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志克/兩岸策略的模擬辯論
國外分析家認爲,雖然賴清德贏得2024大選,但並不意味他的兩岸政策獲得認可。圖/紐約時報
闕志克
想要有意義地辯論兩岸策略,先決條件是承認各政黨都真誠意圖解決同一個核心問題:在中國大陸意圖統一臺灣的前提下,如何同時維持臺海和平與臺灣現有的民主生活方式。
鑑於兩岸軍經實力日益懸殊,國民黨將兩岸策略的主軸定爲「交流與談判」,並基於中華民國憲法承認一中原則,經由持續的官方民間交流,廣泛累積善意,最後協商出一個可以維持臺灣民主生活方式的和統方案。民進黨則本諸臺獨理念,拒絕一中原則,因而無法與大陸建立任何溝通管道,所以其兩岸策略的基調就只能是「隔離與對抗」,儘量切斷臺灣和大陸之間的文化和社會聯繫,且單憑軍事手段抗拒中國大陸的統一企圖。
民進黨的對抗性兩岸策略,本質上極端仰賴美國的超強軍力嚇阻大陸以武力統一臺灣,代價則是在中美之間全面倒向美國,最終可能耗盡大陸的和統耐性。在美國絕對獨霸的年代,這樣的兩岸策略有其一定的道理與可行性。然而,觀察中美國力消長的趨勢,時間並不站在美國這邊。譬如說,中國的實質購買力GDP在二○一四年已超越美國;國家長期戰力與其製造實力息息相關,而中國現在是世界唯一超強制造大國,其製造業產量超過排名第二到第九國家的產量總和。由於中國陸基導彈的實力,美國在第一島鏈的軍事優勢不再,逐漸撤守第二島鏈;況且,美國從不跟核武大國直接衝突,而大陸則視臺灣爲核心利益。因此,民進黨必須回答,在美國國勢日漸捉襟見肘,且國內孤立主義呼聲鵲起之際,「隔離與對抗」的策略長期何以爲繼?
國民黨的兩岸策略也因進入深水區而將面臨嚴酷挑戰。首先,如果大陸提前統一談判時程,而國民黨尚未取得人民授權或美國支持,則它要如何因應並平衡內外兩邊的壓力?其次,即使成功取得授權與支持,國民黨有任何既可以滿足大陸國家統一的歷史要求,又可以有效維持臺灣現有民主生活方式的和統方案嗎?
二○二○年香港國安法的頒行代表了「一國兩制」的破產,也變成國民黨說服臺灣社會與大陸作任何政治談判的天塹。但香港的現況也透露了兩個訊息,隱約可作爲兩岸和統談判的指路明燈:第一,大陸限縮香港政治自由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消滅分離主義,而非共產黨專政。第二,基於制度自信,大陸長期而言沒有計劃或意願將香港同化成像上海或深圳的內地城市。以此推論,如果臺灣能可靠地提供「永屬中國一員」的保證,則大陸是有可能讓臺灣自行其是,永遠維持其既有的民主生活方式。這個攸關「交流與談判」成敗的巧門到底存不存在?
把國民黨的「交流與談判」與民進黨的「隔離與對抗」並置於同一個維持臺海和平與臺灣民主的思考框架上,撥開了污名化的迷霧,讓臺灣社會得以平心靜氣地比較權衡優劣、代價及與時演進的長期可行性,也將事關臺灣命運的兩岸策略討論,導向全民集思廣益、真理愈辯愈明的大道上。(作者爲清華大學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