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風來襲,上海氫能產業正在崛起!

來源:張通社,謝謝

9月28日,上海臨港召開2022臨港新片區的氫能大會,而坐落於臨港新片區的國際氫能谷正式啓動。首期規劃面積1.55平方公里,聚集20餘家企業。此外,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吳曉華表示,未來三五年內臨港區域內的所有公共交通全部氫能化。

會上還發布了《臨港新片區氫燃料汽車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力爭2025年,該區域的氫能市場規模突破200億,推動氫能車輛的規模化應用,產生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編輯:感知芯視界

01

臨港打造上海氫能產業集羣

臨港氫能產業起始於2016年,已經形成了包括髮動機、核心部件、關鍵材料、高端裝備、場景、設備爲一體的產業格局。此次國際氫能谷的建立將進一步提升臨港氫能產業的聚集效應。

在這次會議上,有21個氫能產業項目簽約,涵蓋制氫裝備、燃料電池核心材料、關鍵零部件、研發檢測功能性平臺等多個領域。

多家氫能知名企業已經落地上海臨港,成爲國際氫能谷的第一批住戶,這些企業包括康明斯、氫晨科技、上海治臻、唐峰等等。

康明斯成立於1919年,總部位於美國印第安納洲哥倫布市,是全球領先的動力設備製造商,產品包括燃料系統、控制系統、進氣處理、濾清系統等等。目前,他研發出氫能燃料電池產品,可爲公家車、城市渣土車、重卡、發電等領域提供動力。去年9月,康明斯新能源動力總部落地上海臨港新片區。明年,它還將先進的電解槽制氫技術引入臨港,並推動供應鏈本土化。

氫晨科技成立於2017年,它的核心產品爲大功率燃料電池電堆、PEM電解槽和基礎零部件等產品。目前,氫晨科技已經開發出80kW、100kW、120kW和150kW四款自主開發的燃料電池堆,同時,它還開發無人車、叉車、船舶等特殊場景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今年5月,氫晨科技全資收購催化劑和膜電極供應商擎東科技,通過上游下游公司的深度合作,推動了氫能產品國產化。目前,氫晨科技即將產生單堆300kW大功率氫燃料電池堆。

上海治臻於2016年在臨港成立,是一家專業從事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研發、製造、銷售等業務的公司,2021年入選國家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旗下有兩類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分別是S05C和S06。目前是國內最大的金屬雙極板供應商,佔國內市場份額的90%。

唐鋒能源於2017年成立於臨港,是一家專業從事燃料電池膜電極的研發和批量生產的公司,擁有膜電極設計、材料、工藝、設備、測試評估等全套核心技術。該公司在膜電極上有着出色的技術和產品,特別是低鉑載技術處於業內領先,推動氫燃料電池大幅降低成本,應用前景寬廣。唐鋒能源已爲國內多家燃料電池頭部客戶供應產品,在市場上佔據了領先地位。

包括上述4家企業在內,共有20餘家企業入駐國際氫能谷一期。臨港的氫能產業崛起,正是上海氫能產業大發展的一部分。臨港新片區加上寶山區、嘉定區和金山區的氫能產業聚集,上海氫能產業正進入快速發展期,而這也反映在一級市場融資情況上。

02

融資金額4.37億元

位居今年新能源融資事件數第一

根據張江Link數據庫統計,今年年初以來,上海共有16起氫能領域的投融資事件,除去未透露的數額,氫能的融資金額達到4.37億元。在整個新能源領域內,氫能企業的融資16筆數已經超過了鋰電的13筆融資,成爲今年新能源融資事件數最多的領域。

▼2022年上海氫能企業融資數據

從投資類型看,有2起是天使輪、1起是種子輪、2起是A輪融資(包括Pre-A、A和A+輪),剩餘8起爲戰略融資。

從融資區域看,嘉定區的融資筆數最多,達到8家,大部分是提供氫燃料電池的企業,包括未勢能源、驥翀氫能、律致新能源、鯤華科技等等;閔行區和奉賢區各有2起融資;浦東新區和寶山區各有1家融資。

從產業鏈環節來看,上游制氫環節,共有3家企業獲得融資;中游氫燃料電池及系統,共有8家企業,涉及10起融資;下游行業應用環節,共有3家企業獲得3起融資。

上游制氫環節中,有3家企業獲得融資。毅鏷科技獲得數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由戈壁創投獨投;舜華新能源獲得中石化資本的戰略融資;莒納科技獲得聯想之星、庫恩澤能源等機構的種子輪投資。

毅鏷科技成立於2020年,公司主營業務分成氫能板塊和新能源板塊,而氫能板塊包括電解水制氫設備、氫探測材料等等。創立之初,毅鏷科技與寶武清能、航天811共建氫應用及氫儲能聯合實驗室,經過一兩年的發展,它與另外多家科研機構共建了制氫裝備基地和綠色氫能聯合研究中心。目前,毅鏷科技正與寶武清能合作,開發出使用綠色電能制氫裝置。

中游氫燃料電池及系統環節中,有8家企業獲得融資。驥翀氫能連續獲得一筆數億元的A輪融資和一筆戰略融資;氫晨新能源連續獲得兩筆戰略融資,投資方里有着國資背景,包括臨港科創投、上海自貿區基金、廣州開發區產業基金等;未勢能源同樣獲得兩筆戰略融資;華澗新能源獲得3000萬元的天使輪投資;慕帆動力獲得5000萬元的Pre-A輪融資;此外,律致新能源和鯤華科技分別獲得一筆戰略融資。

驥翀氫能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專注於氫燃料電池的科技公司。憑藉成體系的正向設計能力和金屬雙極板研發能力,驥翀氫順利完成了電堆技術的國產替代,主要產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國產金屬雙極板電堆MH170。

下游行業應用環節中,有3家企業獲得融資。寶武清能獲得馬鋼股份獨投的戰略投資;輕程物聯同樣獲得一筆戰略融資;濟美動力獲得1筆險峰長青的約千萬元的天使輪投資。

寶武清能成立於2019年,是中國寶武集團的一級子公司,專注發展氫能產業,不僅僅生產了低成本氫能裝備,而且積極開發氫能冶金、重載物流、氫車通勤等應用場景。寶武清能還成立了氫能產業基金,並致力於打造“高效低成本制氫、豐富多樣化用氫、專業平臺化投氫”的企業發展目標。

03

2025年,上海氫能產業鏈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曾在一次演講中談到,保守估計,2050年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佔比約10%,2060年佔比將達到15%,成爲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十萬億級的新興產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 幹勇

幹勇院士認爲,交通場景將是氫能商業化的重要突破口,到了2050年,交通場景的氫能使用量將佔到總體使用量的一半。由於氫能燃燒效率高、儲量巨大,且對實現碳中和意義重大,使得氫能汽車替代燃油車具備了諸多優勢,包括更節能和更低碳。另一方面,與純電動車相比,氫能汽車也具備優點,它續航時間更長,補能時間更短,因此,交通成爲未來氫能最明確的應用場景。

對於這種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產業,上海在今年6月頒佈了《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下稱《規劃》),計劃到2025年,氫能產業鏈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元,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突破1萬輛。

到2035年,上海氫能產業發展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氫能產業高地。

▲圖片來源: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

該政策提出上海氫能“南北兩基地、東西三高地”的產業空間佈局。南北兩基地是指北邊的寶山區和南邊的金山區,東西三高地是指嘉定區、青浦區和臨港新片區。這種產業空間佈局一方面顯示上海未來氫能產業的集聚情況,另一方面顯示出當前上海氫能產業佈局的優勢所在。

金山區和寶山區成爲制氫供氫的策源地,爲用氫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金山區聚集衆多化工企業,能依託園區優勢能製取大量的工業副產氫,滿足企業的用氫需求;寶山區則依託寶武集團的大規模冶金稟賦,開發出低成本的制氫裝置,爲氫冶金及其他氫能應用提供支持。

嘉定區、青浦區和臨港是氫能產業集聚的重要區域。嘉定區的氫能港已經吸引了50多個氫能源企業,其中有不少是氫能汽車企業,總投資100億元;青浦區由於集中了圓通、申通、韻達等多家快遞行業的龍頭企業,正探索氫能如何應用於交通物流中,因而青浦區成爲氫能商業化的重要區域;臨港新片區發展得最領先,它集結一批創新氫能企業,覆蓋氫能產業上中下游,積極探索氫能的各種應用場景。

除了宏觀的政策規劃外,上海先行先試,正在嘗試氫能如何落地,而落地關鍵點之一在於加氫站的建設。2003年,國家科技部啓動“863”項目,而位於上海市安亭國際汽車城內的安亭加氫站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這座加氫站始建於2003年,2007年12月完工。它是上海第一個固定加氫站,也是國內運行時間最長的加氫站。

隨着時間推移,截至到今年6月,上海市已經建成10座加氫站,而《規劃》提出。到2025年,上海將建設各類加氫站70座左右。建設加氫站勢必在未來進一步提速。

除了加氫站建設提速,氫燃料車輛也開始投入實際使用。

今年9月底,首批氫燃料電池網約車也在上海投入運營,共計80輛,它們每天將在上海石油青衛油氫合建站加註氫氣,上路運營。根據NEDC標準,它們的續航歷程可達605KM,百公里氫耗1.18kg,摺合每公里使用成本僅需4毛錢。

在嘉定,5輛搭載氫燃料電池的公交車近日投入使用,公交車上裝有捷氫科技研發的車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系統,而奉賢、臨港、金山已經陸續投放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氫能還能應用於中運量線路。在臨港新片區的中運量T2線,始於滴水湖站至水華路站,計劃有5輛列車投入使用,是全國首條氫動力無軌列車線路。在此之前,臨港已經建設了基於電力的中運量T1線,但是這條基於氫燃料電池的T2線續航時間更長,達150公里,是T1線的續航里程5倍。

另外,上海還在探索氫能應用於輪渡的場景,上海的氫能應用真正走在全國的前列。

結 語

8月26日,上海市發改委等發佈的《關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該政策強調建設氫交易平臺,探索氫交易的方法、價格指數、溯源認證等等。將氫能納入到大宗商品的範疇,說明了政府對氫能在未來能源戰略中的重要性的認同。

在上海建設氫能交易所,也正是看到上海作爲金融中心的城市特性和厚實的氫能產業基礎。

未來中國氫能產業的發展,上海一定能貢獻出一份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刪除。本平臺旨在提供行業資訊,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感知芯視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