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新聞摘要會給出版商帶來多大傷害?

隨着人工智能公司在互聯網上收集大量內容,搜索流量被視作出版商和大型科技公司之間這場拔河較量的下一個前沿陣地。

媒體組織正在努力打造能生成其新聞報道摘要的工具,有時這些摘要沒有署名或引用,這導致用戶能夠繞開他們的文章。

《紐約時報》已向由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和 YouTube 前首席執行官支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Perplexity 發出了停止和終止函,原因是該公司複製其文章並使用它們創建文章摘要。該出版商稱,這種做法構成了對其知識產權的“嚴重且持續的侵犯”,因爲這些答案“替代了我們受保護的作品”。

在人工智能世界中,大多數爭鬥主要圍繞使用受版權保護的內容來訓練大型語言模型展開。

這在推動媒體機構與 OpenAI 以及包括 Perplexity 在內的其他人工智能公司達成交易上發揮了一定作用。

這些協議的一個主要構成部分是對用於回答問題的出版商的內容進行引用和直接鏈接,在媒體環境持續衰退的情形下,這或許能帶來急需的財務驚喜。

在 OpenAI 與赫斯特(Hearst)之間的最近的這筆交易中,OpenAI 稱,這會提供“透明度以及對原始”來源的便捷訪問。

在一份聲明中,赫斯特雜誌總裁黛比·奇裡切拉(Debi Chirichella)表示,這次合作將“助力我們開拓雜誌內容的未來。”

她補充道:“隨着 OpenAI 產品的發展,這種合作能確保我們的高質量寫作、專業知識、文化和歷史背景以及歸屬和可信度獲得提升。”

與 OpenAI 達成類似安排的出版商包括 Politico 和 Business Insider 的所有者阿克塞爾·斯普林格(Axel Springer)、新聞集團(News Corp.)、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Vox Media 以及《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赫斯特報業(Hearst Newspapers)總裁傑夫·約翰遜(Jeff Johnson)強調了此類交易在製造“更及時和相關的結果”方面的協同作用。

法律情況較爲複雜混亂。根據知識產權法,事實不受版權保護。受到保護的是對事實的排列和組合。這意味着記者可以自由報道常見細節,只要他們不是逐字抄襲摘錄,就不必擔心侵權。這一原則是《紐約時報》在針對 OpenAI 的訴訟中可能面臨困境的原因之一,儘管 ChatGPT 生成其文章逐字回覆的證據或許能助其渡過難關。合理使用,即某些情況下允許在無許可證的情況下使用作品,這將是一個關鍵的競爭領域。

5 月,一個代表新聞行業的重要貿易團體敦促立法者對谷歌擴展 AI 概述一事進行干預

該概述把人工智能系統生成的答案與來自鏈接網站的文本片段相結合

信中指出,該工具‘會進一步強化谷歌的壟斷勢力,同時讓數字出版商失去盈利機會,無法爲高質量的原創內容提供資金支持。’

針對《紐約時報》的這封信,Perplexity 在一則聲明中堅決表示其具有堅實的法律基礎

該公司稱:‘法律認可任何一個組織都不擁有事實的版權。這讓我們能夠擁有一個豐富且開放的信息生態系統,更別提它還使新聞機構有能力報道其他新聞媒體此前報道過的話題。’

這並非 Perplexity 第一次惹惱出版商。今年早些時候,《福布斯》威脅要對這家人工智能公司採取法律行動,因其未經授權盜用其作品。這場糾紛與該公司發佈一篇由人工智能生成的、關於《福布斯》對前谷歌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的調查報道的版本有關,接着又有一個人工智能生成的播客,隨後還被製作成了一個 YouTube 視頻。那個視頻在谷歌搜索中的排名高於《福布斯》的文章。Perplexity 首席執行官阿拉溫德·斯里尼瓦斯當時對美聯社表示,它“實際上更像是一個信息聚合器”,而非新聞媒體。

出版商們有理由擔心。十多年前,科技公司常態化地承載新聞機構創作的內容卻不直接向它們付費——這蠶食了讀者羣和廣告收入——致使媒體行業衰落。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興起,這些公司有可能進一步打破大型科技公司和新聞之間的權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