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評 | 在探源中華文明中涵養志氣、骨氣、底氣

(原標題:人民論壇網評 | 在探源中華文明中涵養志氣、骨氣、底氣)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章指出,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教育引導羣衆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作爲新時代年輕幹部,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不斷增強和涵養做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努力成爲新時代新徵程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才。

在中華民族“兼容幷蓄”的文化長河中涵養“大足以容衆,德足以懷遠”的中華文明之“志氣”。中華文明有着極強的包容性和深厚的內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地最大,它能包容萬物,天地合而萬物生、四時行,中華文明也一直“尚和合”“求大同”,追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一直在堅持“開門迎客”,而不是“閉門謝客”。近年來,國風、古風內容風靡網絡,短視頻上“極新對極舊”現象越來越常見,體現出優秀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也折射出當代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新時代年輕幹部應當發揚和繼承民族誌氣,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弘揚和傳播一切中國優秀文化成果,同時應當認識到任何文化都不能與其他文化隔絕開來而“孤芳自賞”,任何文化都必須立足根本、與時俱進,必須善於批判性地借鑑和吸收更多優秀外來文化的精華,爲繼承、實現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發展創造條件,從而真正做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在中華民族“篳路藍縷”的奮鬥史詩中涵養“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中華文明之“骨氣”。近代以來,讓中國告別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在歷史的洪流中,一代代仁人志士不渝奉行着“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信念,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一路披荊斬棘、奮勇向前,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奮鬥史詩,一直都在真正意義上詮釋着中華兒女的初心和使命,不斷激盪着中國人民百折不撓、砥礪前行的民族骨氣和奮鬥精神。新時代年輕幹部,應當講骨氣、重氣節,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一身傲骨、剛強意志、不屈姿態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時刻展現毅然決然的丹心與骨氣,時刻挺起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新時代年輕幹部要牢記爲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凝聚一往無前、高歌行進的強大力量,高揚擔當奉獻的旗幟,奏響新時代的奮鬥旋律,砥礪奮進、勇毅前行,邁向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光輝未來。

在中華民族“守正創新”的時代征程中涵養“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的中華文明之“底氣”。守正創新,顧名思義就是嚴守正道、開拓創新。守正創新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基因,正因爲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念和追求,中華民族才得以在歷史前進中不斷創造新繁榮,中華文明才能夠永不衰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守正創新,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繼承和變革的統一,是守正和創新的統一。新時代年輕幹部應當主動在思想上“補鈣壯骨”,吃下“定心丸”,在實踐中墩苗鍛鍊,鍛造“鐵肩膀”,在拼搏中拋光打磨,練就“真本領”,在困難中負重前行,錘鍊“強意志”。要在破立並舉的棋局中不懈追求“妙手”,全面創新工作方法,切實提高創新本領,同時,也應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前行。要自覺鍛造“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的英勇氣魄,勇於攻克“卡脖子”問題,敢於啃下發展中的“硬骨頭”,在新時代新徵程中自立自強、追求卓越,不斷提升守正創新的底氣,不斷增強敢於鬥爭的血性擔當。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新時代年輕幹部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切實補好精神之“鈣”、疏浚能力之“源”,在新時代新徵程上擔當大任,青春中國其道大光,前途必定不可限量。(作者:張乃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