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悅國勇:在“米”字高鐵上“畫”更多橫線、豎線,拓展成網
【大河財立方 記者 陳詩昂 裴熔熔】3月7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河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並向媒體開放團組會議,衆多境內外新聞媒體聚焦河南、關注河南。
政府工作報告連續兩年部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基礎設施的高效互聯互通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
“河南作爲全國主要的交通樞紐,將如何發揮帶動作用”,是現場媒體關注的熱點之一。
作爲來自交通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鐵建投集團董事長悅國勇在回答記者上述提問時說,河南地處中國中部,區位優勢顯著,已構建包含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系統,交通優勢十分明顯。
特別是“米”字形高鐵網在全國率先建成,打造了“12345”高鐵交通圈,高效地連通了中國的主要經濟區。從鄭州出發,1小時之內到達全部地級市,2小時通達臨近省會城市及京津冀地區,3小時通達長三角,4小時通達成渝雙城經濟圈,5小時通達粵港澳大灣區。
“高鐵以時間拓空間,人們的視野、活動半徑,市場規模和經濟版圖都得以成倍地放大。”悅國勇說,這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這既是河南的優勢和力量,也是河南的責任和機遇。
就河南如何在實現基礎設施高效互聯互通上發揮帶動作用,悅國勇介紹,在暢通循環方面,將進一步加強大通道、大網絡、大樞紐建設,推動多式聯運有效銜接。在“米”字形高鐵網的基礎上更多地“畫橫線”“畫豎線”,將其擴展成網。進一步加大鐵路專用線建設,讓鐵路進園區、進場站、進港口,打通“最後一公里”。加快實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加快中部便捷出海水運大通道建設。大力發展公鐵聯運、鐵水聯運、空鐵聯運,實現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無縫銜接。啓動鄭州機場三期建設,加密“空中絲綢之路”和中歐班列(鄭州)開行頻次,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在擴內需方面,進一步做好交通基礎設施領域重點項目建設,形成有效投資拉動,加快平漯周高鐵、焦洛平高鐵、京雄商高鐵、高速公路、水運項目建設,帶動鋼鐵、水泥、工程裝備等上下游產業發展,拉動內需增長。通過便捷的交通,促進區域間人口流動和消費升級。
在穩增長方面,進一步發揮綜合交通樞紐的集聚和輻射作用,帶動各種生產要素加速流動,大力發展高鐵經濟、臨空經濟、臨港經濟、通道經濟,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現場,悅國勇特別提及河南開通的鄭州到重慶及青島至鄭州的高鐵貨運線,開啓了物流的貼地飛行模式。“高鐵物流時效性是公路運輸的3倍以上,其高時效性、高穩定性、大運能、綠色低碳等特點,催生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他形象地舉例說,通過兩條高鐵貨運線路,目前已經實現青島早上的海鮮,端上鄭州中午的餐桌,西班牙高檔服裝凌晨“起飛”,傍晚抵達重慶的商超……
“我們將充分發揮貫通全國的‘米’字形高鐵網,聯通全球的‘空中絲綢之路’,以及鄭州機場、鄭州航空港站雙樞紐,以‘米’字形高鐵網銜接‘空中絲綢之路’,塑造綜合交通樞紐新優勢,助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他說。
責編:李文玉 | 審校:張翼鵬 | 審覈:李震 | 監審: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