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各小組討論膠著 是否減產分歧大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會議(INC-5)邁入第四天,各方仍未達成共識。特派記者侯永全/釜山攝影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INC-5)昨天晚間進行首次盤點,談判進度仍停在蒐集意見的階段,爭議最大的「塑膠生產」相關討論持續膠着。INC主席瓦迪維索敦促各方加緊腳步,應於今天結束小組討論,將彙整好的條文意見送往法律起草小組審查。
若公約無法如期在十二月一日製定完成,是否可能延會?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顧問洪榮勳認爲,如果各方歧見多到生不出最終條文,多開一天會也於事無補。
「可來會出現INC-5.1、INC-5.2等下一輪會議。」洪榮勳說,談判考驗各方智慧,接下來兩天是關鍵。
INC-5以瓦迪維索會前提出的「非正式文件」爲基礎,將公約條文分成「設計、生產與化學品」、「廢棄物管理與污染」、「財務與國際合作」及「實施與評估」四個小組進行分組討論。
臺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榮譽理事長樊國恕以觀察員身分參加。樊國恕分析,發展中國家關心財務機制,受垃圾走私所苦的非洲國家關注廢棄物貿易與管理,小島國家則注重海洋廢棄物規範。「但各小組的談判進度都很慢。」談判代表忙着闡述有利己方訴求,缺乏交互討論,也沒有修改條文文字。
以塑膠生產爲例,盧安達等四十五個非洲國家訴求塑膠生產減至「可持續水平」,意謂將塑膠產量降至不會傷害地球的程度;庫克羣島爲首的太平洋島嶼發展中國家則要求二○四○年較二○二五年減產百分之四十;沙烏地阿拉伯建議刪除相關條文,美國則未特別表態。
塑膠生產爭議大,但樊國恕認爲,聯合國環境大會決議處理「全生命週期」的塑膠,就算最後條文沒寫「減產」,生產相關文字應不會拿掉,而是留待未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