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轉向反中?法國首度否決美防企收購案打臉美媒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2年持續對中國企業各種制裁,也阻止陸資收購美國企業,但這招不是隻有美國會。據法國財經類權威報紙《回聲》(Les Échos)披露,法國政府去年12月中旬拒絕美國工業集團泰萊達(Teledyne)收購法國光電科技公司佛託尼斯(Photonis)。專家分析,否決來自傳統盟國的企業收購案是首例,代表法國試圖在中美角力中保持平衡。
泰萊達業務領域主要包括數位影像、儀表板、工程系統、航空與國防電子零組件與系統,在法國有超過800名員工,也是經過法國國防部認證的供應商,因此收購案被阻止頗出人意料。該公司想收購佛託尼斯,着眼於加強夜視鏡技術,被法國認定有核心技術外流之虞。泰萊達僅表示,尊重法國財政部控制外國投資新框架的舉措。
以往歐美國家嚴審或否決的收購案,多半是針對中國資金收購本國企業,法國此舉被視爲改變戰略利益方向。去年法國總統馬克宏(Emannuel Macron)在聯合國大會各國元首視訊發表談話上就曾強調,國際政治主軸不是隻有中美角力。
戰略分析專家狄佩拉(Pascal Dupeyrat)說:「在美國政府交接之際,透過拒絕來自盟國企業的收購交易案,法國政府表達自身有要求各單位靈活、巧妙地採取公正、不偏袒的方式來處理的能力。」美國律師拜恩(Pascal Bine)稱:「這表示外國買家今後在收購上都要考慮政治風險,因爲很可能會在最後關頭被否決。」
與美國優先、全球引戰的川普(Donald Trump)相較,被他得罪光的歐洲各國領導人相當歡迎拜登(Joe Biden)當選,並在拜登勝選後初期展現一定程度再靠攏華盛頓、遠離北京的戰略傾向,不過川普超過7400萬普選票顯示其各種訴求仍被近半美國人接受,而川普許多針對關鍵公職的夕陽任命也使歐盟擔心美國不會因白宮易主大幅修正方向。
儘管有美國、臺灣媒體報導歐洲轉向反中,但上週中國、歐盟宣佈中歐貿易協定歷時7年談判完成,預計今年下半年簽訂,27國僅波蘭曾表達應事先諮詢美國意見。更早之前,歐盟因美國切斷華爲等陸企先進製程半導體供應鏈心生警惕,宣佈要投入1450億歐元實現半導體供應自主計劃,都顯示歐洲並無意在挺中、反中立場裡選擇站隊,而是更着眼於自身利益。
包括馬克宏在內許多歐洲領導人都指出,中國是體制不同的國家,也是可能的競爭對手,但並非敵人,也是重要的貿易伙伴。法國自詡爲歐洲大國,自1960年代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執政時期起就多次強調法國不該被美國綁架,除堅決發展核武、反對美國忠實盟友英國進入歐盟,還提出緩和(Détente,或音譯爲低盪)政策, 率先脫離冷戰架構,與蘇聯來往與承認北京。
歐盟另一龍頭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在川普上任後更傾向中國,儘管屢次批評北京當權的新疆政策,但是拒絕跟進美國抵制陸企態度最堅決的西方領袖。在法國決定派軍艦參加今年美日聯合軍演後,德國至今仍擱置日本邀請,以避免被解讀加入美日同盟或支持日本在釣魚臺島的主權訴求。12月德國還不顧美國反對,恢復與俄羅斯天然氣管道北溪2號工程,氣得川普揚言所有參與工程的企業都會被美國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