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我的兩岸婚姻之二

先生老家參加過一次親戚的喜宴,過程對我來說十分新鮮有趣,比方說在臺灣我們通常會用紅包袋把禮金包起來,並且寫上祝福語送禮人姓名,以方便收禮人事後覈對,但先生老家的習慣是直接在收禮處當面給現金,沒有紅包袋,送禮金的方式相當簡單直接,當然近幾年移動支付盛行,直接給現金的方式應該是少很多了。

喝喜酒通常是請午餐晚餐兩頓,午晚餐中間的空檔主人還會請賓客飯店茶館裡喝茶、打麻將、擺龍門陣(閒聊),而午餐吃剩的菜餚晚上會繼續使用,不夠的部分晚餐會再加幾道新鮮的菜。不知道是不是因爲這樣的習俗,所以我婆婆平時在家做菜通常是做一頓吃兩頓,因此中午吃過的菜,晚上餐桌上還會有。

對於連續兩頓吃同樣的菜色或吃剩菜,我向來排斥,從小在家的習慣是每餐把菜吃光光,很少會有剩菜,爲了這種生活習慣差異,我和我先生還爭論過,因爲我的認知剩菜就是口水菜,後來婆婆爲了適應我的生活習慣,漸漸也改變了她人家的做菜習慣。

剛結婚那幾年我和先生都在上海工作,因此需要婆婆過來上海幫忙我們帶小孩,緊密生活在一起時,幾乎每天都會有新的發現。

有次婆婆煮了南瓜綠豆湯,滿心期待這道許久未嘗的甜品,一入口才發現居然是鹹的,鹹的南瓜綠豆湯顛覆了我對綠豆湯的刻板印象與預期,但要克服自己幾十年來的飲食習慣真的並非易事,向來堅決主張浪費食物的我,只能咬牙吃完那碗鹹的南瓜綠豆湯,或許是婆婆看到這一幕,從此以後,家裡的南瓜綠豆湯都煮成甜的了。從前述兩件事看來,老人家的改變與適應的能力顯然比我強太多了。

四川人喜歡吃火鍋是出了名的,四川火鍋特色之一就是大家會把自己的筷子自由自在地在火鍋裡撈食物,沒有所謂的公筷。而川菜很多是有湯湯水水的菜色,比方說水煮肉、酸菜魚毛血旺以及各式各樣的湯品,我先生家裡自然也不例外。但我始終還是無法克服吃口水菜的心理障礙,但又不希望大家爲了遷就我而改變從小的生活習慣,所以,如果真的很想吃這類有湯汁的菜色,通常我會在菜一上桌時就先盛一些放自己碗裡,雖然從小的教育告訴我應該等長輩先動筷子晚輩才能動,但有時還是必須因地制宜啊!

生活習慣的差異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到訪作客一事。在臺灣,我們去親朋好友家拜訪之前,通常會事先聯絡,纔會登門造訪,但我婆婆家的習慣是不會事先通知,直接上門敲門。第一次碰到這樣的狀況真是讓人措手不及,因爲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在家還穿着睡衣門口的公公婆婆已經在敲着門,穿睡衣迎接公婆顯然不適當,再去換衣服整理一下又得讓公婆站在門口等,明明在家還不開門,感覺也不是太好。這樣的現象不只發生在上一輩,女兒很要好的同學,有幾次也是直接到家門口敲門,女兒也不知如何向同學開口到人家家裡之前,應事先告知纔不會讓主人覺得太唐突

針對這種習慣的差異我先生的說法是,這裡的人不想讓主人事先知道將有客人到訪,是因爲怕麻煩主人去準備很多東西,如果突來拜訪主人就不用事先準備了,而且事先通知感覺有些見外,這樣的想法似乎也有些道理,但我想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同理心很重要,端看對方實際需求是什麼吧!而不是「我認爲」對方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