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你這不是泡腳,你這是滷豬蹄

小火煮沸,放入切好的生薑枸杞香葉、桂皮、丹蔘、艾草艾葉、藏紅花,根據個人口味喜好,酌量添加白醋食鹽,必要時,可以倒兩勺白酒去腥……

聞到香味了嗎?但先別流口水,這並不一定是祖傳滷料,它可能是人們的泡腳秘方。

民間有兩大屢試不爽的國民級萬能藥,除了“多喝熱水”之外,就是“多泡腳”。

排溼抗衰,美白淡斑,暖宮暖胃,潤腸通便,活血化瘀……總之,沒有什麼疑難雜症,是泡腳藥包解決不了的。

但關鍵是,人腳不是樹根,指望用腳進補,它吸收得了嗎?

別爲難腳了,它真的吸收不了

在小紅書上,搜索泡腳,有18萬+的筆記,三句不離“泡腳包”的神奇功效。某購物平臺上,泡腳包的下單者已經數十萬。綜藝裡,癡迷泡腳的女明星對泡腳藥包功效言之鑿鑿,稱靠泡腳一週瘦了8斤。

加了“佐料”的泡腳湯,總是跟“養顏美容”、“健康科普”、“生活小常識”這些tag一起,在各大平臺頻繁出沒,讓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電視劇《愛情公寓》裡,主角團集體泡腳

但真相是, 別爲難腳了,它真的吸收不了。

泡腳湯中的藥物想參與體循環,就必須穿過皮膚屏障層或通過毛囊皮脂腺汗腺,到達真皮層後,才能被毛細血管吸收[1]。

人體皮膚約厚3毫米,其中只有0.1至0.8毫米的表皮提供了最大的抗滲透能力[2]。

別看皮膚薄薄的一層似乎吹彈可破,其實人皮豬皮一樣“皮糙肉厚”。

人體的表皮厚度與豬表皮相當,豬皮在組成、顆粒密度、脂質含量等方面也都類似於人體皮膚。此外,人皮和豬皮的滲透性也十分接近[3][4]。

表皮最外層結構緊密的“混凝土夾層”——角質層,更是最可靠的抗滲透屏障。角質層是從基底層遷移上來的死亡細胞,也就是俗稱的“死皮”,可以提供80%的阻力對抗大多數離子以及水溶液的吸收[2]。

角質層是皮膚的天然屏障

人體的各個部位角質層的厚薄不同,因此化學成分的吸收和滲透率也各有差異。而手掌和腳底高度角質化,比身體其他地方厚100-400倍[2]。

從藥物的滲透率排名來看,手和腳的吸收和滲透光榮墊底:陰囊>前額>腋窩>=頭皮>背部=腹部>手掌和足底[2]。

不考慮功效,單從吸收效率和利用度上來說,泡腳還不如泡頭,泡頭遠不如口服泡腳湯呢[5]。

2019年,重慶一家足浴店內,顧客正在體驗火鍋泡腳

當然,角質層雖厚,但並不是無孔不入。因爲角質層是類脂膜,具有脂溶性的物質還有相對好的透皮性。不過,藥物穿過角質層後繼而進入水性組織的活性表皮,因此還需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被再吸收[1]。

也就是說,只有兼具脂溶性、水溶性,同時分子量較小的情況下,纔有可能穿過層層皮膚的屏障,被真皮層內豐富的毛細血管吸收[5]。

因爲皮膚的這一特性,很多外用藥物總是控制水油比例或是添加促滲劑,來改變角質層的親脂性阻隔性,從而促進藥物的吸收。

而泡腳佐料熬煮的液體,無論是藏紅花、當歸、枸杞,還是加了鹽、醋、生薑汁,它們的成分幾乎都是溶於水的,缺少脂溶性。把腳丫的皮膚泡得發紅起皺,也吸收不了多少養分。

四川南充古城閬中特色醋泡腳一條街

而角質層沒有覆蓋的皮膚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孔隙非常小,在皮膚表面所佔的面積也只有0.1%左右,吸收作用微乎其微[1][2]。

總的來說,不要跟自己的腳過不去,就算是十全大補湯,它也吸收不了,更別提那些花裡胡哨的諸多功效了。

殺菌消炎腳氣,你想多了

有人可能質疑,也不指望泡腳湯裡的“營養成分”能被吸收,只圖它作用於皮膚表面的真菌,治治腳氣總行吧。

其實,抗菌消毒沒有那麼容易。

腳上的菌羣環境是十分複雜的。研究顯示,足癬的致病菌主要是皮膚癬菌,可分爲3屬:毛癬菌屬、表皮癬菌屬和小孢子菌屬。不同人的腳氣可能是由不同的真菌誘發的,呈現出不同的症狀,有長水皰的、浸漬糜爛的、脫皮增厚的,十分多元化[8]。

不同類型的足癬可能是由不同的真菌誘發的

患病年限不同、類型不同、輕重不同,用藥的種類和劑量都要拿捏準確。

而這些針對性、精確化的對症下藥,都是一鍋亂燉的泡腳湯藥沒辦法實現的。

民間治腳氣偏方生薑泡腳,乍一看好像有點道理。生薑確實含有多種功能性成分,包括薑辣素和姜酮等酚類成分、姜油等揮發油類、活性多糖類和糖蛋白等[7]。

然而,這麼多成分,真的能殺菌嗎?

有研究顯示,只有在1:1-1:4高濃度下,生薑水才能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蠟樣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現出抑制作用,但低於這一濃度時,抑菌作用不存在[6]。

一般人泡腳的用量,也就50~100g來克的生薑泡腳粉,再經過500~1000ml泡腳水的稀釋,遠遠達不到試驗中抑菌消炎的濃度。而且,造成腳氣的真菌,比上述的那些細菌都要頑強得多。

生薑不僅被拿來泡腳,還被拿來泡茶,內服外用

食醋、食鹽泡腳也是同理。比如,食醋本身只含有2%~9%的醋酸,再經過泡腳水稀釋,那點弱酸遠殺不死真菌[16]。

而且,退一步講,雖然生薑、大蒜中的某種成分,可能確實在實驗室表現出了對足癬真菌的抑制、殺滅作用,但這並不意味着在人體環境中具有同樣功效,也不意味着它可以和經過FDA批准、有臨牀試驗背書的藥物劃上等號。

治療腳氣的藥物

而簡單地將材料泡水、或煮沸,也不一定能夠提取到這些可能有用的成分。

另外,對於過敏體質來說,泡腳的佐料用不好,還可能誘發接觸性皮炎和其他皮膚不良反應[18]。

泡腳的佐料用不好,可能引發過敏

舉個例子,大蒜中的大蒜素、生薑中的薑辣素,都有一定刺激性。土方中的白醋泡腳,不僅殺不死真菌,還可能破壞皮膚的屏障層,反而更容易感染真菌或細菌。

如今,治療足癬的藥物和配方已經非常多了。有腳氣還是老老實實看病就醫,犯不着當只小白鼠,還可能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泡腳的靈魂是熱水

其實,泡腳不必搞那麼多華麗胡哨的操作,泡腳的秘訣不是佐料,而是熱水本身。

2017年,重慶露天公園式溫泉博物館,一位帶着孩子的母親正在泡腳

在寒冷的外部環境中,身體會優先保證核心器官的供血和溫度,相對沒那麼重要的手腳就容易顧不上。冬天手腳發冷,就是這個原因。

腳趾,又是全身中最容易發冷的地方。一項用紅外熱像儀對8名男受試者皮膚溫度進行測試的研究顯示,在低溫環境下,腳趾的溫度是全身最低的,比手心低8度左右[9]。

腳冷看似是個小毛病,卻能帶來不少影響[11],比如可能會導致睡眠障礙[10]。

而泡腳之所以有一些益處,解決的正是這個問題[11]。

有多項實驗表明,睡前溫水泡腳可以助眠

首先,腳部毛細血管的數量很高,在這一位置應用局部熱會對整個軀體熱反應產生重大影響[11]。 熱水帶來的局部溫度增加,會導致動脈擴張、血管軟化和體溫升高[11]。一項對照試驗還發現,溫水泡腳對血管和體溫的調節類似於中等強度的熱身運動[12]。

另外,洗個腳還能加快入睡的速度。日本一項小樣本的研究發現,足浴之後,實驗對象們平均15.5分鐘就能睡着,所需要的時間比什麼也不做直接睡少了將近一半。而足浴的受試者對睡眠滿意度也更高[14]。

不過,這種效果,不只是熱水泡腳可以實現。一些其他途徑的腳部加熱,甚至有更好的效果,比如穿上塞了加熱墊的襪子

一項實驗發現睡覺穿熱乎乎的襪子比泡腳還助眠

一項研究發現,熄燈後穿熱襪子的助眠效果,比42度熱水泡腳還要好。這可能是因爲,熱襪子導致的“快速升溫”比熱水浸泡的“持續保溫”更有助於入睡。雖然這個實驗納入的有效年輕人樣本只有8個,但對失眠人士來說,這也可能是個值得嘗試的方法[17]。

此外,熱水泡腳還是緩解緊張的有效途徑。

2008年的一項泡腳實驗中,受試者被分爲2組,一組接受了30分鐘的熱水泡腳,一組則全程臥牀休息,結果發現,泡腳組的放鬆效果更勝一籌 [15]。

對於考生而言,泡腳可能是放鬆、助眠的法子

但泡腳雖有一些益處,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對一些特殊人羣,需要格外注意泡腳水溫時長

比如糖尿病患者,不注意水溫和時長的泡腳可能存在風險[19]。

糖尿病患者神經病變會使手足對觸覺、振動、創傷、溫度的感知異常遲鈍。糖尿病人泡腳可能察覺不到水溫過高而被燙傷。一旦燙傷,可能造成進一步的足部潰瘍、感染[19]。

去年年底,武漢就曾有這樣的報道:一位53歲的糖尿病患者,用艾草泡腳時,因爲沒有注意水溫,導致雙腳被嚴重燙傷,甚至還有截肢的風險[20]。

對於易感人羣,熱水泡腳可能引起靜脈曲張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泡腳養生”已經成爲很多人的共識,但大多數的實驗研究都有明顯的不足:要麼就是樣本太小、要麼就是隻能發現一些非常短暫的效果。

比如,有研究就發現,雖然實驗對象的心踝血管指數在足浴後立即下降(這是好事),但效果稍縱即逝,30分鐘後,一切就恢復到了原始水平[13]。

這種稍縱即逝的改善是否具有積累性的長期效果,尚無法證明[13]。

歸根結底,泡腳的靈魂在於熱水,而不是那些五花八門的香料。它們中的很多都是滷料包裡的熟面孔,吃下去都沒有治病效果,就更別要求泡腳也能祛溼暖胃、美容養顏了。

想破了頭,唯一一個把它們放進泡腳水的理由,可能也只有“香料滯銷,幫幫我們”了。

本文科學性已由皮膚科醫生鍾華審覈

參考文獻:

[1] 詹曉平. (2007). 經皮給藥系統中控釋膜的製備和表徵.

[2] Hodgson, E. (Ed.). (2004). A textbook of modern toxicology. John Wiley & Sons.

[3] Meyer, W., Schwarz, R., & Neurand, K. (1978). The skin of domestic mammals as a model for the human ski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domestic pig1. In Skin-Drug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Hazards (Vol. 7, pp. 39-52). Karger Publishers.

[4] Dick, I. P., & Scott, R. C. (1992). Pig ear skin as an in‐vitro model for human skin permeability.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44(8), 640-645.

[5] Guy, R. H. (2010).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In Drug delivery (pp. 399-410).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6] 李靜, & 吳衛東. (2008). 大蒜, 生薑水浸液對體外細菌抑制的對比研究. 中國調味品, (12), 27-29.

[7] 吳嘉斕, 王笑園, & 王坤立. (2019). 生薑營養價值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食品工業, 40(2), 237-240.

[8].(2007).中國足癬診斷與治療——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分會真菌學組專家共識. 臨牀皮膚科雜誌(04),270-271.

[9] 劉豔峰, 周翔, & 王麗娟. (2014). 人體皮膚溫度適應性變化特性及垂直分佈規律初步研究. 環境與健康雜誌, 31(1), 68-70.

[10]Kräuchi, K., Gasio, P. F., Vollenweider, S., Von Arb, M., Dubler, B., Orgül, S., ... & Stutz, E. Z. (2008). Cold extremities and difficulties initiating sleep: evidence of co‐morbidity from a random sample of a Swiss urban population.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17(4), 420-426.

[11] Vagedes, J., Helmert, E., Kuderer, S., Müller, V., Voege, P., Szőke, H., ... & Andrasik, F. (2018). Effects of footbaths with mustard, ginger, or warm water only o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warmth distribution in healthy subjec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41, 287-294.

[12] Bailey, T. G., Cable, N. T., Miller, G. D., Sprung, V. S., Low, D. A., & Jones, H. (2016). Repeated warm water immersion induces similar cerebrovascular adaptations to 8 weeks of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training in fema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7(10), 757-765.

[13]Hu, Q., Zhu, W., Zhu, Y., Zheng, L., & Hughson, R. L. (2012). Acute effects of warm footbath on arterial stiffness in healthy young and older women.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12(4), 1261-1268.

[14] Sung, E. J., & Tochihara, Y. (2000). Effects of bathing and hot footbath on sleep in winter.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 and applied human science, 19(1), 21-27.

[15] Yamamoto, K., Aso, Y., Nagata, S., Kasugai, K., & Maeda, S. (2008). Autonomic, neuro-immun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to wrapped warm footbaths—a pilot study.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 14(3), 195-203.

[16] 丁香醫生. (202). 用食醋泡腳,能治好腳氣?

[17] Raymann, R. J., Swaab, D. F., & Van Someren, E. J. (2007). Skin temperature and sleep-onset latency: changes with age and insomnia. Physiology & behavior, 90(2-3), 257-266.

[18] Leow, Y. H. (1997). Contact dermatitis due to top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tion. Clinics in dermatology, 15(4), 601-605.

[19] 糖尿病的併發症 - 內分泌及代謝紊亂 - MSD診療手冊專業版. (2019).

[20] 長江日報. (2019). 不知身患糖尿病,艾草泡腳致燙傷脫皮或面臨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