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爲什麼不用電動牙刷?

“你爲什麼不用電動牙刷?”

沒想到吧,作爲一個總是站在科技數碼最前沿的賬號,雷科技編輯部內竟發起了這樣的討論。明明大家都對最新的技術動向、產品細節瞭如指掌,卻依然對“武裝到牙齒”這件事情抱有疑慮。

(圖源:pixabay)

儘管大家都知道電動牙刷能更好地幫助大家保護口腔健康、提升美觀度,但是仍在用傳統牙刷手動刷牙的,的確大有人在。

身爲職場新人的運營小M,在學生時代就擠出生活費嘗試過幾次入門級電動牙刷,可依然逃不過逐年變厚的牙結石,以及越來越多的齲齒。於是,在反覆幾次因爲懶得充電、懶得換刷頭而臨時換回手動牙刷之後,電動牙刷就這樣被遺忘在角落。

(圖源:歐樂B)

數碼編輯老P的爸爸很樂意嘗試新東西,但對這個牙齒煙漬肉眼可見的老菸民來說,電動牙刷還是太粗糙:有的力道強了卻沒考慮舒適度,一不小心就弄疼牙齦還出血。有的是舒服了,但勁也小了很難刷乾淨。

老P還給小雷揭秘了電動牙刷的“隱性成本”,替換刷頭和續航。早些年用進口貨的時候,一根刷頭價格甚至能到上百元,一年換下來就得好幾百。直至現在 “本體低價、刷頭高價”依然是行業默認的規則。

(圖源:歐樂B)

至於充電,那些動力強的產品,十天半個月都算長續航了,因爲沒電被迫轉回手動牙刷已經是家常便飯。

數據總能體現真實,接下來的這組數據,更是讓小雷想變身“標題黨”——“震驚!這個路人皆知的大事,只有不到4成中國人在堅持”。

《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成人的牙周健康率均不足10%,且只有36.1%左右的成人會堅持每天刷兩次牙。本就 “只有少數人堅持認真刷牙”,電動牙刷的普及之路顯得更爲艱難。

可是眼光獨到的中國科技企業們,怎麼捨得放棄這片藍海呢?

小小的電動牙刷,有什麼可創新的?

俗話說,“沒有不好的產品,只有不夠香的價格。”整頓電動牙刷行業的第一步,就從價格開始。

主流產品的價格來到100~200元區間,用價格換市場空間,於是不少人秉着“反正不貴,試一試”的想法嚐鮮了電動牙刷,運營小M便是其中一員。

(圖源:飛利浦)

第二步則是從功能和體驗入手,不管見過的沒見過的,讓人覺得“不明覺厲”就夠了。

電動牙刷竟也開始追求“跑分”、在形態交互上大幅變化。小小的機身內,裝入了各種傳感器、觸摸屏,甚至還能在App上比拼誰今天牙刷得更乾淨。

(圖源:usmile)

可這就是正確的方向嗎?

對於本來就沒有良好刷牙習慣的剪輯師小D來說,似乎作用有限。受過根管治療之苦的他也買了一支帶提示功能的電動牙刷,但在每個趕着上班和睡覺的清晨和夜晚,他往往都會選擇無視牙刷的提醒,趕緊漱口結束刷牙“工作”。

對小D說,與其自動探測、提示花活百出,不如迴歸到讓刷牙本身,如果能有一款“自動刷牙機”能又快又省心地刷好牙,那該多好。

比如把符合巴氏刷牙法,也就是醫學上“水平震顫拂刷法”的運動,集成在牙刷當中,讓刷頭對着牙齒邊掃動、邊振動,豈不就是“自動刷牙”了。基於此思路,“掃振電動牙刷”誕生了。

(圖源:pixabay)

目前,市面上可以選擇的掃振電動牙刷有不少,比如usmile,徠芬、追覓、小米等。但其實這是一個剛剛誕生一年的技術——2023年10月,徠芬發佈世界上首款掃振電動牙刷。

什麼叫創新?這就叫創新。

有人說人類的一切科技進步,都源自一個懶字,徠芬就剛好滿足了“懶人刷牙”的需求:即使你刷牙習慣並不好,牙刷自動掃刷一圈,也比你用手動牙刷要省力、乾淨許多,這就足夠了。

而且除了使用,它還好看,一體無縫機身不藏污納垢,電動牙刷終於不發黴了。

只用一年左右的時間,第一次做電動牙刷的徠芬就收穫200多萬用戶。但在上週,徠芬發佈了徠芬掃振電動牙刷SE,在這場發佈會上,CEO葉洪新依然在執着地探討一個問題:

大家爲什麼不用電動牙刷?

徠芬雖然在2024年上半年斬獲16%份額,市場大盤卻只增長6%,大量不用電動牙刷的人,仍舊未曾體驗。

因此,在第一代徠芬掃振電動牙刷,憑藉着掃振式+高顏值打出一片天之後,新鮮出爐的徠芬掃振電動牙刷SE選擇放在了站在前作肩膀上,努力地想扭轉大衆對於電動牙刷“智商稅”的印象。

打開電動牙刷市場的爲什麼是徠芬?

傳統消費電子世界裡,“快就是正義、高分就是絕對”。於是第一代徠芬掃振電動牙刷,爲追求深度清潔能力,做到了“前無古人”的440gf.cm電機扭矩。但作爲後繼產品的徠芬掃振電動牙刷SE,卻把這一參數控制在了290gf.cm。

彆着急批評說這是“閹割”,這更像是徠芬對產品體驗的一次反思——第一代電動牙刷清潔力得到認可,但也有不少消費者反饋,舒適性確實不太好。

因此新品電機扭矩,定在了既能保證清潔力,又照顧好刷牙體驗的範圍內——要清潔,更要舒適地清潔。甚至對於發佈一年的一代牙刷,也通過OTA增加了重新調校的舒適模式。

面對第一代電動牙刷的不足,徠芬CEO葉洪新虛心承認:

“我們忽略了這些用戶——他腦袋裡是想刷乾淨,但是你說刷不舒服,那就不刷了。就跟減肥一樣,人人都想瘦,但要每天早上起來跑步,那不行。(對於刷牙)我們都只站在了自己的立場上。”

除了體驗,親民的價格依然是一款大衆化產品的核心因素,徠芬的答案尤爲有趣——緩震刷頭價格降到9.9元/支、常規刷頭單價降至7.9元/支。

這是什麼概念?假設你每年累計使用4根刷頭,那麼三年耗材成本只要118.8元,別說比近千的國外品牌刷頭、快400元的國產品牌更便宜,甚至比傳統牙刷還要省錢。

比起機身的價格戰,刷頭的降價更能爲消費者帶來實質利益。

這時會有人問,9.9的刷頭會不會質量不好?一起來看看徠芬的思考。

爲了進一步增加舒適性,全新的緩震刷頭頂部用上軟膠包裹減緩衝擊,並在此基礎上將刷頭厚度控制在6.5mm,正好是能深入口腔內部清潔後槽牙的大小。

並且在小小的刷頭上,徠芬用上了超聲焊接的無銅植毛工藝,不易掉毛、不會生鏽,大大增加了安全性,甚至還在裡面加入了一塊拋光的金屬平衡塊。

這可不是爲了美觀,而是經過精密計算後,給刷頭帶來巧妙動平衡的平衡塊。

一般的電動牙刷,刷頭在電機帶動下會向牙刷本體傳遞“麻手”的高頻振動。平衡塊則減緩了額外振動,根據徠芬提供的視頻,即使“花枝亂顫”的其他牙刷,在換上徠芬緩震軟膠刷頭之後,也變得安靜不少。

電動牙刷這樣一個看似無比成熟的品類,卻在徠芬加入後出現了一個又一個此前不被人關注的體驗缺陷。

無論是掃振式牙刷,還是刷頭平衡塊設計,都是一面思考着刷牙最根本的需求,一面尋找着最精準解決方案:就是要刷牙簡單、舒服、乾淨。

那麼把這些點子落實到具體的,爲什麼是徠芬呢?

創新者在全新技術路線上堅持,背後是極高的沉沒成本:從0到1得失敗無數次、得自建產線、重寫算法、得說服供應商定製全新配件……而跟隨總比開拓來得容易,辛辛苦苦得來的創新成果,不一會就被他人模仿複製。

如此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沒有點理想的人不會去做。把發佈會開成反思會的葉洪新,內裡便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人。

徠芬所堅持的技術普惠,不只是低價

能普惠大衆,改善更多人生活的科技創新,向來是小雷最爲關心的。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曾說,“有些人說給顧客他們想要的東西,但這不是我的方法。我們的任務是弄清楚他們將會想要什麼。”

雷軍和小米的內核則更爲人耳熟能詳:“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在些思想下,iPhone重新定義智能手機、小米普及智能手機,把移動互聯網帶給全世界的每個角落。

如今的徠芬,更像是扮演了一位“既要又要”的角色,掃振電動牙刷SE這場發佈會展示了他們對於解構用戶需求以及降低使用成本的雙重思考。用先進的技術、實現最樸實的功能,但高效、低成本地解決用戶們的問題——我是個懶人,就是想不動腦子不動手也能把牙刷乾淨。

這還沒完,在發佈會結尾,葉洪新又提出了剃鬚刀八大問,矛頭直指電動剃鬚刀尚未滿足的清潔度、續航、性價比需求,欲用同樣精準的創新精神對這一品類發起改造。

看來技術普惠的風暴,即將席捲另一個我們熟知,但還未被完全開發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