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愈小愈知道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專家:和九年一貫課程有關
▲特生中心今年首度進行臺灣生物多樣性認知調查。(圖/農委會提供)
農委會爲了解國人對「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認知情形,和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林務局合作參考聯合國認可方法,今年首度進行「臺灣生物多樣性認知調查」, 結果發現有68%國人聽過生物多樣性,其中15至24歲整體認知度高達90%,推測主因和「九年一貫課程」有關。
明(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特生中心提前在今(21日)公佈這份認知調查,結果發現68%國人聽過生物多樣性,完全理解正確爲總數13.8%,部分理解正確佔23.8%。特生中心表示,國人聽過生物多樣性的比例和英、德、美、日等國相當,同時發現認知度隨年齡增加而遞減,15-24歲整體認知度高達90%。
至於爲何年紀愈小認知度愈高?特生中心推測,主因是從2004年9月全面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開始將生物多樣性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顯見學校教育的成效。
▲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組長林瑞興說,15-24歲整體認知度高達90%。(圖/農委會提供)
特生中心指出,「公衆認知」是推動生物多樣性工作的核心之一,聯合國訂出「2011至2020年生物多樣性策略計劃、「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主要目的就是最遲到2020年,要讓人們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以及能夠採取哪些措施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也就是大家必須先聽過生物多樣性,瞭解其意並且認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特生中心表示,這次調查反映出臺灣過往透過學校教育及各類宣傳活動傳遞生物多性訊息的總體結果,除顯示臺灣成績,也突顯需要持續加強的地方。未來將與相關單位合作進行生物多樣性認知的固定調查,以追蹤認知程度的變化。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一詞在1986年被提出,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地球高峰會上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臺灣雖因國際政治關係並非締約國,但是自然界並沒有什麼疆界之分,行政院並於2001年7月1日覈定通過「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以期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並且保護臺灣的生物多樣性。
2004年9月全面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則將生物多樣性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並於七年級下學期的生物課本有專章說明。聯合國於今年5月初在巴黎發佈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顯示,有近1百萬種物種可能在幾十年內滅絕,全球生物多樣性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