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連線|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容永祺:連續6年關注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進展,期望開業後爲三地消費者提供便利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龐成 許爽 北京報道

作爲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有着“量”與“質”的優勢,各個金融領域發展蓬勃。

全國兩會期間,第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長、友邦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區域執行總監及榮譽顧問容永祺接受了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未來香港保險業應積極配合香港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的定位,與其他金融業務相互匹配,爲世界投資者提供全面、專業的資產配置服務。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建設中,香港保險業亦能夠發揮最大效用,爲出海企業、項目保駕護航。

事實上,作爲連續四屆的全國政協委員,容永祺亦一直關注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曾圍繞“建立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提交多份提案。今年年初,廣州將“推動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開業”納入金融高質量發展十項重點工作之一。對此,容永祺表示,香港保險業人士一直關注這項工作的推進情況,期望該中心將爲三地消費者提供便利。

鼓勵企業爲職工購買補充醫療保險

南方財經:作爲香港全國政協委員,你今年兩會帶來了哪些提案?

容永祺:今年兩會,我在保險領域提交了一份關於“如何鼓勵企業爲職工購買補充醫療保險”的提案。

在這份提案中,我建議明確企業爲職工購買的商業健康保險費用列爲企業“稅前列支”,允許企業使用補充醫療保險資金購買合資格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時,相關費用可享受“稅前列支”政策。保險保障範圍除了醫療保障外,也可包括重疾、長期護理等健康保險。企業爲職工購買的商業健康保險保費,可以在員工個人所得稅計算時列爲“稅前列支”,並可設一個最高額度。

同時,對於部分企業爲職工提供健康管理、健康改善服務,或購買相關服務的情況,我亦建議明確允許企業使用補充醫療保險資金支付認可健康管理機構的費用,根據實際情況並經相關部門判定,可享類似的稅優政策。

國家逐步邁入中度老齡化,國家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我認爲推動企業購買補充醫療保險,將有利於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減輕職工的自付醫療費用壓力,並長遠地減輕國家公共衛生開支負擔。而對企業發展來說,在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之外提供額外的醫療補助,有利於職工隊伍穩定。

南方財經:香港有哪些做法、經驗值得內地參考?

容永祺:目前,香港約有128萬名現職私營機構僱員享有僱主所提供的醫療福利,當中大部分是僱主爲僱員購買的商業團體醫療保險,幫補僱員支付部分醫療費用。在此過程中,僱主保險支出相關費用可用於報稅。作爲一種員工福利,僱員亦無須爲此在個人收入中額外繳納稅費。

這使得員工有意識地重視醫療保險的功能。香港的醫療費用較高、公營醫療機構負擔大,所以除了獲得企業僱主購買的商業醫療保險福利外,許多員工還會自行增配個人醫療保險,繼而提升選擇優質醫療服務的範圍和能力,爲自己提供長期穩定的安心保障。

期待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儘早落成

南方財經:你曾多次在全國政協提議“在大灣區設立保險服務中心”。今年年初,廣州將“推動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開業”納入金融高質量發展十項重點工作之一,你對此有何看法?

容永祺:這段時間我一直有和香港的許多朋友分享這個大好消息,香港保險業人士亦十分重視這項工作的推進情況。我記得我首次提交“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相關提案是在2018年的時候,此後的每一年都在提交更具體的跟進提案。

回顧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內地消費者投保香港保險越來越多,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創業、就業、求學亦成爲新趨勢,兩地商業往來、人才交流日益密切,對跨境保險服務的需要越來越強。爲此,我提出了在大灣區設立售後服務中心這一想法,希望能夠在保險領域爲三地消費者提供便利。

南方財經:你期望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具備哪些功能以滿足三地消費者的需求?

容永祺:據我瞭解,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等待國務院對該事項的審批。目前,大灣區的相關監管部門已經召開多次會議,對監管架構、協調機制等工作做了充分準備。香港保險業聯會也與香港的保險公司溝通好如何入駐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如何開展服務等細節。

我期待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成立後,可以爲消費者提供保險理賠、服務諮詢、保費後續繳納等一系列售後服務。保險售後服務的類型十分多樣,但關鍵要先做好上述基礎工作。

保險業應推動香港國際資管中心發展

南方財經:自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以來,香港保險尤其是壽險業回暖跡象明顯。從長遠來看,香港保險業應抓住哪些機遇?

容永祺:作爲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香港資產管理規模增速相當迅猛,規模從2018年的24萬億港元增長至2021年的35.5萬億港元。儘管2022年資管規模有所下降,但長遠來看香港的資產管理業務潛力勢頭不會改變。

保險業在財富管理、風險管理扮演重要角色,許多投資者將保險產品視爲財富管理的重要一部分,這也反映在近兩年香港正大力發展的家族辦公室業務上, 所以未來香港保險業應積極配合香港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的定位,與其他金融業務相互匹配,爲世界投資者提供全面、專業的資產配置服務。

南方財經:在提升保險服務水平、豐富產品方面,你有哪些思考?

容永祺:香港保險業發展至今,可供消費者選擇的險種十分豐富。我認爲其中具有財富傳承功能的保險產品在當下更值得關注,香港已經出現越來越多這類型的產品。在險種開發方面,我認爲長期護理險是我國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險種,但目前,較高的長壽風險令該類型產品開發難度較大,亟待期待保險機構和精算師發力研究。

南方財經:香港提出要打造國際保險業務和全方位的風險管理中心,這一定位給香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建設帶來哪些機遇?

容永祺:在風險管理領域,香港擁有100多家保險機構,其中不乏擁有國際背景的跨國大型保險機構,在業務規模、跨境業務風險管理能力以及賠付儲備等方面都有較強的優勢,可爲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建設的機構、項目提供相應的保險服務。

據我所知,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十分重視共建“一帶一路”建設,已牽頭邀請多家出海企業與保險機構“建羣”,爲企業提供諮詢服務以及業務渠道。

南方財經:你對香港保險業數字化轉型有哪些體會?

容永祺:過去三年疫情,科技幫了香港保險業很大的忙,比如我們運用金融科技的“沙盒技術”實現了遙距投保,保險代理人可基於此實現遠程銷售,並在合規方面與親身面對面銷售並無分別。

如今,香港保險業數字化轉型趨勢十分明顯。比如在大數據方面,保險公司通過推送文章給消費者就可以瞭解到客戶對理財、子女教育、養老、醫療健康等不同領域的偏好,更精準地瞭解消費者行爲與偏好;在監管方面也能夠透過相關數據瞭解客戶賠償行爲,提升監管能力等。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節目嘉賓意見僅代表本人觀點。)

策劃:於曉娜

監製:施詩

責任編輯:施詩

記者:龐成 許爽 李依農

製作:李羣

拍攝:宋子榮

新媒體統籌:丁青雲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海外運營監製: 黃燕淑

海外運營內容統籌: 黃子豪

海外運營編輯:莊歡 吳婉婕 龍李華 張偉韜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