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銀共創:高齡者將是未來職場神隊友
揚生慈善基金會舉辦「青銀交流工作坊」,參與者發現,世代間能靠「對話」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圖/取自揚生慈善基金會臉書專頁
高齡友善環境,一個我想要變老的地方
隨着10月1日這個聯合國所訂定的國際老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的到來,讓我們再來一起檢視爲何全世界持續推動高齡友善環境,尤其在臺灣,看到國健署鼓勵各單位參與高齡友善城市與醫院的國際認證,簡單來說,高齡友善環境就是一個我們都想要變老的地方,沒有意外的話,每個人都會變老,我們會做夢自己將來想要旅行的地方、工作的環境、住家的樣貌,但似乎很少去想像一個我們想要變老的環境會是如何? 因爲一直以爲太遙遠了!
然而隨着全世界都變老了,長壽世代來臨,正如同我們現在所享有的一切,大部分都是前人種樹而來的,開始規畫與實踐一個大家都想變老的地方,其實也是爲我們自己的未來做更好的準備。以前的三代同堂,慢慢轉變成四代、五代甚至六代同堂的景象,所以每個世代所代表的人口數都慢慢趨於平均了,尤其戰後嬰兒潮世代(泛指1946-1964年間出生者),也就是現今55-75歲左右的族羣,人數衆多,教育程度更甚其上一代的沉默世代,對於老後的思維也開始有了轉變,養兒防老觀念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爲兒孫自有兒孫福,希望可以重新規劃自己的第三人生。
在「青銀共創」前,先弭平代溝
因此青銀共創這樣的概念在高齡社會中自然而然產生了,新世代的高齡者不再沉默,希望有機會繼續參與、融入甚至貢獻社會,但是要怎麼融入實在是個考驗? 「代溝」這個詞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青和銀在一起不只一條溝,可能還有兩條以上的溝呀! 正如同你看到別人給你半杯水,是看到少了一半,還是真好,我有一半水可以喝,這是正向與負向的不同思維,青銀共創就是代溝翻轉的正向思維。
參與「青銀共創」的真實心得
揚生慈善基金會一直以來都是專注於高齡議題,花旗基金會則專注於年輕人就業議題,聯合新北市政府決定攜手看看青銀共創到底是噱頭還是梗? 實驗了一年後,透過一系列的專家論壇、問卷訪談、共創工作坊、教案設計、青年體驗、青年培訓、社區實習等,共有272位跨域與跨世代的共創,328位青年參與,超過10萬人體驗學習,以下和大家分享一些真實的經驗: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這次的實驗中因爲所有參與者都做了相當程度的投入,所以代溝被縮小了,青年與高齡者接觸後,激發出意想不到的創意火花,所以是個很好的梗,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投入,與用心去了解彼此,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噱頭了。
後疫情時代新思維、新學習
臺灣在2034年,每2個人就有1位是50歲以上族羣,但是這幾年來國人的不健康壽命卻是持續上升,健保也即將要突破8千億,健康照護產業是長者相對最關心的議題,這也和未來年輕人的職涯息息相關,故在這國際老人日的來臨,除了全臺有所謂的銀齡樂活節,透過150位推廣大使,藉由遊戲式學習的趣味「咖棒」, 將進入全臺500個鄉鎮,傳遞「健康・樂活・自愈力」的概念給社區長者,並有「未來職場神隊友-青銀共創締造高齡友善環境」線上互動展與論壇,透過17場國內外跨領域講者、4大互動體驗與1場行動劇,讓更多年輕學子有機會對高齡領域有另一番認識,期許可以一起創造個我們都想變老的地方。
更多資訊:
「未來職場神隊友-青銀共創締造高齡友善環境」線上互動展與論壇
揚生慈善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