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再好 也要有底線

示意圖。(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提供)

如果你是 ──

✔常被稱讚脾氣好,是大家口中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

✔總把「不好意思」、「好~」、「沒關係」掛嘴上?

✔面對無止境的不合理要求,無法勇敢拒絕?

✔永遠將別人的需要擺在第一順位,精神長期緊張抑鬱?

✔遇到競爭場合,總是選擇退讓和妥協?

事實上,這個社會不可能永遠公平分配,只有你能爲自己發聲──

聰明也是成功的特質,「好脾氣」是有原則、有底線的。

只要懂得運用規則,即使弱者也可以掌握主動權。

掌握自己的內心、強大你的氣場,才能贏得真正的尊重!

【精彩書摘

節錄1〉前言:脾氣再好,也要有底線

現代人接受的多半是強調平和的教育,大家從小被教育的觀念就是「要剋制自己的情緒」,因爲情緒爆發時會失去判斷力,招致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於是就演變出像是「如果有一隻狗咬你,難道你要把牠咬回來嗎?」這樣的說法,雖然看起來是句玩笑話,但的確能讓我們說服自己壓抑情緒。

不僅如此,幾乎所有的現代教育都在宣揚保持內心平和,教導大家如何與自己對話,啓發自我認知,而且這種對話內容很敏感,涉及的話題也很多,包括我是誰、我該如何看待自己、發生的事情如何影響到我的情緒、個人形象與自我認知等等。

當自我認知逐漸發生作用的時候,我們會提醒自己:我要做一個好人、好鄰居、好同事、好下屬……對我們而言,維護個人形象至關重要,一旦自己變得有攻擊性,成爲麻煩製造者,或是表現出不配合的態度,就可能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情緒也許是生活中最平常、但卻最讓人頭痛的東西,是人類面對自己的重大挑戰之一。想要讓情緒平穩不會傷人很難,因爲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情緒不會引起任何事端,不要讓自己承擔任何責任和風險,但同時又要確保自己的權益不會受損。正因爲有這樣的想法,很多時候大家會下意識的提醒自己,應該保持忍讓的姿態,或是壓抑那些不好的情緒,才能真正減少麻煩。

可是事實證明,我們越是想要剋制情緒越容易出問題,還會因爲太執著於「示弱」、「善忍」的理念,而失去應有的進取心。社會學家認爲,一個真正健康正常的人應該主動釋放自己的影響力,更加主動的去爭取利益,去展示自我,去影響他人,而不是消極被動的承受所有外力。

保持好脾氣也應該是有限度、有原則的。我們偶爾還是需要改變一貫的「好人」形象,在必要的時候要更加強硬一些,甚至可以表現得更具攻擊性,或是適當的發脾氣。

而且真正聰明的人並不是一味迎合環境,而是善於根據實際情形和需求來調整自己的行爲模式,他們並不會刻板的堅持某一種道德觀念,也不會將「好心」當成道德的唯一標準。

不僅如此,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適當發脾氣對於個人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有很大的益處,因爲發脾氣可以加強語言組織能力,能夠提高記憶力,同時強化個人的說服力。負面情緒還能讓人更加直覺的意識到,自己正處於一個充滿挑戰和競爭的環境,爲了應對這些挑戰,我們需要表現得更加專注,需要擁有更敏銳的思維,需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書分析了片面追求好脾氣會帶來的危害,並且從人際相處、團隊管理、自我強化、商業競爭、職場文化等多個面向,深入探討與「脾氣」有關的元素,同時也論證了「壞脾氣」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此外,本書用字平實、內容充實,且特別着重實際操作,所提到的例子也生動豐富,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及借鑑意義,與一般的說教及勵志雞湯不同,非常容易閱讀。

節錄2〉好脾氣其實是爛個性

一個人的脾氣可以很好,但是一旦好到任人擺佈的地步,就成了最大的缺點。

如果仔細觀察生活周遭,就會發現身邊那些「濫好人」多半都過得不太好,也許他們看起來很受歡迎,但是往往會在各方面受到制約,而這種制約並非他人造成,而是來自他們自己。好脾氣經常會被當成良好的品德,但是當一個人在他人面前毫無威脅的時候,這個人就很難和「聰明」、「崇高」聯想在一起,反而會被認爲是一個「軟弱」、「被動」的人。

社會心理學家認爲,「濫好人」之所以習慣於聽從別人,是因爲他們潛意識裡感覺自己非常卑微、沒有價值,於是一直麻痹自己,逃避最真實的自我。這樣的人會陷入自我貶低的惡性循環:感到自己缺乏價值,於是嚴重的貶低自我,接着更加認定自己沒有價值。因此他們通常會格外期待別人的重視,期望別人給他們重視自我價值的機會。

對於濫好人來說,他們具有一定的道德感,而這種道德感會出現兩種傾向:首先、他們確實是好人,如果不去幫助或迎合別人,會對自己無法交代;其次、他們的內心擁有一套畸形的補償機制,爲了心理保護,用道德感來掩蓋掉自己得罪別人的恐懼,所以他們常常會在表面上提醒自己:「我不幫忙就是不會做人,這樣有違自己一貫的風格。」

但從實質上來說,他們不過是害怕自己在得罪人之後可能遭受懲罰而已。缺乏價值感及人際交往中的道德掩飾,會使得「濫好人」成爲被社會邊緣化的一羣(儘管他們本身非常抗拒和排斥這一點),他們在羣體及社會中的價值往往也難得到真正的認同。

這類「好脾氣的人」,常常給人的形象反而是──

好脾氣的人常常沒有主見。因爲脾氣很好的人不善於與人爭辯,不會對別人的看法及觀點提出太多質疑,一旦過度迎合他人,將他人的想法當成標竿,就會變得沒有主見,失去自我意識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這種人缺乏自信,一切以他人爲主,無法在生活中獨立,更缺乏存在感,面對分歧時總會以「我錯了」或者「你是對的」爲理由,來掩飾自己的不作爲。

好脾氣的人比較懦弱。脾氣很好的人多半不習慣與人發生衝突,他們堅持的原則就是「能躲就躲,能讓則讓」,對於任何容易引發紛爭的事情都是避之唯恐不及,這種個性有時候看似明智,但是往往會讓自己變得更加膽小怕事、不敢爭取,甚至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損時,也不敢提出異議。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表現會帶給其他人「懦弱」的印象,從而讓對方可以肆無忌憚的發動攻擊。

好脾氣的人缺乏原則性。好脾氣的人表面上容易被人情世故打動,做事往往更具彈性,可是這樣也會導致不良的後果,那就是做事缺乏立場及原則,常常別人說什麼就做什麼,人云亦云,難以堅守最基本的底線。而由於缺乏原則,他們很容易動搖自己的想法,破壞原有的規章制度,也很容易做一些違背初衷的事情,而這一切都會將自己置於更加尷尬的境地。

好脾氣的人缺乏開拓精神。由於傾向於相信別人或是跟隨他人,好脾氣的人相對比較保守,他們害怕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不同,害怕自己的行爲會受到排擠,因此凡事都追求與其他人一致,會跟隨羣體的思維,而這樣就阻礙了他們獨立、創新的意識,制約了他們主動去開拓新思維的能力。

好脾氣的人內心脆弱。脾氣很好的人表面上受人歡迎,能夠處理好自己與外界的關係,可是其實內心缺乏安全感,也沒有太多承受壓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好過一點,他們多半會選擇順從他人,爲自己營造一個更加安全的環境。

好脾氣的人缺乏執行力。好脾氣的人由於做事缺乏主見及立場,所以會經常三心二意或是猶豫不決。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並不會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反而會積極尋求幫助,或者跟從他人的指示行事,所以通常他們能夠接受各種的建議,但是也容易被迷惑而缺乏執行力。

好脾氣的人可能還會缺乏魄力、上進心及自我認知的能力……除了以上這些個性缺陷外,其本質都是「喪失自我」。由於他們總是迎合別人的想法,也就顯得自己更加渺小,可有可無。

節錄3〉善用賽局規則,弱者也能掌控局面

曾有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在豬圈裡放進一頭小豬和一頭大豬,並且在豬圈的一端設置豬食槽,另一端則安裝一個按鈕。每當有豬在按鈕上踩一下,就會有十份食物掉入豬食槽,由於踩按鈕的豬必須從豬圈的一端跑向另一端才能吃到食物,這段距離的代價相當於兩份食物。

舉例來說,如果大豬踩按鈕,小豬率先跑去吃,大小豬吃掉的分量分別是六份及四份,但踩了按鈕的大豬必須付出兩份食物做爲消耗,因此收益爲四份食物,小豬依舊是牠原先吃掉的四份食物不變。

如果是小豬去踩按鈕,讓大豬先吃,那麼雙方食量會變成大豬九份、小豬一份;此時小豬吃到的分量,還不夠牠從一端跑到另一端的代價。

如果大小豬一起行動,也就是同時踩按鈕、吃食物,那麼雙方食量比例大豬七份、小豬三份。此時,但是雙方都要扣除兩份食物做爲代價,純收益會變成大豬五份、小豬一份。

通過分析以上幾種情況,大豬和小豬之間存在着很明顯的競爭關係,顯而易見,小豬在這個賽局裡處於弱勢,是應該選擇用等待、「做好事」,盡心竭力的幫大豬踩按鈕,還是選擇其他策略呢?

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看,小豬最好的選擇就是站在豬食槽旁邊當旁觀者,讓大豬去踩按鈕就好,這麼做或許很賴皮,但對小豬來說卻是最佳的生存之道,因爲可以得到最高的收益四份食物(如果大豬也不踩按鈕,小豬的收益爲零),若是牠選擇去踩按鈕,收益可能只有一或是負一。反觀大豬,不管是誰踩按鈕,牠的純收益都比較高,分別是四、五、九份食物。

所以,小豬選擇不踩按鈕是最合理的選擇,而大豬會迫於巨大的收益誘惑而選擇去踩按鈕,這就是知名的「智豬賽局」或譯「合理的豬賽局」(Boxed pigs game)理論。

在這個遊戲規則中,小豬雖然表面上處於弱勢,卻佔據了更大的心理優勢,因爲在這場食物爭奪戰中,小豬可以盡情耍賴,放棄「做好事」的態度,而大豬完全沒輒。

這種「搭便車」的策略在生活中很常見,像是甲、乙兩個人都準備對付丙,想要佔有丙的資源,但競爭也會讓他們付出相對的代價。舉例來說,甲、乙兩人會面臨三種不同的選擇:是力量較強大的甲先進攻、實力較弱的乙先進攻,還是兩人同時進攻。

如果甲、乙同時發動攻擊,甲因爲較有實力,將會贏得較多的資源;如果甲率先進攻,乙做爲後援部隊,那麼在甲的實力受到損害時,乙乘虛而入,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佔據更多資源;如果是乙率先攻擊,可能會在拉鋸戰中消耗大量能量,而做爲後援部隊的甲就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實際上,甲覬覦丙的資源更甚於乙,也更需要藉助那些資源來提升自己的實力,面對這種情況,乙就可以運用「智豬賽局」的模式,堅持擔任後援部隊的角色,從而確保自身利益得到更大的保障。雖然乙的作法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有「奸詐狡猾」的嫌疑,但是相比於爲人作嫁的當濫好人,適當使用一些聰明的賽局策略來保護自己的利益,纔是明智之舉。

或許有人會從「道德」的角度來批判乙,認爲乙不夠厚道,但若是以「厚道」來定義生存策略,那麼恐怕大多數厚道的人都會遭遇挫折,因爲甲或許也會毫不猶豫的做出同樣的選擇。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弱勢羣體習慣了做個「濫好人」、「老實人」的角色,習慣了按照別人的遊戲規則行動,習慣了爲他人犧牲,這會讓他們進一步喪失主導權

爲了保護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出最合理的決策,適當讓自己變得聰明一些也無可厚非。這種聰明首先會展現在精準把握遊戲規則,一個聰明的人不一定要想着如何耍詐,也不需要運用不道德的手段逼他人就範,有時候看透規則後善加利用,就是最好的作法。

對於這些賽局的運用技巧,只要不違背法律,不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那麼就沒必要有所顧慮,如果一直揹負着「好人」的包袱,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因爲不管任何人,都是會維護自身利益優先。

在多數情況下,規則都是由強者來制定,對於弱者來說,抓住有限的規則優勢爲自己謀取利益無可厚非,這是弱者的求勝之道,也是將弱勢轉化爲競爭優勢的策略。在利用賽局理論時,有些技巧和原則必須掌握:

首先,要抓住自己的利益點,這是最關鍵也最基本的原則。在一場賽局中,人們往往有很多選擇,不同的選擇決定了收益的大小,在智豬賽局中,小豬可以選擇踩按鈕,也可以選擇什麼都不做,但牠只有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才能確保獲得最大化的利益。

其次,要改變陳舊的「濫好人」觀念。不要總是認定只有當個任人宰割的「好人」,別人纔會尊重自己,纔會給予自己更多的好處,有時候要聰明一些,學會主動利用遊戲規則爲自己謀取利益。

最後是要適當保持平衡。這裡的平衡是指對利用規則的限度,在智豬賽局中,小豬雖然掌握了主導權,可是如果牠過度使用規則帶來的便利和優勢,可能會引起大豬的不滿,讓大豬也選擇什麼都不做,最後導致雙輸的局面——兩隻豬都無法獲得任何食物。

對於任何人來說,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規則,然後把握好分寸,按照規則做事,纔是保障自身利益的最佳方法。

(本文摘自《別讓好脾氣害了你》/讀書共和國出版)

【作者簡介】

周維麗

知名心理諮詢師、心理培訓專家。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員工培訓工作,曾爲多家世界五百大企業進行員工心理的系統建構,在美國、韓國、上海等地舉辦數百場心理學講座。以專門研究「不好意思」、「勇於拒絕」等應用心理學相關議題,幫助千萬人與讀者取回人生自主權,做自己的主人。着有暢銷書《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別讓不懂拒絕搞死你》。

《別讓好脾氣害了你》/讀書共和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