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學術期刊:遠大洋洲人可能起源於臺灣

法國最新研究指出,臺灣原住民5000年前曾向外遷徙,可能成爲現今遠大洋洲區域居民祖先。(圖/宜蘭政府提供/胡健森宜蘭傳真)

全球權威科學學術期刊《自然》(Nature)14日刊登由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法蘭西學術院(College de France)和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共同進行的最新大洋洲人口研究,稱在追蹤基因資料後,推斷臺灣原住民5000年前曾向外遷徙,可能成爲現今遠大洋洲區域居民的祖先。

該研究指出,早期人類在離開非洲後,約4.5萬年前便已居住在巴布亞幾內亞(Papua-New-Guinea)、俾斯麥羣島(Bismarck archipelago)和索羅門羣島等近大洋洲(Near Oceania)區域,但萬那杜(Vanuatu)、瓦利斯羣島和富圖那羣島 (Wallis and Futuna)、玻里尼西亞(Polynesia)等遠大洋洲(Remote Oceania)區域,卻直到3200年前纔開始有人煙。

研究員太平洋區域臺灣、菲律賓俾斯麥羣島、索羅門羣島、萬那杜等20個族羣的317名個體,進行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分析,推斷居住於臺灣的原住民,在約5000年前進行了「南島語族大遷徙」(Austronesian expansion),穿過菲律賓、印尼等已經有人居住的領域,最終抵達遠大洋洲區域,並在此落地生根。

不過該研究也發現,雖然臺灣「南島語族大遷徙」5000年便展開,但根據基因分析,南島語族與近大洋洲居民的融合約3000年前纔開始,顯示該遷徙耗費了不少時間。這對「出臺灣說」(Out of Taiwan Model)的部分內容構成挑戰,因爲該學說認爲「南島語族大遷徙」並未耗費太多時間,便已擴張至遠大洋洲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