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領100萬被動收入!數學女老師「定期定額買基金」 4步驟勝率高

圖文/鏡週刊

「半年多前,因爲新冠病毒造成全球股災,我驚覺股票變得好便宜,開始積極加碼股票型基金。」說話的人是今年45歲的惠玲,她是南部一所公立職校數學老師,基金投資資歷超過20年,目前每年能從基金領息100萬元,光靠被動收入就強壓一般上班族年薪

「之前我的基金配置,多數是平衡型基金、新興市場主權債基金,領息並沒有花掉,都是持續投入再滾大。但是從2020年3月開始,我把2/3的配息收入統統改投入全球大型成長股基金,也同步加碼臺股基金。」黃惠玲笑談,進場信心是建立在數學機率上。

「3月疫情時,我帳上幾檔基金虧了3、4成,這種機率太少見了,上次出現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這機率絕不是標準常態分佈,可是反過來看,這時勇敢進場會賺錢的機率就相對拉高。」黃惠玲把數學套用在投資上分析。

她坦言,疫情肆虐再加上股災當前,最初連債券市場也是全面下跌,「我不確定那些發債機構和公司能不能挺過這波衝擊,一旦出現違約疑慮,價格就會劇烈震盪;反觀科技股,因爲疫情大家都宅在家裡不出門,遇上新商機成形就有機會強彈。」

黃惠玲認爲,厲害的投資人有能力判斷底部,進而單筆進場重押,她笑稱自己就是看不懂市場,也從來摸不清楚底部,所以只敢定期定額進場。「市況不知道還會跌多久啊!別人可能單筆5萬、10萬元就進場了,我膽子小,進場一筆只敢扣3,000元,還不敢押5,000元,但又想捉住機會,於是我增加扣款次數,分散平均單位成本。」

她的作法是,選了2檔看好的全球成長股基金,每2天各定額扣款3,000元,1個月下來各扣款15次,相當於每個月分批將9萬元投入此2檔標的;另外,原本每個月固定各扣款3,000元的3檔臺股基金,一口氣都再加扣2次,變成月扣3次、3檔共月扣2萬7,000元。「我還加買另1檔臺股高股息基金,也是定期定額扣3,000元,打算長期投資。」

黃惠玲表示,小額投資基金最常被嫌棄的缺點是,如果累積時間不夠長,就算遇上短期漲幅拉大,實際獲利金額也少,所以她既然危機入市,又不喜歡冒單筆進場的風險,就只好靠增加扣款次數的方式提高投入本金,「因爲這樣,原本的配息收入還不夠扣,只好動用自己的存款和月薪。」事後證明她做對決定,因爲當美國聯準會出手救市後,全球股市立即反彈。

黃惠玲開心透露,全球成長股基金最快讓她獲利,這半年內2檔標的前後各停利2次,每次都獲利11~15%不等,而臺股基金的停利點則訂在至少8%。「投資股票型基金就是要記得停利,不要任意停扣。」她表示,平常自己的停利點是10%,如果恰好工作較忙,沒有時間分心檢視,那麼看到8%也會順手停利。

好奇黃惠玲挑選基金的標準爲何?她分享以下4步驟

1.先用4433法則篩選

黃惠玲表示,不管債券型基金或股票型基金,第1個篩選標準都是長短期績效要穩定,她喜歡用4433法則篩選,先挑10年、5年、3年、1年長期績效都維持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前1/4的基金,再挑短期3個月、6個月績效也維持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前1/3的基金。

2.檢視基金規模淨值

「投資要把安全擺第一,以同類型基金比較,我喜歡規模排名前3的基金,另外,成立時間越長,也較禁得起市場考驗。」且她會觀察淨值表現,特別是債券型基金,絕不買淨值直線下滑的基金。

3.瞭解經理人操作理念

除了定期看基金月報之外,黃惠玲觀察,有些經理人也會在報章雜誌上分享最新看法,「另外,如果1檔基金的投資人都偏好短進短出,也會直接影響經理人的操作調度,甚至左右理念,我不喜歡這類造成惡性循環的標的。」

4.檢視費用率

定期定額是長期持續性的投資方式,她表示,費用率的問題不能小覷。

推估黃惠玲的基金部位至少1,500萬元,但最初她也是從不起眼的3,000元開始定期定額買基金累積,「20年前,臺灣投資基金的風氣開始盛行,我因爲不喜歡買股票、成天被股價波動影響心情,就嘗試改買基金。」不過,人生第1次定期定額卻是賠錢收場,標的是臺股科技基金。

「因爲我扣款1年多就遇上2000年科技泡沫,帳上報酬率一下變負數,嚇得趕緊停扣。」像這樣新手不懂操作技巧,斷然停扣賠在谷底的經驗她也有過,不過,失敗反而激起她摸索投資的興趣,找書看、聽講座,甚至還去攻讀金融所。

先生景山分享談到:「惠玲是個很有紀律的人,投資這件事交給她,我很放心,而且我以前不關心投資,受她影響也去念了金融所,沒想過會變成她的學弟。」

這幾年在基金市場進出,黃惠玲深刻領悟到鯨吞蠶食」的道理,因爲與其像鯨魚那樣猛烈的吞食獵物,她認爲自己更適合像蠶吃桑葉一樣,一口一口慢慢咬,幫自己存夠足以安心的退休金

「雖然我是老師,可是我沒有18%優存的年資,而且先前軍公教年改已經延後大家退休的年齡。」黃惠玲表示,如果要領月退年金,她得繼續教書到58歲,但她老早盤算好,依規定只要教滿25年、年滿50歲,就可以一次請領整筆退休金,「我生女兒時曾經短暫育嬰留停,只要把那期間補起來,我預計最晚52歲前退休,並不打算爲了領月退俸而延後退休。」

政府的年改大刀舉起來,不只砍向她,也砍向身爲警官的先生,但黃惠玲依然自信地說:「因爲有投資的被動收入,我們一家四口開銷不必擔心!」

更多鏡週刊報導零利率退休攻略13】以股養股+以債養股 理財講師半退休月領10萬息收【零利率退休攻略16】定期不定額買基金 美麗人妻季芹賺10%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