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退休女老師板書寫出後遺症 關節劇痛難梳頭 醫生用這招助重生

(左圖)患者長期肩關節疼痛,診斷罹患退化性肩關節炎。(右圖)患者接受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與傳統人工肩關節相反的特殊設計,把關節盂變成球頭,肱骨變成凹窩。(圖片來源:中正骨科提供)

高雄74歲陳姓退休女老師,任教職經常高舉右手寫黑板字,長期下來造成肩關節疼痛,晚上痛到難以入眠,連舉手梳頭髮、扣內衣都很困難,被診斷罹患退化性肩關節炎,後來接受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右手可高舉,疼痛也解除,重新投入到喜愛的興趣及社交活動。

高雄中正脊椎骨科醫院醫師廖志祥表示,陳老師從事教職多年,退休後肩膀開始疼痛,剛開始並不在意,認爲是年紀漸長的正常現象,但疼痛變得越來越嚴重,常痛到夜裡醒過來,也影響日常生活,包括洗衣、做飯,甚至梳理頭髮都有問題。雖然多次就醫和嘗試各種保健方法,但疼痛依然沒有緩解。她尋求骨科專業醫師協助,並診斷出患有嚴重的肩關節退化,在與醫生討論後,她決定接受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

骨科醫師廖志祥表示,反式人工肩關節是藉由與傳統人工肩關節相反的特殊設計,把關節盂變成球頭,肱骨變成凹窩,置換後可避開受損的旋轉肌腱,而改由三角肌來恢復肩關節功能,讓患者舉高手臂。(圖片來源:中正骨科)

廖志祥表示,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肩關節是由肱骨頭(球狀)與關節盂(肩窩)組成,可想像成一顆球放在一個小碟子中,其穩定度是由肌肉及軟組織提供,但隨着年齡增長,日積月累過度使用、磨損,年長者的旋轉肌變得無力,甚至旋轉肌破裂後,造成肩關節不穩定,以致於手臂無法舉高。

反式人工肩關節在國外已行之多年,近10年才引進臺灣,是藉由與傳統人工肩關節相反的特殊設計,把關節盂變成球頭,肱骨端變成凹窩,置換後可避開受損的旋轉肌腱,而改由三角肌來恢復肩關節功能,讓患者舉起手臂。

廖志祥強調,反式人工肩關節的優點包括,減輕關節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術後恢復肩部的正常功能,包括舉手、提重物等動作。並重建肩部的穩定性。由於每位患者的情況不同,醫生會根據病情和患者需求來評估是否適合反式人工肩關節手術。

廖志祥表示,目前健保署已通過反式人工肩關節專案申請案,如果審覈通過可得到健保給付,他也提醒,民衆如果肩膀出現疼痛,應儘早就醫,釐清病因,正確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