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對中國投資歐盟的戰略影響
2001年希臘達到歐盟財赤率要求並加入歐元區。希臘加入歐元區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該國爲了儘可能縮減其外幣債務,提高財赤率,以求加入歐元區,於是與高盛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該貨幣互換協議,確實達到了希臘的要求,但是卻需要支付高於市價的回報給高盛,再加上希臘內政動盪不安,希臘赤字率逐步走入低迷狀態,進而導致了歐債危機的發生。本文就結合歐債危機發生的原因、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應對歐債危機的措施進行分析探討[1]。
一、導致歐債危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導致歐債危機形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有兩方面。1、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中,各國政府爲了刺激經濟增長而放寬相關政策,而希臘內部高福利和低盈餘的經濟政策卻無法利用公共財政盈餘來應對舉債消費,於此同時在金融危機中諸多私人企業也加深金融槓桿化進一步加重了希臘的債務負擔。2、評級機構推波助瀾、煽風點火,直接導致危機深度蔓延。
(二)內部原因
就希臘內部分析看來,導致歐債危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4個方面。1、希臘本身經濟發展就很脆弱、實體經濟呈空心化狀態、產業結構極爲不平衡。2、國民老齡化趨勢加強,已逐步進入老齡化狀態,導致其人口結構呈現不平衡趨勢。3、國內高福利和低盈餘的經濟政策影響。4、歐盟鄰國(例如:法國、德國等)在支援戰略上發生嚴重分歧,導致其違紀處於膠着狀態。
(三)根本原因
就歐債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分析看來,主要是由於歐元區的制度存在缺陷,各國在單一貨幣下競爭力相明顯拉大,希臘因無法採取有效措施彌補赤字,進而導致危機發生。
二、歐債危機對中國投資歐盟的戰略影響
歐債危機的發生對中國而言,其影響短暫有限,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歐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出口市場,其比例大約在18至21%之間,所以歐債危機的發生導致歐盟外需下降,隨着歐盟國家對歐債危機的控制,中國出口也受到影響,明顯降低。
歐債危機的發生直接加重了全球資金的避險情緒,歐盟國家資金紛紛迴流美元,而對中國而言,匯流美元的資金不僅僅是短期資本,而是更加洶涌的短期資本流入。然而同歐盟相比,中國還算相對安全,可以算得上一個安全港,其GDP增速超過9%,加上人民幣對美元有升值的壓力,加大了國內通貨膨脹和加息的可能,進而增加了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利差。綜合分析這些原因來看中國是吸引避險資金、逃離資金流入的重要目標市場。據調查顯示,中國2010年一季度外匯儲備(A)增加了479億美元、貿易順差(B)爲144.9億美元、直接投資(C)爲234.4億美元、A-B-C=99.7億美元。由此可見2010年一季度流入中國的熱錢達99.7億美元之多。這樣導致更多短期資本流入中國,央行沖銷壓力也隨之加大,給中國資產價格、通貨膨脹等造成了更大的壓力[2]。
三、中國投資歐盟應如何讓對歐債危機
當前中國逐漸步入後金融危機時代,加上歐洲債務危機的發生,經濟增長受到了一定的制約。2010年之後,中國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增速經濟發展,保持投資、消費的旺盛勢頭,其材質收入也在持續增長中,國內經濟發展進入了轉型期。其中成果最爲顯著的就是貨幣信貸的重要指標,存款準備金率呈持續上升狀態。而從2009年開始,國內貨幣總量呈放緩態勢,而從2010年一季度開始,國內市場資金流動性呈趨緊狀態……等等,種種跡象表明,就中國金融貨幣政策的實施來看,其成果是相對突出,就當前的發展態勢,可以逐步淡出金融政策。
(二)歐洲債務危機影響下的中國政策調整
2010年5月之後,歐洲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首先,中國無法免受歐洲債務危機的波及,歐元區作爲中國最大進出口市場,債務危機的發生直接影響超過經濟發展。其次,在歐洲債務危機的衝擊下,中國政府高層做好了準備工作,其採取的預防經濟“二次探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該次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總體來看,國內市場得到了國家中央銀行的資金供給並進行微調,緩解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由此可見:針對本次歐洲債務危機,中國執行的調控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危機對中國的影響[3]。
(三)產業升級勢在必行
中國實施改革開放的這幾十年來,以外向型經濟作爲導向,出口產品低價流入歐美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同一產品國內價格大大高於出口價格。這樣的政策的好處就在於,一旦有外部壓力發生,中國就可以加大基本建設與設施等投資來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這樣不但讓中國失去產業升級調整的機會,還極有可能造成重複投資、資源浪費、環境污染、限制可持續發展、低工資低保障、競爭力不足等負面影響。美國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地方政府超規模負債爲中國敲響了警鐘。對此,就中國實際情況而言,提高商品高附加價值、減少出口退稅或出口補貼、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創新自主品牌、消除境內外同一商品價格差異、擴大並升級國內消費水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全面轉型,是十二五期間應着力解決的發展問題,也是應對美國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的必走之路[4]。(本文曾發表於2012年中國大陸《商場現代化》期刊第17期p.11)
參考文獻:
[1]姚鈴.歐債危機背景下拓展中國對歐盟投資策略研究[J].《亞太經濟》,2011(05):32-36.[2]許廣義;董媛媛;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特點和問題分析[J].《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2):109-110.[3]何駿.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力研究——從內、外部動力源視角的解釋[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04):79-80.[4]三楊.流動着的權利——資本市場全球化與中國企業海外融資[J].《IT經理世界》,2000(01):94-95.
●作者董彥良,復旦大學博士,臺北市,教職。版權爲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