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手”成農民工就業新渠道
餓了麼外賣小哥宋增光(前右)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王 鑫攝(新華社發)
作爲數字經濟新業態催生的新職業,外賣騎手羣體數量近年來不斷擴大,已成爲靈活就業的重要組成代表。近日,美團研究院發佈《騎手職業特徵與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調查報告,對外賣騎手這一職業做了詳細調查和分析。哪些人在做騎手?這行收入如何?未來發展前景和保障怎麼樣?記者進行了採訪。
七成多“騎手”來自農村
今年25歲的夏紅亮來自四川成都附近的一座小縣城,初中畢業後,就進了工廠。比起工廠的流水線工作,相對自由、收入更高的外賣騎手工作吸引了他的目光。“我是縣城出來的孩子,文化水平也不高,騎手這行門檻較低,只要會操作智能手機、會騎電動車就可以勝任。”夏紅亮對記者說,“朋友介紹我來做騎手,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現在月薪平均能有七八千元,比之前在工廠高多了。”
入職餓了麼藍騎士兩年多來,夏紅亮從最基層的騎手做起,憑藉自己的努力先後當上小隊長、站點管理人員,現在正爲成爲站長而奮鬥。“剛開始做騎手的時候,對業務不太熟悉,一個月平均也就三四千元的收入,兩年多來收入已經翻倍了,我對這份工作還挺滿意的。”夏紅亮笑着說。
年輕、大部分來自農村、收入較農民工平均收入更高,是外賣騎手這一羣體的顯著特徵。美團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有471.7萬騎手在美團平臺獲得收入,77%的騎手來自農村,騎手工作已成爲農民工就業的重要渠道。
騎手集中在哪個年齡段?
研究發現,騎手以青壯年男性農民工爲主,平均年齡爲30.6歲,較我國農民工平均年齡(41.4歲)年輕10.8歲。其中,40歲及以下騎手的佔比爲88.2%,比同期該年齡段在我國農民工中的佔比高38.8個百分點,這表明以騎手爲代表的靈活就業受到年輕一代農民工的青睞。餓了麼此前發佈的《2020年“00後”藍騎士洞察報告》顯示,2020年新加入餓了麼藍騎士隊伍的“00後”數量同比去年增長近兩倍。
騎手收入怎麼樣?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農民工月均收入4072元。從美團研究院的問卷調查來看,目前全國騎手的月均收入爲4950.8元,其中專送騎手月均收入爲5887.0元,衆包騎手月均收入爲4557.2元,均高於全國農民工月均收入。相較於製造業、建築業農民工,騎手收入具有一定優勢。
做騎手前做什麼工作?
美團研究院問卷調查結果,在選擇騎手工作前,24.8%的騎手“在工廠打工”,6.9%的騎手在建築、裝修工地工作,0.5%的騎手在務農,其餘67.8%的騎手大多在第三產業從事餐飲、商貿等工作。美團有關負責人分析,近年來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民工佔比持續上升,騎手的人員構成與農民工的產業流動路徑保持一致,即勞動力從二產流向三產。
“雖然收入比以往高,但付出得更多。”夏紅亮說,在騎手這一行業,多勞多得是大家的共識。“不論幹哪行,自己不努力都沒有用,尤其是做騎手,跑的單子多、接單更靈活,自然收入就高。雖然辛苦,但每次聽到顧客說‘謝謝’,感覺也值了。”
靈活就業面臨諸多挑戰
爲何來做騎手?採訪中,騎手們對記者說了許多原因:有創業失敗轉行爲騎手的、有開餐飲店卻發現不如外賣掙錢的、還有之前做電商的、兼職的……但他們都表示,靈活、自由、收入較穩定的職業特性是騎手工作最吸引自己的地方。
爲了照顧年幼的孩子,4年前,30歲的王婧辭去某服裝店導購員工作,入職美團平臺做了一名外賣騎手。“與其他工作相比,現在的工作很適合我,時間比較自由,顧家掙錢兩不誤。”王婧很看好這份職業,“相比月入近萬元的同事,我每月收入5000餘元,算是比較低的。但每天既能接送孩子,又能賺錢,我很知足。”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各類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零工市場建設,廣開就業門路,爲有意願有能力的人創造更多公平就業機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提出,建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當前外賣平臺用工規模不斷髮展,從一個側面表明新業態和新就業形態符合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的趨勢。然而,蓬勃發展的新就業形態與當前勞動關係和社會保障制度之間也呈現出諸多不適應性,面臨許多挑戰。
29歲的餓了麼外賣騎手肖勇對記者說,“我現在是小隊長,平均每天能跑50多單,月均收入九千多元。”他表示,家裡人很支持他這份工作,但也有憂慮。“我們總在路上跑,家人擔心我個人的安全和健康問題。像我們這種外包員工,好多沒有參加社會保險。”
正如肖勇所說,目前不少騎手是外包的,並非平臺企業的正式員工,他們多數沒有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以及工傷保險。而騎手每天要在車流裡穿梭,受傷的風險較高。
值得關注的是,調查顯示,是否繳納社保對騎手工作滿意度影響並不大,且由於繳納社保後會導致到手工資減少、不同地區社保接續存在一些障礙等,一部分騎手並不願意參加社會保險。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社會法研究所所長婁宇認爲,面對騎手等靈活就業者對於社會保障的多樣性需求,應當探索靈活的、符合勞動者利益的、又不影響新經濟業態發展的新型勞動保障體系。此外,如何保障騎手個人安全問題也應引起重視,要正視騎手的職業特點,在引導其更加註重自身安全的同時,推動平臺制定合理的工作要求、工作規範,並予以工傷等保障。
“目前平臺正積極參與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網約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等政策的制定,積極推動適用於數字經濟新業態、靈活就業新職業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美團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期待完善的社保護航
6月3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爲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畫出了路線圖。
《規劃》提出,推動實現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制度全覆蓋到法定人羣全覆蓋,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積極促進有意願、有繳費能力的靈活就業人員以及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此外,探索建立多層次工傷保險制度體系。研究完善工傷保險相關制度及配套辦法,以高危行業爲重點,持續擴大工傷保險覆蓋範圍。推進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工作。適應我國新業態用工特點,制定職業傷害保障試行辦法,推進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專家認爲,這表明相關政府部門已在着手解決包括騎手在內的靈活就業羣體的社會保障問題。保障相對完善又符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出臺,爲騎手們護航。
除了政策支持,平臺也正在從各方面給予騎手人性化關懷,推出各類保障。餓了麼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5月,餓了麼已在全國推出超3萬個藍騎士驛站,聯合愛心商家、商場等爲戶外工作者們提供可以休息、喝水、充電的空間。未來餓了麼將與全國總工會密切聯動,整合雙方的資源,通過區域聯動和產品化運營,不斷優化驛站點位的使用和管理機制。“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提升騎手的保障範圍和保障力度,加強安全宣導,讓騎手們開開心心賺錢,安安全全回家。”餓了麼物流負責人表示。
在騎手職業發展方面,針對不同的職業發展訴求,平臺也做出許多努力。美團有關負責人介紹,美團一方面推出“站長培養計劃”,打通騎手職業體系內部晉升通道;另一方面對職業發展規劃有調整的騎手,持續完善轉崗通道,目前已有超過百名騎手轉崗合作商培訓師、合作商運營主管等崗位。“後續,美團將爲騎手構建更加科學的職業培訓與成長體系,助力廣大騎手實現更高質量就業。”該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