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3C產品的改款模式!Gogoro SuperSport試騎體驗

Gogoro於3月推出次世代機種SuperSport,進化模式一改大衆對於傳統二輪機車的印象。 記者張振羣/攝影

3C產品的世界瞬息萬變,不僅每年、每月甚至每週都在更新,再運用新的處理系統則能大幅提升用戶體驗。這點在電動化的移動載具也相同,電控核心精進不僅能賦予更豐富的調控選項,連同動力傳輸反應以及行車安全等都有所幫助,甚至未來只要透過雲端更新或購買加值,就能直接開通新功能。

相信Gogoro SuperSport的問世許多人還是有疑問,到底一輛訴求通勤或AB點往返使用的二輪電動機車,爲何需要更強大的核心繫統與運算能力?簡單來說,若用戶還是將機車視爲交通工具時,就可不必在乎這些功能的改進;但希望自己的電動機車能越來越聰明,如同3C產品般持續進化,那Gogoro SuperSport絕對是科技新玩意。

若用戶還是將機車視爲交通工具時,就可不必在乎運算核心的改進;但希望自己的電動機車能越來越聰明,如同3C產品般持續進化,那Gogoro SuperSport絕對是科技新玩意。 記者張振羣/攝影

SuperSport爲Gogoro旗下首款搭載「SSmartcore 智駕電控核心」的新車,無論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 電子控制器)還是MCU(Motor Controller Unit 馬達控制器)皆全新開發,並增加記憶體來使系統運算或訊號分析等能力更快速。同時,將藍牙版本更新到5.0以及加入高解析數位音效,以符合目前主流趨勢。

SuperSport爲Gogoro旗下首款搭載「SSmartcore 智駕電控核心」的新車,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 電子控制器)、MCU(Motor Controller Unit 馬達控制器)皆增加記憶體使運算、訊號分析能力更強大。 記者張振羣/攝影

那麼「SSmartcore 智駕電控核心」的應用,車主可以獲得甚麼呢?首先Gogoro專爲白牌電動機車開發且還是全球第一套的TCS循跡防滑控制系統,能自動偵測前、後輪的轉速,當出現速差不同時系統會即時介入動力輸出,以防止出現打滑的危險。尤其是下雨天行經人孔蓋、標線或在碎石路面行駛時最爲受用,

Gogoro專爲白牌電動機車開發的TCS循跡防滑控制系統,不僅能在地摩擦力、溼滑與碎石等路面防止後輪持續打滑失去抓地力,更率先搭載於SuperSport上。 記者張振羣/攝影

特別的是,爲了提升駕乘者樂趣,Gogoro開發的這套TCS循跡防滑控制系統除了可開啓或關閉,還提供Pro(TCS Professional)進階版功能,能夠保留較多的動力輸出限度,藉此提升騎士的操控挑戰。不過進階版功能要到今年第三季纔會開通,但購買Gogoro SuperSport基礎版的人,未來則具備選配升級的資格。

Gogoro這套TCS循跡防滑控制系統除了可開啓或關閉,還提供Pro(TCS Professional)進階版功能,不過要到今年第三季纔會開通。 記者張振羣/攝影

再來是白牌電動機車少見的定速巡航控制系統,在Gogoro SuperSport提供從10km/h至60km/h的區間內進行設定,當車輛加速到既定時速時,按下左把手前方的按鍵(即爲原倒車鍵)就能啓動定速裝置。當車輛下坡滑行時,也能借由定速系統來維持速度,並且還能透過電池回充功能來減速順勢幫電池充電。

Gogoro SuperSport還搭載定速巡航控制系統,當車輛加速到既定時速時,按下左把手前方的按鍵(即爲原倒車鍵)就能啓動定速裝置。 記者張振羣/攝影

特別的是Gogoro SuperSport在使用定速裝置時,由於電動馬達的特性與燃油引擎不同,就算行經上坡路段也不會出現明顯減速再加速的問題,並且會非常迅速平穩地提升至設定時速。同時,不一定要使用電門來進行時速設定,當車輛滑行時按下按鍵也能依據當時速度來調控,達到減少電能消耗、控制速度的目的。

定速巡航控制系統提供從10km/h至60km/h的區間內進行設定,就算行經上坡路段也會非常迅速平穩地提升至設定時速。 記者張振羣/攝影

當然,TCS循跡防滑控制系統以及定速巡航控制系統只是「SSmartcore 智駕電控核心」的開端,未來若有涉及動力輸出、車輛控制或安全等,都能陸續再開發新的系統投入應用,例如新手模式(時速不能超過多少km/h)、試駕模式(輔助系統全數開啓輔助)、越野模式(持續提供穩定動力輸出)等,在未來都是有可能實現的。

TCS循跡防滑控制系統以及定速巡航控制系統只是「SSmartcore 智駕電控核心」的開端,未來若有涉及動力輸出、車輛控制或安全等,都能陸續再開發新的系統投入應用。 記者張振羣/攝影

而這項功能雖然不是Gogoro SuperSport獨有,但在臺灣白牌機車上卻是創舉,就是LTE智慧遠端連網服務,透過網際網路來進行車輛監控(倒車、移動、馬達未關)、遠端遙控(上鎖、解鎖、尋車、開車廂)、車況查詢(剩餘電量/里程、車輛位置)等功能,且今年4月以後生產的Gogoro 2、Gogoro 3部分車款都能升級。

隨Gogoro SuperSport登場的還有LTE智慧遠端連網服務,藉由網際網路能進行遠端車輛控制。 記者張振羣/攝影

不僅Gogoro SuperSport,LTE智慧遠端連網服務在今年4月以後生產的Gogoro 2、Gogoro 3部分車款都能升級使用。 記者張振羣/攝影

Gogoro SuperSport提供SuperSport、SuperSport TCS以及SuperSport ACE三種車型,外觀車色除了SuperSport只有極峰灰之外,SuperSport TCS和SuperSport ACE則能在極光藍、極光綠(試駕車)兩種車色之間選擇。特別的是,SuperSport除了沒有ABS煞車系統,但如TCS、定速以及LTE聯網功能則能後續加選。

Gogoro SuperSport提供SuperSport、SuperSport TCS以及SuperSport ACE三種車型,SuperSport除了沒有ABS煞車系統,但如TCS、定速以及LTE聯網功能則能後續加選。 記者張振羣/攝影

不諱言地,Gogoro SuperSport雖然是從Gogoro 2車系延伸而來,且率先搭載「SSmartcore 智駕電控核心」,但在外觀細節方面也有不少調整,例如原本就已經很亮的LED頭燈,現在升級爲照明效果更優異的Class-D等級LED頭燈,提供夜間騎乘時更清晰的照明效果之餘,也是目前品牌中最高等級的照明技術。

Gogoro SuperSport換裝Class-D等級LED頭燈,爲目前品牌中最高等級的照明技術。 記者張振羣/攝影

Gogoro SuperSport前斜板式唯一採用亮面烤漆的外殼,且把手前方還多了全新風格風鏡。至於頭燈下方則透過前擾流飾板以及鋁合金土除,來加強「Super」的運動氛圍。車側方面,霧面烤漆的車殼不僅搶眼,坐墊也採用獨特的縫線設計,搭配側面專屬的「SuperSport」字樣鋁合金銘版,使質感瞬間倍增。

Gogoro SuperSport配置全新風格風鏡、前擾流飾板以及鋁合金土除,坐墊也採用獨特的縫線設計,搭配「SuperSport」專屬鋁合金銘版,使質感瞬間倍增。 記者張振羣/攝影

Gogoro SuperSport車尾的變動其實也相當明顯,過往Gogoro 2容易受到損傷的牌照,現在透過位置上移並和後擋泥板採用一體式設計,來達到減少碰撞的可能。此外,Gogoro SuperSport全車型皆配置Gates高張力碳纖維複合皮帶的傳輸設定,除了具備更好維護、降低行駛音量的優勢外,耐用度也有所提升。

Gogoro SuperSport後牌照將位置上移並與後擋泥板採一體式設計,來減少碰撞損傷的可能。 記者張振羣/攝影

Gogoro SuperSport全車型皆配置Gates高張力碳纖維複合皮帶,除更好維護、降低行駛音量,耐用度也有所提升。 記者張振羣/攝影

Gogoro SuperSport動力系統也換裝去年第二季推出的G2.2鋁合金水冷永磁同步馬達,擁有最大7.6kW功率之餘,輪上瞬間扭力更有229Nm,搭配競速模式不僅起步、中段都有更帶勁的加速表現,也完全能滿足雙人騎乘所需的動力表現。同時,前對四、後單活塞的煞車系統,也給予駕駛極大的制動信心。

Gogoro SuperSport動力搭載G2.2鋁合金水冷永磁同步馬達,擁有最大7.6kW功率之餘,輪上瞬間扭力更有229Nm。 記者張振羣/攝影

Gogoro SuperSport爲前對四、後單活塞的煞車系統設定,給予駕駛極大的制動信心。 記者張振羣/攝影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Gogoro SuperSport前、後懸吊系統,雖然都具備阻尼可調(後雙槍避震則多了預載可調)功能,但整天騎乘之下還是覺得路感回饋相當熱血,就算將阻尼調整到Soft最低段,行經破碎路面的顛簸還是略明顯,但並不會出現彈跳或抓不住路面的情況,或許只能在好一點的路面才能感受此懸吊優異的設定。

Gogoro SuperSport前、後懸吊系統,都具備阻尼可調(後雙槍避震多了預載可調)功能。 記者張振羣/攝影

總結來說,Gogoro SuperSport其實不能全數放在騎乘體驗來解析這款電動機車,但「SSmartcore 智駕電控核心」的升級卻又不是能立即體現。只能說Gogoro已經先做好準備並以SuperSport爲首要範本,慢慢地向消費者溝通未來電動機車的樣貌,或許會有這麼一天買Gogoro時,選配的項目是功能擴充,而非硬體配件了!

Gogoro已經先做好準備並以SuperSport爲首要範本,慢慢地向消費者溝通未來電動機車的樣貌。 記者張振羣/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