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地球第一文明嗎?5600萬年前可能存在過,還發展到工業時代
你相信在地球更古老的地質年代,曾有過一個史前的工業文明嗎?
和普通人憑空幻想出的史前文明不同,有些科學家探討這個問題,是從地質年代遺留的各種蛛絲馬跡裡來尋找答案的。
那這個猜測中的史前工業文明,曾出現在哪個地質時期?科學家是通過哪些痕跡來證明這點的?最關鍵的問題是,它真的存在過嗎?
如何證明人類是唯一一波文明?
提出史前工業文明假設的,是NASA下屬機構的一位科學家。這個叫加文·施密特的科學家,是在2017年的一次對談中,提到這一觀點的。
與之對談的是一位天體物理學教授,執教於羅徹斯特大學。該教授此前在思考全球變暖的問題,而且試圖從天體生物學的角度去找尋答案。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授意識到,人類工業文明的活動引起了地球氣候的變化,假如存在其他文明,出現的地方也不一定侷限在地球上,那文明活動和氣候變遷又會是何種關係?
帶着這樣一個疑問,他去了NASA下屬的GISS,這是一個氣候科學研究單位,加文·施密特正是該研究所的負責人。
就在教授向施密特說出自己的問題,並希望從這位科學家聽到有洞察力的回答時,誰想到施密特率先向對方拋出了一個更尖銳的問題。
你又怎麼去證明,人類是地球上唯一一波文明?
教授一時無言以對,此前他一直在思考人類文明,以及假設中存在的外星文明。
但施密特的問題突然讓教授意識到,現在的人類確實沒辦法去證明,過去的地球上是否存在過文明。
在教授看來,人類現有的文明痕跡,不過幾千年,最多也才上萬年之久。殘留的遺址和一些難以分辨的雕刻痕跡,可以讓現代的人類去想象彼時的狀態。
但如果時間更久遠一些,人類還未開化處在矇昧狀態,假設那時候的人類也留下了一些痕跡,這些痕跡現在也只能殘存在最古老的岩石層中了。
順着這個思路再往前思考,如果真有文明存在的可能,大部分也都變成了塵埃了。
從這個角度看,施密特的問題雖然有洞察性,但現代的人類沒辦法去證明。那麼,施密特又是如何認爲人類並非地球上唯一的一波文明呢?
志留紀假設是什麼
施密特給出的假設時間點爲志留紀,在地質年代的概念中,志留紀距今有4億多年。
也就是說,那時候地球上的主要動物都還是爬行類。在進化論的框架之下,人類這種生物不會在當時出現。
因爲現代人類的祖先——智人,出現的時間也不過才30萬年左右。30萬VS4億年,完全不可能在一個時間概念中。
換言之,假設志留紀時代真的存在過某種史前工業文明,那文明的建立者有可能是智能類的爬行動物。
在各種科幻故事和陰謀論中,蜥蜴人的設定,似乎符合智能類爬行動物的標籤。
不過,科學家的猜想卻是平平無奇甚至是枯燥的。施密特提出的假設,既沒有什麼蜥蜴人,也不是真的存在過某種文明。
他之所以將文明可能出現過的時間節點,設置在志留紀這個對現代人來說相對無名的時期,僅僅是因爲這個時期距今足夠遠。
而且彼時地球上出現過的氣候變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證明,這是文明活動存在過的證據。
聽起來是不是感到很晦澀,簡單說來就是,伴隨文明出現的諸如建築、汽車、衣服等產物,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都會變成塵土。這些文明的附屬品,難以在文明消亡後,向更遠的後世證明自己存在過。
但是在文明之外,有一種東西卻可以證明文明或許存在過。這種東西,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教授思考的氣候變遷。
就以氣候變暖來說,人類一百多年的工業活動,讓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急劇攀升,而且現在依舊處於上升階段。
這就意味着,未來的文明看待我們現在生活的年代,就會發現二氧化碳的含量和其他時間段比起來是異常的。正是通過這種異常表現,就能推斷和猜測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雖然邏輯上可以通過不同時段的“氣候異常”,來推測是不是因爲文明活動導致的。但施密特和教授兩位科學家,又並不會過於認可這種看法。
爲什麼?因爲氣候的某些變遷,放在地球極其漫長的時間段內,如果其持續的時間很短暫,那麼後世文明在研究的時候,可能就會將其忽略掉。
人類文明迄今爲止只有幾千年,工業文明活動更是隻有一兩百年,這點時間和地球數十億年的歲月比起來,連微不足道都談不上。
施密特也曾說過,假設人類文明能持續10萬年之久,聽起來不算短了,可是和地球比起來,這點時間依然不算什麼。
所以說,志留紀假設,僅僅是兩位科學家選取一個時間節點,進而來證明和對比文明與氣候變遷的一個概念。
何況,施密特本人的觀點是,志留紀時代肯定沒有出現過史前的工業文明。
而在地球上的其他地質時期,即使現代看來有過什麼氣候異常表現,實際上也沒辦法去證明,異常和文明活動之間存在關聯。
這樣一來,就引出了另外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文明,究竟能通過什麼來向後世證明自己存在過?
1000萬年後,人類能留下什麼
雖然施密特認爲,文明活動的痕跡,不太容易存續幾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但與之對談的教授卻認爲,我們還是能夠給後世留下點東西的。
比如,現代農業大量使用化肥,就會留下較爲清晰的痕跡。化肥改變了氮循環的方向,比如它更多出現在了人類的食物鏈中。
未來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我們這個時代的化石等沉積物,就能發現氮循環不尋常的蛛絲馬跡。
當然,未來的文明也無法窺見全貌。就好比我們現在研究恐龍時代,雖然提出了各種恐龍滅絕的假設,但誰都不能確認這些假設是百分之百正確的。
除了化肥痕跡外,施密特和教授又提到了另外一種更明顯的痕跡,那就是現代各類電子器件中的各種稀有金屬元素。
現代的電腦和手機,都離不開稀土等多種稀有金屬。這些礦產品,其自然分佈,是伴生在其他金屬礦中的,而且它們也都被深埋在地底下。
如今稀有金屬元素被人類大量開採,且它們分佈的位置,也都集中到了地球表面。在未來的沉積物中,未來文明肯定會發現這一時期的稀有元素,會異常集中的出現。
進而,未來文明就能猜測,爲何這些金屬元素會集中出現。至於猜的結果,是不是人類文明存在過,那就不得而知了。
就好比志留紀假設,雖然用現代的科學方式看,那個時代顯得平平無奇,並沒有什麼異常的表現,可誰又能肯定,無奇的背後正好就蘊含着一個史前文明呢。
最後還能留下痕跡的,便是數量龐大的塑料製品。大量的塑料垃圾現在漂浮在海洋裡,有些面積較大的,甚至都成了“浮動的島嶼”。
這些塑料製品,即便經過海水的侵蝕以及陽光的照射會分化,但散成碎片的塑料元素沉入海底後將會一直存在。
等到未來的某個時期,後世文明發現了這些沉積,他們又會據此提出各種各樣的猜想。
所以綜合上述情況來看,雖然文明不一定能永世延續,但終歸還是會有一些痕跡保留下來。
只不過這些保留下來的痕跡,也僅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殘留。它能幫助後世的文明看到其中的異常,但卻永遠無法窺見背後的全貌。
如此一來,1000萬年或者1億年後,人類曾經存在過的痕跡,可能還會被埋藏在地球的某個角落。
然而它就像施密特提出的“志留紀假設”一樣,只能引發思考和遐想。
文明的“信號”如何留存
曾經有一種假說,現代人類文明的起源地在南極。在1萬年前後,南極大陸並非現代冰雪覆蓋的模樣。
彼時的南極氣候適宜,大陸上文明的發展程度,據說不低於現代人類社會的18世紀。
只是後來南極的氣候發生劇烈變化,這一文明消亡並被永久封存在了冰雪之下。在該文明消亡之前,部分文明的火種得以保留,傳給了隨後出現的埃及人。
上述說法出現過各種版本,影視劇中的各種科幻題材,也都出現過類似的橋段。雖然聽起來讓人浮想聯翩,可這一切也僅僅都是傳說。
從科學的角度看,一個文明不管遭遇了什麼,或者沒有遭遇什麼,可能都沒辦法永遠延續。
只要文明會消亡,那麼承載文明的一切物質的東西,最終的結局都是消亡。因此,文明的信號如何留存下來,現代人類也一直在思考和嘗試。
古人把信息刻在石頭上,現代人把信息儲存在電子產品中,但本質上都還是以物質爲載體。只要物體本身不存在了,存留的信息信號也就煙消雲散了。
於是,現代人又想到了意識,希望能通過某種方式,將人類的意識永久保存下來。這種想法,其實和宗教神話中的各種神仙,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神仙就是隻有意識,肉體卻不生不滅。雖然古人最早幻想出來的神仙,肯定和現代人的思考不一樣,可背後都指向了肉體和意識之間的複雜關係。
而意識如果真的能脫離肉體永存的話,那麼文明的信號不就等於被保留下來了嘛。
結語
志留紀假設的背後,是文明痕跡在後世的異常體現。可這種異常不能證明文明出現過,更不能證明文明的全貌。
在這個基礎上,現代人思考更多的,是如何給後世留下我們存在過的完整信息。從20世紀後期開始,人類向太空發射過帶有人類基礎信息的探測器,在地球上有的國家也埋下過各種“時間膠囊”。
可不管是哪種方式,都還沒有脫離以物質爲載體的根本。也因此,宗教的方式,一直在試圖探索人類的智慧和靈性。畢竟,意識如果能不生不滅獨立存在,那才能向後世的文明證明曾經的文明。
由此再往前推導,是否存在過史前文明,我們恐怕永遠給不出合理而確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