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光彩,在創新中閃耀
來源:光明日報
“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青年是創新的重要生力軍。”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參賽學生代表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並提出殷切希望。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旨在爲中外大學生創新創業、交流合作提供平臺,今年共吸引153個國家和地區2000多萬名大學生參加。
本期邀請4位參賽學生分享追夢故事,他們有的直面挑戰,衝擊科技前沿;有的紮根基層,守護羣衆健康;有的一絲不苟,服務生產一線;還有的在獲獎之後,繼續踏上創新徵程……他們的青春,因創新而更加閃耀。
搏擊海空無界限
講述人: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博士生 呂晨昕
當聽到“哪吒”獲得今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冠軍的那一刻,我們出乎意料地感受到一種平靜。站上領獎臺,我們腦海中閃現的,是實驗室晚上電路板上竄出的焊錫煙霧,是阿里高原十天試驗高原反應下酸苦的反胃,是搖晃的漁船裡連說話都使不上勁的無力……
“哪吒”,是我們參賽項目“全球首個‘海空一體’跨域航行器平臺”的另一個名字。這個項目的開始,得回溯到2015年。當時,我們和研究海洋與大氣的學者交流時注意到,海洋監測和海洋災害預警等領域現有的技術手段比較有限。比如颱風預報,需要同時獲取海面以上500米和海面以下50米的水文氣象數據,傳統的做法是同時使用空中、水面、水下多型設備,效率低,且難以同步。我們萌生一個想法:有沒有一種設備,可以在水空之間自由穿梭?
讓一臺機器既能在空中飛行又能在水下潛行,這涉及潛水器設計、飛行器設計、流體力學、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爲了讓“哪吒”真正好用,2017年以來,我們幾乎從未間斷過湖試、海試,這已經成了實驗室每年的固定“節目”。
真實海洋環境的複雜程度遠超預期,在水池和湖裡百分百起飛概率的算法,到了海里卻不靈了。“哪吒”在兩三米高的涌浪中宛如一片葉子,有時縱然使出“渾身力氣”也無法起飛。嘗試多了以後,夥伴們有了新的解題思路:與其和波浪硬碰硬,何不試試“順水推舟”?
思路打開了。接下來的3年,我們開發出了“衝浪算法”。從理論推導,到湖試、海試,“哪吒”順利地下潛至100米。
科技創新,是一個持續迭代的過程。“哪吒”是反覆“炸機”中“炸”出來的,是一屆屆學生和老師們殫精竭慮鑽研出來的。點點滴滴的突破和進展,讓我們深感欣慰:能親手創造、親眼見證跨域航行器發展史上突破性的一刻,何其有幸。
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的經歷,是我們科研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哪吒”從起名伊始,就是要鼓勵團隊打破成見、直面挑戰、敢爲人先。在與其他參賽團隊的交流中,我們更加堅定了繼續探索基礎工科與前沿科技結合的信念。
“哪吒”項目不只是一個科技作品,更寄託了我們對未來“海空無界限”的憧憬。這些年,團隊爲“哪吒”傾注了數不清的汗水和情感,像是孕育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現已呱呱落地,也意味我們承擔着更大的責任。我們將堅持“實測實用中滾動迭代”的策略,不斷完善“哪吒”航行器技術,同步開展“哪吒”轉產。也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共同推動形成跨域航行器產品的完整譜系。
我們將繼續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保持對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對“海空無界限”這一夢想持之以恆的追求。
攻關診療數智化
講述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第一臨牀學院)博士生 李春林
“醫心護骨——骨質疏鬆全病程智慧管理公益模式”項目有幸榮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的金獎,這對於我們團隊來說,既是鼓勵,更是一份責任。我很幸運能夠將我的專業變成熱愛的事業,爲祖國的醫療健康事業貢獻一份微薄力量。
本科期間,我跟着鄉村醫生在湖北恩施的山區義診時,親眼見到當地許多老人因骨質疏鬆性骨折致畸致殘。於是,我決心投身骨質疏鬆防治事業,爲更多人帶去健康和希望。之後,我毫不猶豫地投入“醫心護骨”項目中來。
我們團隊聚焦中老年人這一高危人羣,深入社區村居,通過全方位科普和義診活動,提高他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我們運用數智化系統,通過對疾病的早期篩查和精準診斷,實現診療能力和效率的提高。我們還通過培訓和技術支持,提升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更多人也由此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瞭解了各地居民的健康狀況和醫療需求,更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作爲“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的實踐者,我深刻感受到了紮根基層爲人民服務的力量。這不僅讓我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也使我堅定了投身醫療健康事業的決心。
今後,我們團隊將繼續投身骨質疏鬆防治工作,將項目的創新成果對接社會需求。我們將持續開展科普和義診活動,加強與基層醫療機構的合作交流,努力爲基層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築牢疾病防治的前沿戰線。
鑽研較勁毫釐間
講述人: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 鍾家豪
懷着嚮往,2022年,我來到了享有“工程機械之都”美譽的長沙,進入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習,開始追逐我那關於技能成才的夢想。
我在企業實訓中瞭解到,當前工程機械耐磨件存在穩定性差、故障率高、壽命短等缺陷。這類零件雖然體積不大,卻猶如工程機械的“鐵齒鋼牙”,決定了設備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於是,我將自己的關注和思考跟好友分享討論,深入分析、大膽猜測影響耐磨件質量的關鍵因素。
儘管只是猜測,卻得到了多位老師的肯定與支持。依託學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平臺,我和小夥伴迅速集結了來自焊接、模具設計、機械裝備製造等專業的同學,共同組建了名爲“嚴絲合縫”的團隊。這個名稱,承載着我們對工程機械耐磨件質量提升的期望。
爲深入瞭解行業需求,我們前往學校合作的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分析了部分企業在使用傳統釺焊技術時遇到的問題,如合金開裂,虛焊、脫焊,效率低下、對人體危害大等。此後,我們查閱大量資料,總結技術痛點,創新性設計了大間隙釺焊技術解決方案。在方案細化過程中,我們一有時間就泡在實驗室,建模、仿真、設計工藝、評審方案,發現問題,然後推倒重來……在無數次的實驗中,方案逐漸接近成功的彼岸。
然而,追夢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爲實現焊接真正的“嚴絲合縫”,我們對硬質合金配板的間隙追逐於毫釐之間,用塞規一個一個間隙把控,若間隙控制不當,則需全部推倒重新配板。項目開展中期,部分團隊成員意見產生了分歧,大家各持己見,會議室成了我們爭論的“戰場”,氣氛一度非常緊張。但正是這段艱難時光,成爲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學會了有效溝通與協作,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深刻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
爲得到理想間隙,團隊成員輪番上陣,夜以繼日地進行實驗。我們設置了六組間隙值,對60餘個樣品逐一進行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的嚴格測試。在無數次的嘗試與調整中,終於鎖定了理想的間隙。那一刻,我們歡呼雀躍、熱淚盈眶。
在今年的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上,“嚴絲合縫——大間隙釺焊技術領跑者”項目獲得職教賽道金獎。這是肯定,更是激勵。我們將繼續走好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爲中國工程機械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獨闢蹊徑尋突破
講述人: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博士後 齊 燁
去年,克服重重挑戰,我們“跨物種腫瘤基因治療”項目最終榮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3)全國總冠軍。
我們的研究,源於對癌症這一全球性健康難題的深切關注。傳統的癌症治療手段往往伴隨着巨大的副作用,且易產生耐藥性。在尋求解決方案過程中,我們團隊將目光轉向了神奇的植物世界。團隊基於多年在植物免疫和腫瘤生物學領域的研究背景,大膽提出設想:如果將植物免疫蛋白引入人體,或許能開闢抗癌新路徑。
然而,這一設想實現起來困難重重。大家只能從頭開始,逐一克服技術難關。團隊充分利用多學科交叉優勢,與植物學、免疫學等領域專家進行深入探討。在一次次思維碰撞中,團隊逐漸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線索。經過無數次實驗和驗證,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們成功地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表達了植物免疫蛋白,並初步揭示了其抑制腫瘤的機制。
這讓我們深受鼓舞,也爲我們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增添了信心。獲獎後這一年,我們並沒有停下腳步。團隊進一步優化了植物免疫蛋白的抗癌功能,並開展了大量的動物實驗和臨牀前研究。同時,也與多家藥企和醫療機構進行深入合作,積極推動項目走向市場,加速科技成果的應用。值得一提的是,這項研究成果已在國際頂級期刊《細胞》發表,受到國際同行關注。
在我看來,科技創新就是不斷挑戰未知,將不可能變爲可能。它需要我們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需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在困難面前百折不撓。而跨物種基因工程作爲一項前沿技術,更需要我們敢於打破常規,勇於探索未知領域。
作爲青年科研工作者和創業者,我們肩負着推動科技創新與社會進步的重任。未來工作中,我們仍將繼續加強與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和創業事業的發展。
我也將積極投身教學工作中,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青年人才,爲國家科技創新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