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慶人最少的地方, 廣東530萬人的鄉愁

大家好,我是Tanya。

中秋前,我第二次去了江門這個村落。

不是因爲《狂飆》,而是這裡本身的「旅張力」。

壯觀的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遺產保護獎。

都是江門塘口倉東村的關鍵詞,和標籤。

那天前夜剛下過暴雨,地上潮溼,苔蘚瞬間蔓延了地面,竹林深處,卻分外幽靜風雅。

譚金花教授說,這些不同種類的竹子,是村子裡村民賴以生存的夥伴。

用來編織,用來日常生活,長此以往。

一路,村長也跟着我們聊天、看碉樓,倉東村的故事徐徐展開。

有一個數據。

素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的江門,約有530萬華僑華人遍佈145個國家和地區。

當年,離家討生活。

後來,回鄉建碉樓。

現如今,每一棟碉樓的背後,都有一個華僑的百年血淚歷史。

2008年,五邑大學的譚金花教授開始和村民們一起修繕村子和祠堂,踏上了華僑文化保育的道路。

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倉東村頒佈了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倉東村,倉東遺產保護基地進入了全球視野,大衆開始關注起這個古老的村落;

五年前,先鋒書店的錢小華來到江門開平選址。

2023年,先鋒書店華南首店在江門開平塘口正式開業。

天下糧倉的幾個糧倉首尾相連,光影掠過書店,大家都是大地上的異鄉者。

隨着塘口的改造,越來越多的青年藝術家和年輕人來到這裡。

不光是倉東村,

塘口,亦從一個平平無奇的小村鎮,變成了一個有國際視野的超級社區。

所以,在這個國慶假期,大灣區行走季第三期來了。

我們準備和大家一起行走這裡。

避開人潮,這裡可能是國慶人最少的地方。

與譚金花教授的倉東計劃一拍即合

世界文化遺產country walk 開啓

「世界文化遺產Country walk」

何時Walk

10月1日-2日(兩天一夜)

哪裡Walk

廣東江門開平

如何Walk

以碉樓爲主世界文化遺產導賞

倉東村百年華僑文化感受與探索

開平民歌體驗與感受

灰雕家餈等非遺傳承的深度學習

與譚金花教授的倉東Talk沙龍

開平美食的感受和製作

探訪村民,感受鄉村的寧靜

走訪塘口年輕藝術家,感受在地創生的力量

Walk行程

(點擊圖片放大)

Walk主要導師

譚金花教授

「香港大學建築系建築文物保護專業碩士博士,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教授。作爲開平碉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主要專家之一,曾參與國際上多個文化遺產地的保護與規劃方案設計。主要研究方向爲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育、發展,鄉村保育實踐以及華僑歷史和五邑僑鄉文化。目前主要從事遺產保育與發展的實踐研究,倉東計劃是其創辦的鄉建理念,倉東遺產教育基地是其文化保育理念的實踐。」

(更多導師信息在文末)

Walk報名

599元/人(大小同價 孩子建議8歲+)

20人滿團

費用包括

兩天塘口美食餐飲

世界文化遺產導賞費

百年老屋住宿一晚

兩次非遺工坊體驗

倉東沙龍論壇

塘口行走相關

點擊鏈接進入報名

可諮詢城城(chengchengblue)

01

我們要在倉東感受什麼

「深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育活化的內核」

倉東村,在開平塘口的另一邊。

本來塘口就不大,開車十多分鐘就能從先鋒書店到倉東遺產教育基地。

譚金花教授說,其實應該叫做倉前村。

只是現在團隊(倉東計劃),先做了村子的東邊,之後還會去重建和修繕西邊的老屋和祠堂。

這個從元朝伊始的村落,有着開平謝氏家族近700年的繁衍不息,也是近代華僑家族發展史的見證。

一羣人正在這裡做着一件事情,叫做倉東計劃,專注於遺產教育,文化保育,已經快13年。

引領他們的,是五邑大學的譚金花教授。

2010年,譚金花帶着幾位學生住進了倉東村。

將已經在慢慢消散的鄉間回憶碎片逐步復原。

祖先的生活,曾經的味道,傳統的節日。

他們將一個破敗的年輕人荒蕪的地方,變成如今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的桃花源。

也用日本“裡山”的概念,倉東的社區營造保有着在地的生態,卻又更適應人們行走、居住和觀摩。

在倉東計劃的推動下,兩座最大的祠堂,修復保育後也同時成爲展館、圖書館和非遺文化的傳承基地。

他們給這些遺產帶來了強有力的根基———

學術引領,以及更重要的,和村民們的共生。

倉東計劃的小夥伴們一直在聯動村民們一起來守護自己的鄉愁。

一起完成這裡的口述歷史;

一起復刻百年祠堂當年的模樣;

一起保護自己的古宅,碉樓,和延綿千年的精神寄託。

我們去到的時候,一個阿姨正在村口給前來觀摩的遊客們唱着開平本地的民謠,唱着碉樓,唱着華僑文化。

在歷史上做到有跡可循的文化保育,在延展上,做到有來自世界的格局。

在生活裡,讓本地人爲之自豪和感到幸福。

譚金花教授說過,留住祖先曾經的生活狀態,留住人氣,保存他們在故鄉的記憶。

而他們做這些文化保育,所遵循的根本——就是人。

守護住華僑的根,守護住他們的鄉愁。

2015年,譚金花帶領的倉東計劃,獲得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這羣人卻總是說,這是村民的功勞。

沒有村民們的配合,也就沒有現在的有藝術感和儀式感的鄉愁記憶。

村子重建修繕之後,本來住在城裡的村長一家, 也搬了回來。

迄今爲止,倉東計劃已經修繕了18棟古屋,並且將村子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我們會做什麼呢————

我們會跟着譚教授的團隊,去漫遊整個倉東村,探秘古碉樓,深度解讀世界文化遺產,走進真正的鄉土村落。

我們會近距離感受開平民歌,在謝氏祠堂前,通過謝氏家族的故事,去感受嶺南歷史。

還會跟着開平灰雕非遺傳承人,學習製作灰雕製作。

開平灰雕,歷經百年風霜,依然屹立。

根據形態不同,可以分爲平雕和立雕兩大類型。

平雕清雅,立雕生動,華僑回鄉後,中西合璧的灰雕越來越多,形式也越來越新穎,西洋風格與傳統中式結合。

新的美感孕育而生。

至今,依然栩栩如生。

我們要體驗的,就是這種穿透時光的動人之美。

我們還會深入倉東民居,感受寧靜鄉村。

以及參與倉東Talk,和譚金花教授,進行一場關於鄉村,關於文化保育的對談沙龍。

「我們想做的不是觀光旅遊,是一個人可以來100次的地方,而不是100個人來一次。」

我想起了和塘口圩村長的對話。

這不僅僅是對於塘口,也是對於倉東村,對於中國很多鄉村的期盼。

Walk報名

02

我們要在塘口看什麼

「在地創生之於鄉村復興的真相」

如果說倉東之於塘口,是一顆明珠。

那麼塘口本身,就是在地創生的鄉鎮文旅標杆。

我們特地安排了半日,和大家去探訪在塘口沉靜下來的年輕藝術家,和他們的生活。

塘口空間是沉澱,先鋒書店是態度,其他更多藝術工作室和業態,則組成了塘口的生活方式。

先鋒書店,自不必說。

外立面,五個糧倉,並排而立。

世界最美書店的審美依然在線。

深耕於鄉村在地文化之上,又帶來了新的、現代的、藝術的,和未來的。

書店內裡,進行了大改造,核心點是——光。

原來的糧倉密不透風,現在的書店,用光影和外界共同生長。

是光與影的遊戲,目光所及,都是美妙的光影。

從詩歌開始,到詩歌結束,天天有展覽,週週有活動。

很多國際學校和華僑歸鄉,都會來此駐足。

買書也好,走動也罷,這裡似乎成爲了行走塘口的開始。

對於原本就有過繁華過往的塘口來說,這幾年塘口的變化,不是鄉村振興,而是鄉村復興。

塘口有兩個最美廁所。

一個就在天下糧倉的停車場,先鋒書店附近,我願意稱之爲生態型廁所。

外立面植被全覆蓋,內裡亦是。

另一個在世界遺廊附近,紅磚外牆,老榕樹邊。

有碉樓的影子,亦是舊房清拆的重建,新舊的對話,流量與經典的互相成就。

無名營造,則是 致力於鄉村實踐的範本工作室。

創始人陳國棟曾說:

“中國將近6億的老百姓是居住在鄉村的,也應當要享受到跟城市的居民一樣的服務。”

以黔東南爲首,在祖國大地上很多鄉村,都能看到他們根植出的成果。

和自然大地相融相生,與在地文化血脈相連。

他們在貴州所做的歸柳楊宅、茅貢接待中心、黃崗禾倉宿集、黃崗第四代生態廁所等等。

曾登上巴黎設計周的舞臺,也被圈內外所熟知。

這一兩年,他們在塘口也新開了工作室,進行了他們的鄉村實踐和文化保育。

阿聰的木工坊,收藏無物傢俱工作室。

有肥貓有態度有塘口視野最好的木工作坊。

與稻田相伴,與清風爲伍。

每一件木質家居都別具一格,每一件都獨特到我想搬回家。

在地裡小酒館。

塘口第一家精釀,有酒有音樂,有熱情,亦有熱血和情懷。

塘口就像一個理想的文化村落,一羣有趣的青年聚集,各自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我們,就是要去走走這些看似平淡,卻深藏玄機的角落。

還有這個角落。

這個角落。

這個角落。

走完,看完,聊完,或許我們會更瞭解,

這裡到底是一個精神烏托邦,還是可以長長久久的未來家園。

Walk報名

03

我們真正的收穫到底是什麼

「看到 觸碰 感受 延續 」

和我們往常的Citywalk不一樣,

這次的country walk我們逃離了人潮洶涌的都市和景區,迴歸到鄉村寧靜的懷抱。

我們將住在倉東村古老的屋子裡,看時代變遷的光景;

我們也將品嚐這裡最道地的美食家宴,新鮮的食材,家鄉的味道。

環境不華麗,但靈魂很富裕。

什麼纔是一個好的鄉村?

鄉村振興到底做什麼纔是真正有效的?

是建幾棟手繪的新房子修一條老街?

還是搞幾個網紅打卡地拍一部文旅短劇?

我相信走完這兩天,每人都能有更深度的思考。

我曾經問過譚金花教授一個問題,我說你們做了這麼多年的努力,那其實你理想中的鄉村狀態是什麼樣的?

譚教授說———

是每個人、每個村民都能開心快樂、有尊嚴的生活。

我想,這就是關於鄉村的未來,最好的答案。

還有一個彩蛋。

2014年第一批參與倉東非遺文化保育的初中生,現在都已經到了立業的年紀。

從個體追蹤的數據來看。

整個班幾乎都考了碩士研究生,有幾個正在攻讀博士。

而這幾個的攻讀方向,也恰好就是建築方向或者文化遺產保護方向。

看,播撒種子的力量。

這也是我們這一次想做這樣一場country walk的初衷。

影響力有限,但有一點點影響,船或許就會改變那麼一點點的航向。

「世界文化遺產Country walk」

何時Walk

10月1日-2日(兩天一夜)

哪裡Walk

廣東江門開平塘口+倉東村

如何Walk

以碉樓爲主世界文化遺產導賞

倉東村百年華僑文化感受與探索

開平民歌體驗與感受

灰雕家餈等非遺傳承的深度學習

與譚金花教授的倉東Talk沙龍

開平美食的感受和製作

探訪村民,感受鄉村的寧靜

走訪塘口年輕藝術家,感受在地創生的力量

Walk行程

(點擊圖片放大)

Walk主要導師

譚金花教授

「香港大學建築系建築文物保護專業碩士博士,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教授。作爲開平碉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主要專家之一,曾參與國際上多個文化遺產地的保護與規劃方案設計。主要研究方向爲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育、發展,鄉村保育實踐以及華僑歷史和五邑僑鄉文化。目前主要從事遺產保育與發展的實踐研究,倉東計劃是其創辦的鄉建理念,倉東遺產教育基地是其文化保育理念的實踐。」

沈益民

「華南師範大學學士,熱愛鄉村與傳統文化,曾任某集團高管,爲夢想而辭職做鄉建。“倉東計劃”聯合發起人,倉東文化遺產保育與發展中心負責人。2022年獲得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授予國家級“鄉村文化和旅遊帶頭人”稱號。」

方金愛

塘口家餈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她從小就跟隨祖母和母親學習製作家餈的技藝,耳濡目染,慢慢掌握了其技藝。從1968年開始,方金愛每年都參與到家裡、村裡喜慶節日所需要的家餈的製作,其技藝也越漸精湛。2011年,倉東教育基地計劃項目成立之後,方金愛積極將塘口家餈製作技藝向外宣傳推廣。」

胡旭亮

開平胡氏灰塑第四代傳人

「(灰塑)開平灰塑2015年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胡旭亮是江門市和開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優秀會員。2002年20歲的胡旭亮在墨西哥打工。結合西方油畫創作技巧獨創了灰塑雕刻作品。2017年他返回故里,他又到江門五邑各地走訪,深入瞭解開平灰塑工藝傳承所遇到的問題。曾參加2021年開平市灰塑壁畫高級研修班與2023年開平胡氏灰塑授徒儀式。」

Walk報名

599元/人(大小同價 孩子建議8歲+)

費用包括

兩天塘口美食餐飲

世界文化遺產導賞費

古屋住宿費

兩次非遺工坊體驗

倉東沙龍論壇

塘口行走相關

可諮詢城城(chengchengblue)

· END ·

【版權說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那一座城、甄士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