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所擁有的都是最好的!」黃越綏:老了要懂事緩則圓,才能自由自在
黃越綏認爲,老年人一定要「學會知足」,用感恩的心看待每天活着的價值,活着不是爲了埋怨。 圖/黃越綏提供
步入人生下半場,許多熟齡族開始準備退休享福,但此時,身心靈都會出現明顯變化。面臨未來全新且未知的挑戰和難題,該如何克服?心態上又該如何調適呢?
年老不只是身體的事,心理與靈魂也會變化
兩性作家黃越綏分析,當65歲退休年齡到來,女性走過更年期,男性也走過焦慮期,身心靈等方面都會有所改變。
首先,身體將面對健康問題,許多慢性病開始出現,身體的退化,包括記憶力衰退、筋骨退化等挑戰。
其次,心理上的空虛與孤單會自然產生。尤其當孩子都已成家,身旁老伴又不在,寂寞感會更加強烈,「有時候會覺得開始被這世界遺忘,如果子女久久不看你,也會覺得被遺棄的傷感,皆會漸漸出現。」
心靈層次方面,65歲對死亡會很敏感、害怕面對死亡,「有時不只面對自己的死亡,也會開始處理上一代親人,如父母親、祖父母或有同學朋友的父母親長輩走了……」也會感慨不久可能會輪到自己。
黃越綏表示,人生後半生的挑戰和難題,通常分爲3方面:一是財務問題,收入銳減,意外也會頻頻發生;第二是情感方面,人老了不論是原生家庭、婚後家庭、再婚後都會碰到家庭問題、婚姻問題、人際問題等;第三是健康問題、安全問題。
「人一旦上了年紀,動作也會跟着變得緩慢,」黃越綏說,像我個性本來就比較急躁,到老了還是沒太大改變,體力還是有差。一旦你的行動已經無法再配合你的時候,你必須謙卑地向老化妥協,並且學習用事緩則圓的境界來安慰自己。
懂知足才能常樂,活着不是爲了埋怨
今年77歲的黃越綏,說話鏗鏘有力,面容保養得宜,她認爲,銀髮生活應該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照着內心聲音走。
「年紀越大,自處時間越多,應多安排合適身心靈的活動。」黃越綏創辦公益團體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天天忙碌於關懷弱勢,毫無多餘時間胡思亂想,讓她生活相當充實。
年紀大,身體或多或少出現病痛,黃越綏是既來之則安之,選擇與疾病共存。長期受睡眠障礙困擾,即使吃安眠藥也沒用,「睡眠障礙是因習慣導致,最後我去適應它。」
她不勉強自己跟一般人一樣早睡早起,她則是晚睡晚起。她笑說,醫生說她是天才,一天只睡4小時就足夠。
話語中藏不住樂觀性格,黃越綏說,老年人一定要「學會知足」,知足才能用感恩的心看待每天活着的價值,這非常重要,活着不是爲了埋怨。
「好好活下去就是最大目標」
許多人因沒有目標而害怕退休,「其實要『好好活下去』就是最大目標,『好好』的意思是讓自己開心。」什麼事都不做也無所謂,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利用有限的年齡,活一天學一天。
「如何跟自己和解、跟自己共處,享受僅有的晚年很重要。」黃越綏說。
不少長輩經常感慨子女不孝,黃越綏表示,凡事心態正向,看事角度樂觀一點,不孝也沒關係啊,養大孩子是義務跟責任,孝順沒有標準,偶爾回來看一次,或是過年過節給一點錢,她覺得這就已經很孝順了。
「你現在所擁有的都是最好的」
「老人一定要看得開,看得開要先知足,你現在所擁有的都是最好的。」從這個出發點就很容易滿足。相反地,如果不正向思考、每天找碴,陷入自怨自艾的漩渦,就會非常沒有意義。畢竟,『心存感恩的老人』走到哪裡人家都歡迎。
黃越綏的人生座右銘不追求圓滿,反而強調「完滿人生」更適合她,「所有給我的角色我都扮演完了,圓不圓滿是別人給我的評價,我是完滿人生,回頭看人生遺憾只要降到最小,就死而無憾了。」
黃越綏平時不愛運動、不節食、不保養,卻又特別愛吃肉,親友擔心不運動她身體早晚出狀況,她則輕鬆看待:「那就讓它發生!」即使年歲漸長,但心態年輕、生活依舊豐富多彩,黃越綏的這股高齡快樂學感染力正持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