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連線|絃歌不止 羌韻悠悠——羌族文化保護傳承煥發新活力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4歲的小耶格是遠近聞名的“明星”。
穿上云云鞋、披上羊皮褂,左手持鼓,右手執槌,旋轉、吆喝……剛從幼兒園放學的小耶格,跟着身爲非遺傳承人的舅爺,大大方方地在當地街頭練習羊皮鼓舞,頗有專業舞者風采。
開展羊皮鼓舞教學培訓和展示展演、孵化“小耶格”非遺傳承品牌等,是當地多年來持續進行羌族文化生態保護、非遺項目活態展演傳承的縮影。汶川縣現有羌族刺繡、羌族薩朗、羌族羊皮鼓舞、羌族口弦等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02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項。
12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羌年”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羌年是中國羌族一年一度的傳統新年,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慶典,相關活動通常持續3至5天。在此期間,羌族民衆舉寨團聚、祭天祭祖、祈福驅穢、慶祝豐收。該遺產項目是集民間信俗、口頭傳統、表演藝術、傳統手工藝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實踐,也是承載着羌族民衆社會實踐、生活經驗、傳統知識和倫理規範的文化空間。
近年來,“羌年”在羌族傳統文化保護、帶動當地文化生態旅遊和鄉村特色旅遊發展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作者:蕭永航、何豔、羅娟
畫面來源:汶川縣融媒體中心、汶川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和旅遊局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