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喜歡日本,但你要佩服日本足球

“日本可以憑藉實力戰勝德國。”在日本和德國的比賽開始之前,日本國腳堂安律如此說道。

這在當時看起來就像一個笑話,畢竟德國是世界足壇的傳統強國,就算近些年戰績不佳,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世人看來,堂安律的話一如對陣阿根廷之前沙特的信念一般,看起來不值一提。

但我對巴蒂說,我看好日本,我覺得他們能進16強,甚至8強。

這話日本隊主帥森保一也說過。

但當日本被抽到死亡之組的時候,沒有人在意這個國家的足球夢想,畢竟德國和西班牙就像兩座大山,日本拿頭去晉級八強?

然而,足球的美麗就在於,你首先需要擁有夢想,然後一步一步去追逐它,踏實沉澱,腳踏實地,沒有什麼夢想是無法照進現實的。

這就是日本足球過去三十年所做的事情。

而在卡塔爾多哈的這個夜晚,日本確實讓世界刮目相看,他們被動挨打了整整45分鐘,卻依然沒有被日耳曼人如潮的攻勢沖垮。

在這樣一場比賽中,日本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強”,有如熱血動漫的主角一般完成逆轉,將《足球小將》中的故事搬到了現實的舞臺。

其實如果只看上半場比賽,日本是完全被摁在地上摩擦的,雙方的射門比是14比1,控球率是81比19,日本的傳球成功率甚至不到六成。

但我始終相信,日本還是會有機會。

因爲這樣的場景我見過,在11年前。

當年的亞洲盃淘汰賽,日本1比2落後卡塔爾,且場上少打一人,“淡定”的日本主帥撤下前鋒換上中場,硬生生完成了逆轉。

我就是在那樣一個瞬間,喜歡上日本足球的。我覺得他們就像大空翼,渾身上下洋溢着熱血。

也是在那一年,日本女足在一路被動挨打的情況下,上演史詩般的逆襲,史無前例地奪得女足世界盃的冠軍——那是中國女足都沒能達成過的成就。

當然,德國不能拿卡塔爾比較,但現在的日本早已不是當初的日本了。下半場比賽,他們大膽地進行戰術調整,徹底扭轉了頹勢,打了傲慢的德國人的臉。

其實,根據德國《轉會市場》上賽季的統計,日本旅歐球員達451人,其中250人來自德國聯賽。某種意義上說,日本是“亂拳打死了老師傅”。

但日本足球的閃耀又絕非“意外”,因爲現在他們可以同時徵召一到兩支純旅歐球員組成的國家隊。

事實上,當你越多的瞭解日本足球,你就愈發佩服這個國家的匠人精神。

2018年世界盃,日本在16強一度2比0領先當時世界盃排名第一的比利時,但被兩個高空轟炸砸到懵逼,最後時刻還被歐洲紅魔的反擊絕殺。

從俄羅斯回國之後,日本人立刻就拍了一部紀錄片,叫《羅斯托夫的14秒》,以總結教訓,以免重蹈覆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而我體會到過的日本足球帶來的震撼,還有更多。

我曾經斷斷續續旅居過日本半年,經常可以看到足球小子們在迎着初升的太陽帶着足球去學校晨練,哪怕是下雪天,也不曾停歇。

某次我在便利店等人,偶然翻到一本雜誌,是《日本高中生足球大會》特刊,上面詳細介紹了參加全國大會總決賽的所有球隊和球員,從歷史、球衣、應援到戰績,一應俱全。

我已經不記得特刊的具體內容,只記得當時的感覺,是那種伴隨心靈顫抖的震撼。

這就不得不提到“日本高中生足球大會”,也被稱作“冬之國立”,是日本人堅持超過100年的少年足球賽事。每到決賽月,全國各地區的代表都會彙集在東京都,所有的人們都爲少年們吶喊。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B站搜一下一個叫做《少年足球養成》的紀錄片,裡面詳細記錄了日本高中生的足球夢想,而那些夢想,我小時候也曾有過,但被扼殺了。

敲打這麼多字,並非是要“無腦吹”日本足球,只是世界第一運動不比一些小衆項目,它遵循客觀規律,也需要匠人精神。

而日本足球,恰恰最能反映匠人精神,與我們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同,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才終於贏得了今天的尊重。

這裡我也想再提提德國隊。這場比賽給我的感覺,就是德國隊太多的“花拳繡腿”了,我印象中的日耳曼戰車,是巴拉克的鐵血,是克洛澤的低調,是波多爾斯基的青春快打,在往前追溯,“纏着繃帶”的貝肯鮑爾,纔是德國足球最典型的形象。

但這個夜晚的德國,看起來熟悉,卻是那麼的陌生,傳控多了一點,鐵血少了一分。丟掉自己的傳統,輸球也不意外。

再回到日本足球的話題。其實很多人,包括曾經的我,都會帶着民族情緒去看待日本隊,2004年亞洲盃決賽的重大誤判,甚至讓我恨不能“生啖其肉”。

但回到足球這項運動本身,日本是值得佩服的。30年前,他們和中國足球在一個水平線上,30年後,兩國足球已經早已不在一個世界。

日本隊本場的進球功臣淺野拓磨說:“爲了這個進球,我努力了四年半。”

耐得住前進路上的寂寞,才能收穫榮耀時的喜悅。

《足球小將》裡說,“日本隊最終以3-2的比分戰勝德國。”如今,日本真的2-1擊敗了德國。

夢想照進現實,總是美麗的故事,這一刻,我真的羨慕了。