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和老外一起吃飯?

奧克蘭西區 Henderson 有一家叫 The Falls 的洋餐館建築古色古香,已經有150 年的歷史,備受老外青睞。因爲我們學校的老外顧問大都住在西區,那裡便成了我們的會議室。我們經常在那裡一邊吃晚餐,一邊開會。但是直到今天,我仍然無法像其他老外那樣享受這種晚餐聚會。一個原因是在鬧哄哄的環境下,要聽清他們說什麼十分辛苦;更主要的原因是,至今仍然不能獨立地點菜

這說起來有點怪,在同樣的餐廳,拿着同樣的菜譜,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居然還沒有學會點菜!

就是這麼怪,每當侍者來到我的面前說: Can I take your order sir?”(菜點好了嗎?)我幾乎都會不假思索地指着離我最近的男士( 女 士點飯菜我吃不飽),回答說: Sure, I would like to copy this gentleman’s order.”(當然,我想照抄這位先生點的菜。)我幾乎每次都如此,點菜的時候“抄襲”別人,一副吃啥都行態度,難掩幾分無奈。

我不會點菜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我記不住洋菜名字。我想這不丟人,像“宮保雞丁”、“清蒸鱸魚”這些家常菜我不用記也忘不了,可我怎麼能記住

oven roasted chicken & scallop ballontine served on sweet potato mash, smoked vine ripened tomato ragout, fresh herb ravioli, crayfish buerre blanc

這麼複雜的菜名?我甚至不知道這是一道菜還是幾道菜。我不會點菜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在我的味覺經驗中,老外的菜,不管吃什麼,都是一個味,所以實在不值得動腦筋去“選擇”。

在衆目睽睽下不會點菜,雖然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但也不是什麼愉快的體驗。既然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我就不想刻意去記那些菜名;既然不是什麼愉快的體驗,我當然就怕和老外一起吃飯。我覺得陪老外吃西餐對我很不公平,他們愜意享受,我卻渾身不舒服。

不要以爲我只是因爲不會點西餐才怕和老外一起吃飯。實際上,我也怕陪老外吃中餐。不是因爲怕買單,而是因爲怕在中餐館老外得不到我很好的照顧。用筷子不是問題,這年頭是老外都會用筷子,問題是我不忍心瞎翻菜名。我發現菜名真的很難翻譯,特別是上個月我在瀋陽一家叫“盛京滿族人家”的餐廳陪老外吃飯,據說晚宴仿照某朝開國皇帝的御膳,一個菜名就是一個典故同席的人叫我翻譯,我說這玩意兒誰會翻,能把中文菜名的意思琢磨出來就不錯了。

說來更慚愧了,在宴席接近尾聲的時候,服務員問我們還需要什麼“主食”。那天的主客是老外,當然要徵求他們的意見了。同席的人又要我翻譯了。我憋了半天,不知道怎麼翻譯“主食”這兩個字,只知道絕對不能用 main dish 或 main course或 main food。英語裡實在找不到能夠表達我們的“主食”的詞。結果還是在座的一位已經嫁給老外的華人幫我解了圍,她說可以用 carbohydrates(碳水化合物)。這個詞雖然很難讓人聯想到美食,但我們實在找不到更恰當的詞來表達中餐裡“主食”(米、麪食)的意思了。

(本文選自:外研社《不喊“哎喲”喊“OUCH”——那些年老師沒教過的英語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