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森林天空步道將完工!東勢林場三千棵山櫻花2月粉嫩綻放
文/Sharelife分享生活
1984年就對外開放的東勢林場,是許多臺灣人共同的回憶。而現在的東勢林場除了原生的林木風情,還能追楓、賞梅、看櫻花、泡足湯、吃美食及漫步在天空步道上,是臺中絕對不容錯過的優質景點!
東勢林場是許多臺灣人的共同回憶,又名「四角林」的東勢林場,在日治時代就已經存在,當時以經營木材與果園生意爲主。而後東勢林場改爲多角化經營,成爲親近大自然的著名觀光景點。在這裡可以追楓、賞梅、看櫻花、拍螢火蟲;也能享受森林浴、泡足湯、漫遊天空步道,當然,也少不了享用美食,想暫時離開喧囂的城市放鬆心情,或是想帶小朋友出門走走踏青,這裡便是不錯的選擇。
賞梅路線
東勢林場的梅花約有500多棵,全部盛開的時候會呈現相當壯觀的景緻。梅花喜好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還十分耐寒,可耐零下15度的溫度,所以纔會有花中君子之稱。冬天賞梅可說是相當雅緻的活動,在這條賞梅路線上行走,頗有一番林中尋梅的浪漫。而這條賞梅路線上除了梅花以外,還有許多美麗的驚喜,例如怒放的茶花也會在枝頭爭奇鬥豔,是旅途中的美麗意外。
賞楓步道
來東勢林場就是多個願望一次滿足!除了梅花還有楓葉可看。由於生態豐富,植物多樣,在季節交替之時,來東勢林場就能欣賞到各類植物組成的繽紛世界,11月底~12月擁有的滿山楓紅,還有油桐樹、落羽鬆、無患子等變色葉植物以及2月~3月近三千棵山櫻花粉嫩登場。走在林間小道上,感受楓葉飄落的浪漫情懷,不禁讓人詩興大發,這是屬於東勢林場的特有魅力。
森林天空步道如果你想體驗行走在樹梢上的感覺,務必要在年節時分拜訪東勢林場,因爲這裡的森林天空步道將在農曆年前完工開放。屆時不但會有能讓遊客俯瞰整片林木樹海的天空步道,還會有全新的森林會館可供住宿,讓前來遊玩的觀光客能盡情享受東勢林場的迷人風情,無須匆匆忙忙的當天往返。
如果對於東勢林場的既定印象還停留在過去的朋友們,全新的森林天空步道和森林會館值得你前來重新感受,享受漫步在林間與樹梢、與精靈般居住於鳥語花香之間的滋味。
忘憂池
美麗的忘憂池背後,其實肩負着重大的任務,包含存雨水、滯洪、調解溫度溼度及補充地下水的功能,可以說是東勢林場四季如春的重大功臣。沿着池畔行走,欣賞水邊風光之餘,也不禁感受到忘憂池的確有着忘卻塵世煩憂的作用。來這裡走上幾圈,心中的煩擾與躁動都沉靜下來了,來東勢林場玩可要記得來這裡走走。
田媽媽森林咖啡屋
被一片茂密的樹林包圍的森林咖啡屋,整片的落地窗可以望見窗外的楓紅與羣巒層峰的景色,這裡是旅人們歇腳的地方,看遍楓葉、梅花與水邊的美景,精神亢奮、腹中飢餓的人們可以來這裡補給能量、喝杯咖啡、享受寧靜從容的午後時分。
這樣的經驗正是一種旅遊中的張弛之道,在豐沛的美景過後,總要有片刻的清閒時光,消化腦海中的美景,這趟旅程纔會更加地深植心中。這裡的美食從牛肉、豬排到雞腿肉都有,想吃什麼都要無所顧忌,因爲這裡是屬於你的港灣,盡情享受美食纔是這裡的主旋律。
濯足園
吃飽喝足,來到濯足園,這裡是由中油公司協助鑿井開挖,泉質跟谷關溫泉一樣,都是屬於碳酸氫鈉泉,也就是俗稱的美人湯。不但有去角質、美白等功用,溫度更是恰到好處,雙腿經過一個早上的耗損,浸泡這舒適溫暖的泉水,不僅僅是腳部的享受,身心都會感到舒暢。來東勢林場走累的朋友,都可以來這裡泡泡腳,是莫大的快樂。
森林浴場步道
天氣好時,陽光會穿越林木撒下一道斜射光,讓靜謐的林道增添一股仙境般的氣息。
民國73年就已完成的這條森林浴場步道,是臺灣最早的森林步道系統,漫步其中可以享受森林芬多精的洗禮,沿途林木翠綠、蓊蓊鬱鬱,而且路途平緩好走,即使平日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也能輕鬆完成。
由森1亭開始沿途經過水保教室、櫻花林、真柏園和觀音洞、侏儸紀公園,長度約1,180公尺,大概60分鐘就可以走完,是來東勢林場必逛的步道。無論是種滿珍貴柏樹種的真柏園,還是在特定季節綻放美麗的櫻花林,都是旅途中必經的美好,喜愛踏青的人千萬別錯過。而且這邊的侏儸紀公園還有超擬真的恐龍塑像可以拍照,保證讓小朋友們尖叫連連。
四角林野溪
這條野溪相當特別的地方就是「魚梯」。魚梯的真名爲「側坡迂迴式生物通道」,由於防砂壩高差過大,因此在河道邊坡構築之通道、讓魚類活動及迴游。在這條野溪旁走過,兩旁林木高大而壯麗,走過木橋,將這裡的美景印在心中,這裡的氛圍閒適恬淡,也許不是最豔麗的景點,卻是一個非常舒服的地方。
東勢林場乘載着歷史與記憶,同時也帶來歡笑與快樂,這裡是闔家出遊、情侶約會、三五好友旅行的絕佳地點。在傳統中創新、在創新中保持原有的特色,將「森林遊樂區」的涵義再次擴大,東勢林場不只是賞花賞螢的好地方,也是踏青放鬆的好去處,屬於每個人心目中的桃花源、那方靜謐悠然的淨土,等待着大家前來一訪。
東勢林場
店家地址:臺中市東勢區勢林街6-1號營業時間:6:30-22:00店家電話:04 2587 2191
(本文獲得 「Sharelife分享生活」授權刊登,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