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偉做了50年司令,看似不可思議,實則反映我軍的正規化建設

我軍的正規化建設非常不容易,士兵從無到有,兵源一開始素質並不高,毛主席帶領的秋收起義那支隊伍,還被遂川縣地主武裝打敗過。將帥也是從實戰中錘鍊出來的,軍事理論更是從無數次失敗中總結而來。

尤其在組織架構上,我軍更是進行了多次調整,例如:中央紅軍就變成過陝甘支隊,彭老總擔任司令員,毛主席擔任了政委。在軍事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我軍的司令實在太多了。

秦基偉上將的回憶記錄也提到過一個有趣的事情,他說道:“我在北京軍區當司令員期間,又專程到太行山去了一趟,我當年的老房東聽別人喊我秦司令,感到很不理解,拉着我的手問:‘小秦,你咋還是當司令呢?你很早時候就當司令啦,把日本鬼子打敗了,把蔣介石打跑了,幾十年也沒進步一下?’我開玩笑說:老大爺,您說得對啊!我就是個落後司令嘛。”

秦基偉的老房東確實也說得沒錯,秦基偉的確做了幾十年司令,也沒進步一下。但秦基偉絕不是落後司令。

1937年11月,秦基偉、賴際發領導的游擊隊與陽泉煤礦工人游擊隊合編在一起,編成八路軍129師獨立支隊,對外稱“秦賴支隊”。這個支隊大概500來人,還是八路軍編外部隊,不可能和當年的陝甘支隊相比;秦基偉擔任的這個支隊司令員,更不能和陝甘支隊司令比。

1938年4月,秦基偉任晉冀豫軍區第一(晉中)軍分區司令員,秦基偉這個司令員大概能管轄幾千人規模的部隊。其後,繼續擔任太行軍區第一分區司令員、太行軍區司令、晉冀魯豫軍區第九縱隊司令員,秦基偉此時能統轄幾萬人規模的部隊了。

建國後,秦基偉先後擔任雲南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再到手握重兵,合計擁有6個集團軍幾十萬兵力的北京軍區司令員。

一直到1987年11月,秦基偉升任國防部長,結束北京軍區司令員任期止,秦基偉前前後後真的做了50年的司令員,這50年,也是人民軍隊正規化建設的50年。

1937年,秦基偉做“秦賴支隊”司令的時候,我軍的司令非常多。除了中央的朱總司令,我軍建立了若干軍區、分區,都設司令員,如晉綏軍區是一級軍區,設有司令員;二級軍區呂梁軍區、綏蒙軍區、雁門軍區又設立三個司令員;呂梁軍區轄有四個分區,分別爲三分區、七分區、八分區和九分區,繼續設立四個司令員;此外,大大小小的縱隊、支隊名目繁多,大小不一,幾百人的支隊,都可以設置司令員。

針對這種情況,八路軍120師給中央的《關於軍銜等級問題的報告》中就提到:“我軍現實在發展的過程中,有時擴大,有時縮小,部隊的流動性和幹部的流動性很大,猛烈擴大時司令遍天下,主任賽牛毛……”

一直到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才相對正規化,設置縱隊、兵團、野戰軍三級司令員。另外,軍區、軍分區也設司令員。1948年11月,我軍司令員人數進一步減少,縱隊司令員改稱軍長。

至此,軍隊的組織架構已經趨於穩定,不是誰都可以喊司令員了,稱呼上的正規化,是我軍正規化建設的一個縮影,雖然秦基偉做了50年的司令,但北京軍區司令員的含金量,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秦賴支隊”司令員可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