養成一個好習慣,往往會勝過你一生的努力。

最後說說沙悟淨。

沙悟淨,曾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他貶到了流沙河。更可怕的是,又教他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胸百餘下,苦惱萬分。

人生一路,風塵僕僕,招惹塵埃,不常清洗,會很狼狽。人生有“靜、敬、淨、鏡、境”五個層次,只有內心乾淨,纔有可能走上接近這樣的幾個層次。

沙悟淨跟隨師父西行取經,踏踏實實,淨化自己的心靈,爲過去的污點贖罪。沙悟淨話不多,戲份也不多。他有一個令人欣賞的特點,那就是從不惹是生非。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唐代高僧神秀曾寫下一首偈子。人生難免泥沙俱下,有時想躲又無法躲藏,如果你能“出淤泥而不染”,乾乾淨淨做人,你就會發現自己已有很高的境界了。

堅持清洗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堅持用乾淨的面貌待人;堅持與人爲善;堅持成人之美;堅持拒絕各種污垢到你的生命中來。

悟淨,正是人生的成熟階段,追求的是內心的平靜和智慧。

懂得了取捨,你就不再會盲目購買,不再理會別人的爛事,不再看人家的醜臉,不再參與到人家的因果之中。

最好的人生,就是一無所有地來,一無所有地走,道法自然。

人生旅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既需要悟空的勇氣,也需要八戒的責任,更需要悟淨的智慧。

悟淨,指的是知道遠離污濁,求得清淨心,去尋淨土。佛說:“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八戒也稱悟能,指的是通過修行,來擁有一定的能量、能力,也指守戒。守戒即是悟能。只有守戒才能熄滅貪慾,只有守戒才能獲得智慧。

悟空,無疑是境界最高的。佛家講空、道家講無,若能悟得空的境界,即是放下執着,返璞歸真。“悟空”即是“悟道”,“悟道”便是“悟空”。“悟”是一個過程,而“空”則指一種結果。

唐僧的三個徒弟是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是對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對皈依法的暗示;“悟淨”是對皈依僧的暗示。師徒四人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多面性,每個人體內都具有和唐僧一樣的認知,都像唐僧一樣具有佛性。

人生漫漫修行路,唐僧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困境,一路上的妖魔鬼怪不是別人,正是自心的外化表現。心生魔生,心滅魔滅。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心內無懼,身外無敵。

外不着相,內不着空,如如不動。看得清方向,明確自己從哪來?此刻在哪裡,要往何處去?此之謂悟淨;

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誘惑,時刻持戒守節,提升智慧,此之謂八戒;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無性格,無情緒,無脾氣,無得失,無言語,無觀念,無環境,此之謂悟空。

一輩子短短几十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得失一切皆好,來去一切道法自然。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豆包

我們將從留言中選出多位幸運的讀者,送出秦朔朋友圈出品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