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衝擊》單驥/川普影響力仍在 美國將只談沒有中國的TPP?
● 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APIAA院士
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個成員國正式簽署協議,是亞太地區經濟整合的一個重大里程碑。
其重要性在於,它是亞太各國自APEC成立後不久即開始醞釀且商議多年,爾今終於瓜熟蒂落,故有着長期、不可逆的特性。
更有甚者,在協定中,對成員國的關稅,以減至零或二十年內減至零爲主,以彰顯簽署協定的成員國家,大家在短期內,推動自由貿易區的決心,此點尤值重視。
▲ 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南韓總統文在寅出席2019年11月4日於泰國曼谷舉辦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高峰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一直是世界經濟的重心,但自從川普於2017年上任後,隨即終止歐巴馬總統長期努力的TPP協議,逼使日本另組CPTPP以求自保,但日本倡議的CPTPP又缺了中國(及韓國)這一大塊經濟版圖,因此並不完整。
及至美國總統大選前,川普總統連任的聲勢一直甚高,再加以川普「美國第一」的單邊政策,讓亞太國家十分擔心,就須另求「經濟自保」之策;此時,以中國爲首的一帶一路,再加上日本,就如同及時雨般,提供了區域經濟另一個可觀的動力,因此,在一年前,亞太國家就達成共識,以今(2020)年年底爲目標,完成簽署,故現今RCEP的簽署,實乃有水到渠成之勢。
▲ 亞太國家預計2020年底完成RCEP簽署。(圖/達志影像)
對於這樣的國際經濟情勢變化,其值得重視的後續發展有四:
其一,若是川普仍能連任,他又將如何看待RCEP的簽署與成立?或許,他會後悔當初一手毀掉TPP協議,讓中國有機可趁,而能讓RCEP成局?或許,他仍會冷面相對,並強調中國威脅論而不斷地從中作梗?
上述的討論,隨着拜登的當選而已不再重要了;爾今,最重要的是,在拜登的政府下,他會如何看待RCEP?這裡面有三種可能:
一、是美國重新把TPP協議再從冷竈中拿出來,讓美國重新做莊,用以取代CPTPP,或「降格」地加入CPTPP。
二、是美國做件川普想都不會想的事:加入RCEP,若此,則美、中貿易戰,就會如過眼雲煙般,在多邊的貿易架構下而消弭於無形。
三、是美國只談沒有中國的TPP,且不加入RCEP,在此一情況下,對美國是個小小國際經貿關係的修復,但對中國來說,這並不會撼動她在RCEP中領頭羊的地位,或也是兩強「各取所需」。
在上述三種可能性中,本文認爲以第三種的可能性較大,若此,它將是修補而非重建。畢竟,川普的影響力仍在、美國百姓對中國的成見仍在。
無論如何,美國做爲世界第一強國,要如何修補或是重建,主動權在她自己。
▲ 川普單邊主義,促使亞太各國推動RCEP。(圖/路透)
其二,就中國來說,RCEP的簽署,是其戰略上的一大勝利。她的經濟影響力,可藉由中、日及中韓雙邊或中、日、韓三國多邊自由貿易協議的簽訂而強化其在區域內的影響力。
再者,其與周邊國家經由RCEP的簽訂,當可再次地強化其內、外雙循環中,特別是「外循環」經濟機制的發揮。因此,對於其對抗美國政、經圍堵的實力,當是一大增進。
此外,其亦可再以此做樣板,對RCEP以外的其他區域推展,並複製經驗。
其三,就印度而言,莫迪政府原參與RCEP的談判,但最終退出,未能成局,這一點,或與美國有相似之處:川普及莫迪都擔心這區域內的多邊貿易協議,將會導致其國內產業外移,且會加速國內工作機會的流失,而嚴加拒絕。
此外,美印兩國都是民主國家,其所隨之而來的民粹主義,則是不分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而都盛行於美、印兩國。展望未來,即使人氣很強的莫迪,都無法扛得住這民粹主義強大的壓力。故就長期而言,印度將會繼續拒絕多邊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定,而註定是:「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若就經濟發展的觀點而言,在未來的20年內,RCEP成員中最落後的國家,其與印度在經濟發展上的差距都將會再拉大,一個古老的印度,或只能以其人口紅利支持她經濟發展上的動力。
與美國相較,印度同樣地有加入RCEP或其他多邊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選擇權,現今,錯失了RCEP (如同英國退出歐盟般),將會是個對其不高明、且長期不利的不幸選擇。
▲ 學者分析,印度錯失加入RCEP的機會,是不利的選擇 。(圖/路透)
其四,就我臺灣而言,我國因是資訊科技協定(ITA)成員,IT相關產品出口自成員國可享免關稅。因此,就此一部分而言,RCEP的簽訂,對IT相關產業及產品的影響小,但就IT相關產品以外的傳產、石化、機械及農產品而言,就一定會受到影響;更有甚者,在可預見的未來,臺灣恐都沒有機會加入RCEP,爲此,其長期對臺灣產業的影響實不容小覷:
一、 是否會在南向政策的「加持」下,進一步地造成臺灣上述產業的外移?
因爲,產品關稅的相對提高,會造成廠商生產優勢的流失,我政府既以南向政策爲主軸,就應提出在無法加入RCEP下,其能強化臺灣本土產業競爭優勢的可行南向策略,方爲妥適。
二、 臺灣截至2019年年底,自由貿易協議(FTA)的覆蓋率只有11.8%,遠低於韓國的72.5%,更低於印度的16.8%,這就臺灣的產業及企業來說,就仿如雙腳被捆綁下,與國外廠商進行一場長期且不公平馬拉松競賽,這對選擇在臺灣打拼的企業是極度不公平的,而其結果,很可能造成只有IT相關產品能獨存的結果,這不但有「雞蛋都放在同一籃子」的風險外,也必將在十年內,對臺灣社會與經濟造成嚴重的產業結構調整上的衝擊,絕不容我們輕視。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臺灣與上述美國及印度不同的是,這兩個大國,都有自我選擇是否要加入RCEP或其他區域性多邊經貿組織的權力,而臺灣沒有。
現今,臺灣選擇的是:從臺灣走到世界,再走世界走到中國大陸的這一條路。而這條路,迄今仍是條看不到盡頭的黑夜與長路,臺灣現所面對的嚴肅挑戰在於,在這一連串長期性的經貿重擊下,內外資企業仍願意在臺灣苦撐、長期打拼的又會有多少呢?
► 聽Podcast掌握美選及國際局勢Apple:https://apple.co/3ibJl8FSpotify:https://spoti.fi/34aNBAj
熱門點閱》
► RCEP衝擊》劉大年/臺灣應制造優勢 切入供應鏈聯盟體系
► 拜登勝選》沈有忠/美國將對中國重啓區域聯防?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