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字節員工猝死賠償方案,附猝死自救指南

01

字節跳動昨天下午連發兩篇通告:

第一篇通告,確認28歲員工吳同學搶救41小時後,過世;

第二篇通告,字節承諾會進行補償。

細節沒公佈,網傳:

1.支付所有醫療費;

2.一次性補償200萬(據字節員工在網絡的說法,字節有給員工買保險);

3.幫吳同學妻子還清房貸(按3成首付、月供21000算,房子總價在500萬左右);

4.工資發到孩子成年(能供得起每月2萬多房貸、負擔得起妻子不工作在家待產,吳同學實際稅前月工資至少有4-5萬-稅前月薪4萬,稅後大概2萬9;稅前月薪5萬,稅後大概3萬7)。

不過目前已經被闢謠了;具體怎麼賠?是字節賠?還是工傷保險賠?還有待進一步的消息。字節賠,大概率主要靠字節給員工買的商業保險賠,商業保險裡含壽險,最高賠36個月工資,最低賠40萬,按月薪4萬算,36個月工資就是144萬;按月薪5萬算,就是180萬。

工傷保險主要賠4項:a.治療費;b.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全國統一),爲上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按2022年最新標準是94.824萬;c.喪葬補助金(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個月),按北京標準,爲6.32萬;d.供養親屬撫卹金(父母/幼兒),b+c有101萬

據媒體報道,字節人力目前也在研究,吳同學是否能申請到社保工傷補償。

工傷認定必須滿足“在工作時間內、在工作場所內”,

吳同學是在健身房健身時突發心梗,

不過,該健身房屬於字節自建,大概率位於辦公樓內,

要是考勤記錄又能證明吳同學有健身後再回去加班的習慣,

那還是有希望拿到工傷賠償的。

當事人已死亡情況下,工傷賠償主要包含工傷治療費用、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卹金等。

有一說一,字節這些補償算做得很到位了,

但也是建立在“字節有錢”+“制度完善”+“事情鬧大了”的基礎上,

一樣的事情,普通公司的普通員工大概率拿不到這麼多賠償,

猝死的新聞那麼多,翻翻就知道。

02

傷感的事情不多談,

冷冰冰的補償金也不多談,

罵996、罵資本,作用似乎也不大,

房價這麼高——哪怕500多萬在北京能買到的也不是特別好的房子;

養孩子這麼貴——據《中國生育成本報告》,把小孩從出生養到17歲,全國平均下來,養育成本平均爲48.5萬元,而上海是102.6萬,北京是96.9萬;

職場又這麼卷——今年有1000多萬大學生畢業;受疫情影響,大量的留學生也回國找工作;而大廠卻在大批裁員,隔幾天就上熱搜;

誰能輕易停下來?

所以,大白只想分享一點關於猝死的知識(我親歷過同事的猝死,也協助過客戶的猝死理賠),希望大家拼搏時,也別忽視健康及身體傳遞給我們的預警信號。

03

猝死,就是看起來很健康的人,突然在很短時間內死亡。

這個很短時間,最嚴格的認定是6小時。

保險會放寬點,8小時、10小時、12小時、18小時,24小時也算。

從病因來看,心源性猝死佔比最高。

即冠心病、心肌梗、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心臟疾病導致的猝死。

我每年心源性猝死病例有54.4萬人,等於每分鐘差不多就有1人猝死,是全世界心源性猝死最多的國家。

排第二位的是肺源性猝死。

肺部感染、肺栓塞、窒息、肺出血等疾病導致的猝死。

還有腦出血、腦膜炎等腦源性猝死。

消化系統疾病、主動脈疾病、妊娠、嚴重感染也能導致猝死。

總之,猝死大多是疾病導致。

可怕的是這些疾病普遍隱蔽性較強,沒有外界刺激出症狀,有時還發現不了。

那怎麼辦呢?

如何做讓身體壓力小,不生病,我們就怎麼來。

一是按時飲食,規律作息、勞逸結合

道理都懂,但很多年輕人沒做到,猝死新聞裡,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身影;

二定期體檢

有心梗、腦梗家族病史;有三高;或高齡,經濟條件不錯,還可以考慮加血管造影。

三身體很累時,就讓它休息,不要再健身,或做其他劇烈運動,

否則會加劇心臟的負擔,心臟是人體的發電機,突然停止跳動哪怕10秒,後果都很嚴重。

還記得高以翔嗎?錄真人綜藝,從早上8點半,持續錄到第二天凌晨1點45,不停在跑動,同行的其他藝人當時已經要靠吸氧維持了,悲劇最終落在有長期健身習慣的高以翔身上。

而吳同學,也是健身房倒下的。

身體看着健康,誤導性其實更大,覺得猝死離自己很遠,抱有僥倖心理。

大白親歷的同事猝死,他當時爲了籌備年終總結,連軸轉好幾天;而心臟隱隱作疼已持續一個月之久,能拖就拖,走的那一晚,他想的還是先睡一覺,明天再去看醫生。

好好的人就這樣沒了,

讓人痛心。

04

猝死有症狀嗎?

會有症狀。

像心梗,胸部會劇烈疼痛,伴有突然牙疼、背疼、滿頭大汗、說不出話等情況。

而腦梗,很多是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黑,跟着人摔倒,

但有症狀,未必當事人或周圍人就能及時發現:

字節吳同學,教練首先發現他不對勁,也讓前臺行政啓動了SOS值班號,保安經理還現場實施了CPR急救,但依然回天乏術。

因爲猝死是有黃金搶救時間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

爲什麼只有4分鐘?

根據專業醫生的說法,正常情況下:

心跳停跳10秒:腦氧儲備將耗盡;

停跳20-30秒:腦電活動會消失;

停跳4分鐘:腦內葡萄糖耗盡,糖無氧代謝停止;

停跳5分鐘:提供能量的物質枯竭,能量代謝完全停止;

停跳4-6分鐘:腦神經元發生不可逆病理變化;

停跳6小時:腦組織均勻溶解,患者最終死亡。

吳同學的家屬說,從發病到送醫,已經超過1個小時,當時吳同學大腦已全部死亡、無自主呼吸、無自主心跳、所有器官都衰竭。

多可怕,簡直是跟死神做百米賽跑。

就不難想象,猝死的搶救,對現場人員的醫學敏感度(能迅速聯想到可能是猝死,而不是血糖低)、搶救技術、搶救設備及響應能力要求有多高,

比如很多城市地鐵站都配備了AED(體外除顫儀),但坐地鐵的人會用的並不多;

而會搶救的,操作方法對不對,會不會好心辦壞事也是個問題。

國外就有個很典型的案例,一小女孩溺水,路人把她救上來後,對她實施了心肺復甦;

小女孩最後雖然救過來了,但肋骨被壓斷好幾根,住進醫院治療,花費不少,家長一氣之下把路人給起訴了。

大白也補充兩個當事人突發猝死時的自救方法:

意識到不對勁時,可以大聲咳嗽,咳嗽能迅速呼吸氧氣,讓腦供氧量上升,延長清醒時間。

也可以擠壓心臟,增加心臟排血量,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但總體來說,寄希望於搶救,存在不小的風險,不如事前預防。

希望每個人都能遠離猝死,什麼保險能賠,這種人血饅頭就不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