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交易陷「慢冷」危機

臺灣近年各股權工具交易佔比

臺股冷熱兩樣情,雖然大盤交易動能持續增溫,創8千億以上天量,累計開戶人數突破1,154萬人,人氣強強滾,期貨市場去年交易量及日均量也同樣飆出歷史新高,惟開放超過20年時間權證交易今年前4月成交佔比竟掉到1%以下,並未跟上資本市場成長腳步,陷入「慢冷」危機

近年「全民瘋臺股」蔚爲熱潮股票、期貨市場交易量能皆繳出亮眼成績單,但權證交易狀況卻大不如前,統計開放權證發行以來,2014年最高交易佔比來到2.85%,還超越當年度ETF的1.47%,不過,後續交易佔比則出現持續萎縮現象,今年前4月僅剩0.93%,未能成功「保一」,並創近10年來新低,與鄰近的香港權證交易佔比約9%水準,更顯其落差程度

其實,權證市場日益空洞化情況已非一朝一夕,除了反應盤面上的交易佔比明顯萎縮之外,更有業者投入重心移轉,造成產業長期培育人才陸續流失的現象,不利權證商品發展

由於權證避險降稅喊了多年未能通過,再加上有業者爆出權證鉅額虧損後,讓許多券商不得不採取調整權證業務經營策略,即便是在去年一片獲利大好的情況下,仍有業績排名前段班的大型券商進行人事大搬風,緊縮權證業務,並將人才轉調至其他部門發展其他衍生性商品,或是頻頻傳出有權證相關從業人員選擇跳槽到期貨、投信業或另覓出路。

不僅大型券商在權證發行、造市上都有苦難言,對於中小型券商來說,經營成本太高,更讓權證變成一項難以維生的業務。根據證交所資料顯示,共有28家業者曾申請取得權證發行人資格,但目前能夠發行權證的僅剩17家,顯示陸續有11家業者退出,且去年底新加入市場的法國巴黎,截至今年來也尚未發行任何一檔權證,觀望態度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